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骨科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骨科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骨科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概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

【临床表现】.疼痛和压痛: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疼痛剧烈
而持久。

1.肿块与肿胀:良性肿瘤多以肿块为首发病症,肿块质硬而无压痛。

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弥漫性肿胀,并有压痛、皮肤发热、浅静脉怒张。

2.压迫病症:肿瘤开展巨大时,可压迫血管、神经、肌肉,产生相应的病症。

3.功能障碍:靠近关节的肿瘤可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4.转移和复发:恶性骨肿瘤可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如肺转移。

恶性肿瘤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光片、CT扫描、MRI. ECT等新型显像技术,可以帮助判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骨扫描可以在普通X光尚未有阳性改变时,即显示出原发、继发性骨肿瘤的存在。

对可疑者应选择性地作得等的骨扫描。

2.组织学检查:骨肿瘤最终诊断的完成有赖于组织学检
查。

3.实验室检查:化验检查某些肿瘤的诊断中,化验检查有一定的帮助,如成骨肉瘤患者碱性磷酸酶可以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有尿血、尿本周氏蛋白阳性,棕色瘤患者有血钙、血磷异常等。

【心理情况】
恶性骨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病情开展快,人们对它的认识尚不够深入,患了恶性骨肿瘤,心理上失去平衡,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失眠、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患者常伴发焦虑、恐惧,尤其是复发或经久不愈的患者。

焦虑使患者对生活和治疗丧失信心,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焦虑。

【重点观察内容】
1.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变化,注意保暖,防止意外损伤。

患者假设有烦躁不安,应使用约束带或床栏保护,防止坠床。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现象,防止舌后坠、痰液堵塞气道引起缺氧、窒息。

2.疼痛:了解疼痛性质、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以便及早、足量、准确地使用止痛药。

了解疼痛性质、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以便及早、足量、准确地使用止痛药。

3.局部观察:残端有无水肿、发红、水疱、皮肤坏死、并发感染的征象。

大腿截肢后防止髓关节屈曲、外展挛缩;小腿截肢要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幻肢痛的护理要正确面对, 接受事实。

4.观察创口有无渗液、渗血;观察伤口内引流管是否妥善连
接。

5.观察局部灭活的组织反响、肿胀程度、外表血运及温度。

6.有无全身反响;观察肢体远端是否肿胀,有无感觉、运动异常和手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7.注意观察患肢固定效果是否固定干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

观察患肢体位是否抬高膝关节屈曲15。

,踝关节屈曲90° ,髓关节外展中位或内旋,防止发生内外旋脱位。

【一般观察内容】
1.骨髓抑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有无升高,皮肤和黏膜有无淤斑或出血点,有无鼻翅及牙龈出血。

红细胞减少时, 患者出现皮肤苍白、疲乏无力的表现。

2.消化道反响: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不振, 严重者除上述病症外,还可出现腹痛、腹泻、血性便及口腔溃疡。

因此,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食欲情况、腹胀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呕叶及腹泻的次数,排泄物的量和性质、有无口渴、口腔黏膜干燥等早期缺水征象,以及口腔黏膜是否完整。

3.脱发:观察脱发的范围和程度。

4.肝肾功能损害:化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注意观察巩
膜,皮肤有无黄染。

5.肾功能损害:化疗前常规检查肾功能。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肾功能,每日早晨留尿送检,了解尿pH值及尿中有无蛋白、红细
胞及管型等。

平时应注意尿量、尿颜色,有无混浊及沉淀物;注意有无早期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少尿,水肿,氮质血症(表现为皮肤瘙痒,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6.心肌损害:阿霉素等化疗药物可造成心肌损害,因此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均应进行心电图检香,并注意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及心慌、气短、紫细、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7.注意观察静脉穿刺或动脉插管的局部表现,如有无疼痛、皮肤红肿及药液外渗,外漏,局部是否保持无菌状态等。

此外,还应注意液体输入速度及有无发热、寒战、尊麻疹等输液反响的表现。

8.注意化疗效果观察,如患者骨关节肿瘤的病症和体征有无改善或减轻。

9.心理状况: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的心理是一个随病情开展而变化的过程,护理人员要随时评估其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重点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了解疾病对患者及家属带来的影响,理解患者的情绪反响。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目前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手术治疗和化疗等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介绍治疗成功患者与其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骨肿瘤术前各种检查工程较多,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促使患者配合术前准
备。

对于拟行截肢术的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患者一起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使患者在心理上对截肢术有一定的准备。

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①术前:向患者解释疼痛是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是骨肿瘤的主要病症。

指导患者防止诱发或加重疼痛,如肿瘤局部制动,以减轻疼痛;进行护理操作时防止触碰肿瘤部位。

还应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其适当参与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并与患者讨论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如缓慢的翻身和改变体位、转移注意力等。

②幻肢痛:绝大多数截肢患者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

疼痛多为持续性,尤以夜间为甚,属精神因素性疼痛。

引导患者注视残肢,接受残肢的现实,应用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逐渐消除幻肢痛。

对于持续时间长的患者, 可轻叩残端,或用理疗、封闭、神经阻断的方法消除幻肢痛。

3.化疗患者每周检查血常规一次,白细胞V3. 5X109/L 者应遵医嘱停药或减量。

血小板V80X109/L、白细胞VI. 0 X 109/L 时,应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如中药调理、成分输血,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类药。

加强病室空气消毒,减少探视;预防医源性感染;对大剂量强化化疗者实施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或置干层流室。

4.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开始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① 用弹力绷带反复包扎,均匀压迫残端,促进软组织收缩;残端按摩、拍
打及蹬踩,增加残端的负重能力。

②制作临时义肢,鼓励患者拆线后尽早使用,可消除肿胀,促进残端成熟,为安装义肢做准备。

③教会患者正确应用拐杖、轮椅协助活动。

5.发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基本的形式。

患者亲属应提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增强患者自尊感和被爱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健康教育】
1.体位:术后24〜48 h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

膝部手术后,膝关节屈曲15。

,距小腿关节屈曲90° o骸部手术,骸关节外展中立或内旋, 防止发生内收、外旋脱位。

下肢肿瘤的患者术前下地活动时, 防止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

2.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增加经口饮食,摄入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对经口摄入缺乏者,应根据医嘱提供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消化功能差者以少食多餐为宜;对化疗、放疗患者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提高饮食的营养价值,保证营养供给。

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味。

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3.镇痛药物应用原那么及用药后考前须知: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切口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应遵医嘱及时予以镇痛治疗。

当患者恐惧镇痛药物会成瘾时,应向患者解释正确用药
的可靠效果;晚期肿瘤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按三级阶梯镇痛方案处理。

一级镇痛法;疼痛较轻者,可用阿司匹林等非阿片类解热消炎镇痛药;二级镇痛法:适用于中度持续性疼痛者,用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三级镇痛法;疼痛进一步加剧,改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唳等。

应用镇痛泵等:也可应用由患者自控的镇痛泵、神经阳滞等方法缓解疼痛。

①镇痛药物应用原那么:口服、按时(非按需)、按阶梯、个体化给药。

镇痛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由小到大直到患者疼痛消失为止,不应对药物限制过严, 导致用药缺乏。

②用药后考前须知:动态观察呼吸功能、血压、神志变化;预防便秘;对于恶心、呕吐者,准备好容器,呕吐后及时清理,必要时使用止吐药;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应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静脉推注以改善呼吸;尿潴留时积极诱导排尿,必要时予以导尿。

4.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多翻身、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