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
常见骨肿瘤诊断与鉴别
良性骨肿瘤和类肿瘤样变
一、 成骨性肿瘤 1、骨样骨瘤 好发年龄:常见青年男性,10-30岁,偶发老 年人。 好发部位:所有骨骼,下肢好发,半数发生于 股骨或胫骨。 典型症状:疼痛,夜间加重,服用阿司匹林或 其他非甾体类药物可缓解。
影像学检查:具有诊断意义,很少需要 活检。病变由一个小的中心性瘤巢和周 围的硬化骨组成。X线可确诊,CT是识别 瘤巢和确诊的最好方法,MRI一般显示周 围广泛的水肿,活检镜下见病变有纤维 血管组织和不成熟的骨小梁组成,周围 被大量的成骨细胞包绕,无核异性,无 浸润特征。
影像学
X线:骨质致密度不一。有不规则的破坏, 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 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高起形成Codman 三角,有与骨干垂直方向的日光放射形 骨针的外观。
病例:31岁,男性,左股骨远端 骨肉瘤的前后位和侧位X线
肿瘤切除,假体置换
2、软骨肉瘤
好发年龄:原发性软骨肉瘤高发年龄4060岁,继发性软骨肉瘤高发25-45岁 好发部位:任何骨骼,最常发生身体近 端,如骨盆,股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少 发生在手部,但是最常见恶变部位。 症状:持续性明显疼痛,
发病年龄:绝大多数20岁以下,女性略 多。 好发部位:任何骨骼,最常发生于肱骨 近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脊柱 症状:持续数周到数月的中毒疼痛,可 出现快速生长,临床上类似恶性肿瘤。
影像学:
X线:①偏心型:发生于长骨的多为此型,病灶偏于骨干的一侧, 呈吹气臌样膨出至骨外,内有骨性间隔,似蜂窝状。②中心型: 呈溶骨性囊状透明影,最大直径可达10cm。囊内含有粗细不均的 骨性间隔,呈多房状,向横的方向扩张。③位于扁骨时,病灶呈 囊状膨胀。位于脊柱者除呈囊状膨胀外还可跨越椎间盘,侵入邻 近椎体。 CT: 1.为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其内充满液体密度,均质,无钙化, 可见骨性间隔。 2.局部骨皮质变薄,骨骼膨大。 3.增强扫描可见有粗大的 供血血管,病灶可见斑片状明显强化。 4.囊内若显示有液-气液平面,上为水样低密度,下为略 高密度,则为典型表现
影像学
X线:发生于髓腔的软骨肉瘤可出现斑片状、虫蚀状和 囊状溶骨性破坏。尤其是发生于骨干髓腔者可呈大囊 状骨破坏区,骨皮质内缘吸收,如肿瘤生长较慢时, 可使骨皮质变薄、膨胀、当骨皮质被穿破时,可引起 骨膜下新生骨,但一般较轻,偶见皮质旁有针状骨。. 肿瘤软骨钙化是最基本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当肿瘤 局限于髓腔时,瘤软骨钙化较少,如突破骨皮质向软 组织内生长时,则很快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密 度不等的钙化。继发于骨软骨瘤者,瘤软骨钙化多, 密度不等。 瘤软骨钙化呈环状、半环状、屑状以至点状。钙 化是分化较好的瘤软骨细胞基质内钙盐沉积。已钙化 的瘤软骨可被周围生长活跃的瘤细胞破坏,从而缩小 或消失。骨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时,常见骨旁有密 度很高的分叶状钙化带,是原骨软骨瘤的钙化;而恶 变后的肿块中,其钙化少而分散,且模糊。
病例:21岁,骨巨细胞瘤,主诉 左膝疼痛逐渐加重
MRI
骨水泥填充术后
病例:40岁,女性,桡骨远端骨 巨细胞瘤
MRI
自体腓骨移植
恶性骨肿瘤
1、骨肉瘤 发病年龄:可发生任何年龄,但原发高度恶性 骨肉瘤主要见于10-20岁,皮质旁骨肉瘤发病 高峰30-40岁,继发性常见于老年人, 发病部位:所有骨骼都可受累,发生在股骨下 端及胫骨上端干骺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 之三,其它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 髂骨等亦可发生。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 成骨性 症状: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 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
病例:14岁女孩,有肱骨近端动 脉瘤样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
病例:男性,11岁。上体育课后 突觉右小腿剧痛来诊。
X线所见:右胫骨下方偏心性囊样改变, 其中有许多骨性间隔。病灶外缘骨皮质 偏侧膨胀性变薄、断裂,靠近骨髓腔的 骨皮质面由于囊腔压力所致,呈不规则、 波浪形或花边形,邻近正常骨质无硬化。 X线诊断: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 手术:行病灶刮除术+植骨术 病理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例:47岁,男性,肱骨近端软 骨肉瘤X线
骨肿瘤的发病率
38959例骨肿瘤发病率及性质
原发良性骨肿瘤 原发恶性骨肿瘤 瘤 样病变 转移癌 21691 10791 4369 2108 55.7% 43.69% 11.3% 5.4%
原发良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软骨瘤 (38。5%) (18。4%) (14。6%)
影像学:
X线:长管状骨的骨表面上有一骨性突起,与干骺相连, 并由骨皮质及骨松质所组成。由于肿瘤基底部形状不 同,常可分成有蒂(有一窄茎、顶部较宽)及无蒂(基底 宽而扁)两种。骨软骨瘤常发生在干骺端肌腱韧带附着 处。其生长常沿肌腱及韧带所产生的力的方向 如从干 骺端向同骨的骨干生长。在肿瘤的顶端有软骨覆盖, 称为软骨帽盖,厚薄不一,薄者仅呈线状透明区,不 易看到;厚者则呈菜花样致密阴影。如帽盖小,分界 清楚,带有规则点状钙化,这种表现为良性生长。如 帽盖大且厚,边界不清楚 含有不规则或不完全的钙化, 则应注意其恶性变的可能。 CT检查可提供肿瘤与患骨之间的关系,病变基质的类 型、钙化情况, 以及软骨帽的厚度,这对鉴别诊断骨 软骨瘤还是骨膜软骨肉瘤会有帮助
原发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软骨肉瘤 纤维肉瘤 骨髓瘤 尤文肉瘤 44.6% 14.2% 6.6% 6% 4.6%
恶性骨巨细胞瘤
4%
发病年龄
幼儿 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 少年 骨肉瘤、骨软骨瘤 成人 骨巨细胞瘤 老年 转移性骨肿瘤
部位
1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恶性) 2 脊柱、骨盆、肩胛骨(转移性骨肿瘤) 3 膝关节和肘关节以远骨骼(良性)
影像学:
X线: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病变,位于干骺 端,偏心性生长,呈多房性,或肿瘤内 有分隔,边缘呈扇贝样硬化,常有皮质 侵蚀,无病理骨折时无骨膜反应。
病例:15岁,患者,胫骨近端非 骨化性纤维瘤前后位和侧位X线
2、骨纤维结构不良
好发年龄:多发生在青少年。11―30岁为高发 年龄范围。 好发部位:一侧肢体的多数骨,以胫骨、股骨、 颌骨较多见,肋骨、颅骨次之,最常发生胫骨 中段。 症状:为骨肿块(隆起)、畸形,并有85%的病 例有骨折发生,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皮肤色素 斑,以背、臀部多见。化验检查可有碱性磷酸 酶升高。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疼痛
1 2 3 4 良性肿瘤一般无痛或轻度。 疼痛是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进持性加重。 休息时疼痛反而加重,考虑恶性病损。 夜间疼痛是骨肿瘤的重要特征。
肿胀
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不同, 骨肿瘤的肿胀程度不同。
损伤
损伤可诱发骨肿瘤症状的出现 或加重骨肿瘤症状。
既往史
骨结核------骨转移、骨肉瘤 急性骨髓炎-----尤文氏肉瘤 Brodis骨脓肿-----软骨肉瘤 其它部位原发性肿瘤-----骨转移
血沉和碱性磷酸酶可作为 观察骨肿瘤疗效的动态指标
病理学检查
1 2 3 常规组织学切片 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骨肿瘤与X线病理
有些肿瘤产生类骨或肿瘤骨称为反应骨, 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密度区。
有些骨肿瘤破骨或使骨吸收, 在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区
病例:30岁,女性,A:骨瘤位于股骨颈, B和C,MRI显示病变T1、T2为低信号
二、软骨性肿瘤
1、软骨瘤 概念:通常发生在髓腔内的软骨瘤称内生软骨 瘤,发生在骨膜下的称骨膜软骨瘤或骨质旁软 骨瘤。 好发年龄:任何年龄组发病。 好发部位:可累积所有骨骼,但手的指骨最常 见,软骨瘤是手足短骨最常见的肿瘤。 症状:通常无症状,常在进行其他与肿瘤无关 的X线检查时或病理性骨折时偶然发现。
良性、侵袭性骨肿瘤
一、骨巨细胞瘤 好发年龄:主要发生20-40岁年龄组,女 性稍高。 好发部位:股骨远端,其次胫骨近端, 桡骨远端, 症状:绝大多数进行性疼痛,早期在一 般活动时出现,晚期则出现静息痛。
影像学
X线:长骨骨骺区偏心位溶骨性破坏常侵及软 骨下骨,而无骨膜反应,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 呈肥皂泡样改变。 CT 在确定肿瘤范围方面优于X 线平片。其可 精确确定肿瘤在皮质内的范围, 肿瘤与其他结 构的关系,皮质是否完整和确定肿瘤的侵袭范 围。在CT片中,皮质表面及滑膜的反应性改变 和水肿酷似肿瘤的一部分 对于骨巨细胞瘤来说 磁共振(MRI) 是最好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T1低信号,T2高信号
病例1:17岁女孩,左大腿疼痛5个月
A和B:左髋部前后位 和侧位X线:一小的 透光性病变,周围有 反应骨形成较硬的硬 化缘。C:CT清晰的 显示瘤巢并可确定诊 断;D:CT引导下射 频消融探头被植入瘤 巢
病例2:16岁男孩,骨样骨瘤生长 于股骨干外侧皮质部
2、骨瘤 也称内生骨疣。 好发部位:骨松质的良性病变。 症状:通常无症状,偶然发现。 影像学检查:X线典型表现:骨松质内有密度均匀增高 的小圆形或椭圆形区域,骨瘤边缘的发射状针样骨质 与正常骨融合形成毛刷样边缘。没有性破坏和骨膜反 应;CT:显示增厚的骨小梁与周围骨相融合。MRI: 显示边缘清晰的病变,在T1和T2为低信号。显微镜: 骨瘤由成熟增厚的骨小梁组成,病变边缘,增厚的骨 小梁与正常骨相融合,没有硬化的边缘。
影像学:
X线:位于长骨干骺端,呈圆形、卵圆形 或柱形,沿长骨纵轴发展,表现为轻度 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光 整,无骨膜增生。合并病理骨折时,骨 碎片向囊内移位,称“碎片陷落征”, 有助于鉴别。
病例:13岁,男孩,有肱骨近端 孤立性骨囊肿
病例2:10岁,男孩,左股骨近端 骨囊肿
2、动脉瘤样骨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