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讲课
2.最后两句可谓是隽永至极,以有尽之 言写出了无穷之意,并与开头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遥相呼应。
• 总结 民歌《西洲曲》抒发的是民间女子对爱人
的思念之情,它写的诗句没有文人墨客 的矫揉造作,例如文中的女子望郎也上 青楼,但是却没有“无言独上西楼“的 孤独和软弱,因为她把莲子、飞鸿、南 风这些东西都当做了爱与恨的对象,读 后却并不觉得她幼稚可笑,而只觉得她 一往情深!
西 洲 曲
四川民族学院 孙东平原 创
南
西 洲 曲
朝 民 歌
教学要点
1.体会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掌握谐音、双关、顶针勾连等表现手法;
3.“采莲”有关章句的背诵和内蕴。
南朝乐府诗
1.《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一 首极为优美的民歌,属于抒 情诗,情真挚婉转,景细腻 清新,词语凝练;
2.它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从春天 到深秋,从早晨到深夜,对 爱人不断思念
• 问:这样对爱情牵肠挂肚女子怎么样?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1.原来她是一个身穿杏子红单衫,双鬓像 鸦雏一样又黑又亮的楚楚动人的女子;
2.俄国画家列宾:色彩即是思想;
3.这里色彩是思想,更是性格:杏红色给 人热情、奔放感觉,而鸦雏色则是稚嫩 和秀美,暗示出主人公正处于美好青春 年华;
4.作者淡笔一挥,女子体态、衣着就 勾画了了,甚至连音容笑貌都跃然纸上
1.意思是:伯劳鸟习惯于孤栖,仲夏的夜 晚,经过晚风的吹拂,仿佛感到寂寞, 飞过乌臼树,去寻找自己的伴侣去了;
2.阐释:鸟儿本是无知的,现在就连无知 的鸟儿都是如此,何况是有着七情六欲 的人呢?
3.这两句:一方面暗示女子的孤单处境, 另一方面点出时令已经步入初夏。
•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1.翠钿,原妇女翡翠首饰,部分代整体;
评价:本首诗一方面歌颂劳动,一方 面以莲来象征爱情,每一句都有莲字, 反复咏叹,令人感叹爱情的那种缠绵悱 恻。
•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 朝代:南北朝 • 始欲识郎时, • 两心望如一。 • 理丝入残机, • 何悟不成匹。
丝绸织不成布匹来,说明爱情不相配
• 《西洲曲》里莲字出现在各个句子里, 和丝、匹的作用一样,反复重叠,使人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她不同一般的采莲女,把采莲当成一种
劳动,而是通过采莲来排解内心烦闷; 2.弄字很好,含有抚弄、玩弄,极为传神
地写出女子对爱情的回忆、遐想,还有 一抹羞涩,如果换一个折字,就全然无 味了;
3.莲子清如水,表面上写莲子的颜色, 又因为青谐音清白的清字,从而比喻女 子与爱人之间的爱情纯洁如水,像莲子 一样清香和高尚
《西洲曲》-地点
1.西洲曲地点:作品没有明确的指出;
2.温庭筠《西洲曲》:悠悠复悠悠,昨日 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西洲曲》-作者
有分歧,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1.魏晋南北朝诗人江淹所作;2.南朝梁武帝 所作;3.风格和语言是断定作品的主要依 据(西洲曲的语言清新活泼,无矫揉造 作;从风格上看和《子月歌》完全一致; 从文学史来看,包括最善于向民歌学习 的鲍照,也不能写出;从《西洲曲本 身》,长达32句、160字,自古未有)
过渡语:作者知道描绘人物不仅要在静止 中进行描绘,更要在行动中、景物中去 展现内心世界!
• 西洲在何处,两江桥头渡
1.意思是:女子的家距离西洲不远,由桥 头渡船就可以渡船;
2.过渡句,虚设的,不需要正面回答, 上面与忆梅下西洲相承接,下面为写女 子的家做铺垫,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场所
•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4.女主人公由爱情的甜美感受到了离别的凄 苦,但是她并没有因失望走下楼梯,而是徘徊 不肯离去,女主人公一直观望,从早到晚,一 直到落日的余晖照在楼栏上面,尽日写出执着
•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1.采莲的双手在摸遍了栏杆之后,终于垂 了下来,垂手这个动作暗示她对爱情的 焦灼与无奈;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初读西洲曲,感受情景交融
• 本首诗歌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示季节 的更替,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示了人物不 同的活动,各种感情也随之自然流露, 全诗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高超 境界,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因此,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哥德 巴赫猜想”,本诗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对于后世的四季相思曲调具有深远的影 响!(朗读)
1.白天到夜晚,仍不见情郎的踪迹,是不 是帘子遮住了自己的视线?
2.卷起帘子,但见碧空万里,海水摇荡;
3.自与空写得很妙,它把贴得很紧的人与 物突然分开了,天高不可攀,海空得人 内心发虚,它们好像都无情无义地把女 子抛开了,夜空自高,不近人事,海水 自绿,不近人情;
4.女子怨啊,恨呀!这两句写出女子无 比失望,无处诉说的痛苦心情。
• 推断: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作品。
过渡语: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内容是男女恋 情,大部分是女主人公的感情,《西洲 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读《西洲曲》,感受凝练
分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1.意思是:女主人公看见梅花盛开了,立刻跑到 与爱人相会的地方想要摘几朵寄给他,让他莫 忘梅下相恋的情景;2.江南三月,芳菲满眼, 百花争妍的季节,春天,容易惹人情思;3.作 者选取的景物既展现旖旎的风光,又衬托女主 人公独特的内心活动;4.忆下折寄,四个动词 紧凑,内心急切,简直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5.寄:两层含义:寄给和寄远(异地恋、一厢 情愿和幻想爱情长久)6.开头两句:点明题目, 揭示主题——离别相思,同时清楚交代时地人
5.从忆郎到望郎的变化、从飞鸿到鸿飞 的回环往复,女子思念之情一览无余。
•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1.这两句的感情变化很大: 2.楼高便于远望,起初的心情是激动的;但是望
不见对她是多大的打击;她的希望和幻想都破 裂了,这在诗歌的结构艺术上是一次波澜一次 转折;
3.如果说前面的格调清新欢快的,下面是悲 凉和哀伤;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1.海水悠悠,渺远无边,现实如此,梦境 亦是如此,梦悠悠既是海水的实况,又 是女子如痴如醉,朦胧渺茫的内心写照;
2.失望之余,任然不忘推己及人,由自己 的痛苦推想到对方的痛苦,两人一样忍 受着别离的煎熬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这两句同上两句一样,可以理解为是女子 的自述,是她在向人们诉说着执着深邃的 爱情,是她大胆幻想的执着,是她在求天 天不应之后毅然将自己的心意拜托给南风, 让南风把梦境中的爱人吹向西洲,让他们 在梦中相会吧!
3.仰首望飞鸿中的仰首二字把她那种急 切的心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此句也表现 出女子由夏季盼望到了深秋
•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1.飞鸿这种候鸟已经归家乡,情郎在哪?
2.一种盼归似箭心情催促女子走上青楼;
3.青楼,唐代之前指淑女美人闺房,和后 来的以青楼代指妓女住处有所不同;
4.登楼可以远望,这两句是前两句的继 续,还是写她切盼郎归的心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1.本八句总写女子的采莲活动,通过采莲秘 密地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2.莲,谐音恋爱的恋,也谐音怜爱的怜,这 种双关隐语的运用,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大特 色
• 例子:汉乐府《江南》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感受到这种苦苦思恋的感情,从而窥见 女主人公那一往情深的内心世界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一个门字与前文相连接,过渡十分自然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1.点明季节已经由初夏变为早秋;
2.莲花过人头的环境极为优雅,四周静悄 悄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置身于莲花之中, 这不正是向心爱的人倾吐自己情怀的好 地方吗?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是爱情的力量,带着对爱情的向往。他 把莲子当做自己的爱人,大胆地把莲子 拥入自己的怀中,毫无保留地呈现出自 己的一颗红心,正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 不渝。
•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1.场景:西洲转入家里
2.鸿雁是候鸟,深秋由北边飞往南边,在 我国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传递消息的信 使,女子寄希望于飞鸿,给她带来爱人 的消息;
2.门中露翠钿,写得极妙,含蓄写出寂寞, 伯劳鸟鸣叫,风吹乌臼树飒飒声,让她 误以为门外有人,她急切想知道是不是 自己的爱人;
3.另外:本句暗示,女子不是千金小姐, 而是小家碧玉(民间妇女);
4.本句与单衫杏子红遥相呼应,不仅 知道穿着,还知道她佩戴的首饰,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