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彭祖文化

彭祖文化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彭祖文化研究报告10历41班田志强 2012-10-7彭祖,传说中的养生家。

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是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

彭祖精于养生,《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

据《史记〃楚世家》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称号。

可见,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史记》还记载了个彭姓氏族被封国于大彭等地。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

彭姓诸国:大彭、豕韦、诸稽。

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

”对于彭祖善于养生的种种传说历代并无异议,由于彭祖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出并以此而名闻于世,于是逐渐产出彭祖享寿八百这类的传说并流布于后世。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或说有800余岁,古时60天为一岁,即今130岁)。

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

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

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

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

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

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

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

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

商朝君王派彩女询问彭祖长寿秘诀,彭祖回答:“欲举行登天,上补仙宫,当用金丹。

其次,养精神,服草药,可以长生。

”彩女又问他的身世,彭祖唉声叹气地说:“吾遗腹而生,三岁丧母,又逢战乱,流落西域,几百余年。

”又说“他一生丧四十九妻,亡五十四子,屡遭忧患。

”谁知又过了七十来年,有人发现他还在流沙国游玩,直至八百多岁才死。

彭祖为啥能活八百多岁,而且能葬在彭村?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

有彭祖的地方1四川乐山彭祖彭山县彭祖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山,彭祖山古称仙女山,位于彭山县城北郊,海拔610米,有“成都南后长寿宫”之称。

整个景区面积约66平方公里,被群山环抱,山与山之间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太极图。

彭祖墓高 2.2 米,宽 2.8 米的碑,为彭祖墓碑。

碑文“商贤大夫老彭之墓”是清同治六年,彭山县令王燕琼题的。

后面这座坟冢便是彭祖墓。

墓墙周围石堂是乾隆二十年,彭山县令张凤翥所筑。

墓的整体仿佛坐落在一把硕大的太师椅上,它坐北向南,四周群山环抱,前边将台、九龙二山为案,略无阙处,后有彭祖山主峰为靠背,正东方为九龙山 , 正西方为仙女山。

朱雀玄武顺阴阳 , 青龙白虎掌四方 , 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正好印证了“丧葬四邻”风水四要素: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说到风水宝地,这里还有一则民间传说:商王让彭祖到全国去为他寻找“风水宝地”,希望葬在宝地,使其后族可万世为王。

于是彭祖来到家乡,见彭祖山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他画山,被花香醉倒了,画水被江水迷住了。

结果只画了张水形图回去,商王一见,有水无山不是要绝后吗?大声说:“不好!”彭祖说:“很好。

”商王气极了说:“你说好就把这块地赏给你。

”彭祖非常高兴,在此居家,活了 800 多寿,最后乘云而去。

据说这块墓地是彭祖的弟子,中国风水学的始祖——青衣乌公精心所选。

这儿是天然山形太极阳鱼的鱼眼处,是安放陵寝的极佳之地。

(位居中国著名十大名墓之首)向西望,可见到:江口镇后方,由丁家坡、石龙山、寿泉山组成的一个头枕西北方、身体向东南伸展的仙女仰卧睡身。

仙女像有清晰可见的面颊、高耸的双乳峰、平坦的小腹和纤长双腿。

在她张开的双腿的延伸线下方,就是千年古镇江口镇。

从成都、都江堰奔流而下的府河与南河,在江口处汇合,也正对着仙女像张开的双腿。

这便出现了阴阳学说上的奇观:“双江冲阴”.2福建武夷山彭祖彭祖据《武夷山志》记载: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鼻祖———彭祖就在武夷山下繁衍生息,并深得养生之道。

《列仙传》卷上“彭祖者,殷大夫也。

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

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殷时,“有采女问道于彭祖,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

”彭祖养生术,内容丰富,流传久远,有些方法,今天仍有现实的意义。

彭武、彭夷一生下地就成长起来,一陈春风吹过,他们就能呼喊爹娘,二遍春风吹过送来春雨浇洒,就能站立。

彭祖用三片自己种的春茶泡水给他们饮,就能下地奔跑。

从各方资料推断,他们是一对弈生兄弟,系福建彭族始祖。

后人便把此山命名为武夷山,直延用至今。

相传彭祖隐居武夷山时,教人开垦荒地,种植粮棉、花果、茶叶,挖井取水。

据说他种的茶叶味道香淳,引来七仙—钟离权、吕洞滨、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娥。

他们一致商定赐他寿享880岁。

福建武夷山脉,毗邻江西省,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 米,是福建省第一高峰。

彭祖与儿子的遗迹尚存,有坟墓和石碑,其中存放武夷山宫中的一座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彭武、彭夷的名字。

现在的武夷山已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圣地。

在当年彭祖居住过的幔亭峰下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武夷山庄“,有花园、曲径、亭台楼阁。

据传说彭祖隐居于闽,3江苏徐州彭祖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故国,彭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彭姓的发源地。

据《彭城志》记载:大彭由在徐州市城西三十公里,是古大彭人居住地。

山北以称大彭村,大彭国都城在大彭由下。

大彭由今称为义安山,海拔 262 米,今山北三里处大彭村以称大彭集,属铜山县夹河乡管辖。

以据出土文物考证,大彭国应该是在龙山文化时期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大彭国最初的政治中心可能在大彭村一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便迁移到环境更为优越的徐州市中心,建起原始村寨和城堡,作为政治活动中心,并且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先后助夏平定西河武观判乱,助商剿平邳人反判。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资料证实,徐州是大彭国的发祥地,而大彭村则是大彭国的诞生地。

彭祖祠原来位于徐州城东北隅,又叫彭祖楼或彭祖庙。

北魏时徐州刺史元延明将它迁建于城垣东北角上。

此楼恰好在汴(开封市)泗之交汇处。

彭祖井旁竖立着十丈高的石碑,上书“彭祖井”三字,落款署名已看不清。

现此碑已移到徐州博物馆的碑园内。

有关彭祖井传闻很广,在北京的国子监内,有一块明朝万历丁丑年(1577年)镌刻的“彭祖观井图”上面刻有彭祖观井的画像。

彭祖腰系缆绳连着柳树,由书童扶持躬身观井,其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图左上方有宋陈端题铭,赞扬彭祖处事小心谨慎,希望后世效法彭祖。

现在,彭祖的遗迹已不是往日的模样。

重修的彭园、彭祖祠、彭祖井在徐州市人民政府的保护下,焕然一新。

给旅游观光的海内外彭姓族人及其他旅游者留下的印象颇深。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

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

后升仙而去。

"毛主席1952年10月到徐州市,他在接见徐州市领导干部时说:“徐州是养生学的发祥地。

尧时,有位叫籛铿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

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周围这块地方,建立了大彭国。

”毛主席说:“彭祖为开发这块地方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

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第一长寿之人,还留下养生著作《彭祖经》”。

毛主席说:“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庄子、荀子、吕不韦等都曾论述过他,《史记》中对他有记载,屈原诗歌中也提到过他。

大概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到了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竟把他列入仙界”。

4浙江临安彭祖在浙江省临安八百里景区,也有彭祖墓,据《履园丛话〃丛话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载:《浙江通志》云,彭祖墓在临安县东南十里。

《嘉靖临安志》云,因彭祖寿年八百,故号其山曰八百山,里曰八百里。

昔武肃王御黄巢,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即此。

《东坡诗集》有《彭祖庙诗》云:“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公自注:山有云母,彭祖所采服也),不见蟠桃著子时(施注:老彭善补导之术,并服木桂、云母、麋角,常有少容)。

”子由亦有诗曰:“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而朱文公《雪心赋》亦引用之云:“天柱高而寿彭祖。

”《名山胜概》云八百山逾横砧,次彭安有孤冢如堂,或曰是商大夫老彭墓也。

旁有一碑仆且泐,不可读。

据诸说则彭祖实有墓在临安矣。

浙江临安据此还在临安修建了彭祖祠,但《履园丛话〃丛话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还记载说:“案,《水经注》,彭城有彭祖冢。

又《续汉〃郡国志》,武阳彭亡聚引《益州记》注云,亦有彭祖冢,二苏之诗,恐是彭城或武阳两地之墓,未必在临安八百里也。

”因此,临安是否真有彭祖墓还有待考证。

5陕西宜君彭祖在陕西省宜君县彭祖故园,也有彭祖墓。

彭祖故园位于宜君县彭镇村西侧,相传为彭祖晚年居住地。

雍正《宜君县志》载:“彭祖是殷商贤大夫,封于彭城,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晚年云游至此定居,穴居于宜君城北,四十里马场川头的彭村寨子山腰的岩洞里。

1980年,在墓地西5米处出土陶鬲两个,属商代器物。

1981年文物普查时又发现明嘉靖所勒石碑一通,上有“墓地大二亩七分七厘七毫”的记载。

虽然时隔数千年,石穴依旧。

下棋石(与陈传对弈)修炼台依旧,玉皇差神捉拿彭祖时设计的“锯石”仍清晰可辩,住地石穴山崖较为奇特,形状似龙似虎,又似飞鸟。

脚下,流水潺潺,日夜不停,四处山楂、杜梨遍布,地域开阔,环境优雅,是安度晚年的好场所。

彭祖墓位于石洞对面的台地上,四野空旷,独起一冢。

据说,这是彭祖临终的嘱托,要求把他安葬在石洞对面880步对石山好高台上。

今天,与徐州彭城联合修葺的穴居、墓地已焕然一新。

6山东临清彭祖据清光绪《馆陶县乡土志》载,“彭祖墓在城东三十里彭祖店村。

”民国25年《馆陶县志》还有彭祖墓照片一幅(见最上面照片),并载文说:“彭祖墓,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高六七尺,占地二丈余。

”民国25年时馆陶县治即今冠县北馆陶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区划变动,卫河东部原馆陶县辖区划归山东省冠县,卫河西部原馆陶县辖区仍名馆陶县,属河北省。

区域变动后,原“彭祖店村”旁的彭祖墓在今临清市境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