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购买力平价理论 考研试题 参考答案

3购买力平价理论 考研试题 参考答案

购买力平价理论 考研试题 参 考答案
1.在1979年一季度末和四季度之间,美国 价格指数从200.0上升到300.0,日本的价 格指数则从250.0上升到300.0,与此同时, 美元的日元价格由120.0变为125.0.如果价 格指数可以真实地反映购买力水平,试 解释对下列主体有什么影响: 解释对下列主体有什么影响 : (1)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制造商 )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制造商; ; (2)日本商品的美国消费者。(北大 2000年研)


解:由于题意中已经表明了价格指数可以真实 地反映购买力平价水平,因此可以通过相对购 买力平价得出如下的结论: 买力平价得出如下的结论 :
1 0 1 0 /p美国 120300 250/300 200 96125 e1 e0 p日本 p日本 p美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日元被低估,美元被高估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日元被低估,美元被高估了。 (1)这对日本的制造商是非常有利的,本币 的低估,使得相同的出口收入(以美元计价) 可以获得更多的日元收入。与此同时,本币的 低估可以很好地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 (2)对日本商品的美国消费者也是非常有利 的。相同美元的货币支出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有效地增加了自身的消费,提高了消费者的福 利。
解:(1)根据 )根据相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e0 、 e1分别为1994年初,1996年末;而价格水平 没有94年初的,用93年底作为基期 年底作为基期。 。 以1993年价格水平定为100,则中国1996年 末的价格水平为:100*(1+24.24%)* (1+16.9%)*(1+8.32%)≈157.32 美国1996年末的价格水平(1993=100)为: 100*(1+2.53%)*(1+2.82%)* (1+2.92%)≈108.50 则代入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1996年末的购 买力平价汇率为:

e1 e0 ,得, e0




首先,购买力平价在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 商品分类的主观性也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因此中美 两国的物价指数是否具有可比性就是前提了。 其次,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考虑了贸易品之间的交易, 很多非贸易品没有反映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在现代 社会中,巨额的资本流通对汇率的影响更没有在购买 力平价理论上得到反映。 正是由于购买力平价的这些缺点,在实践检验过程中, 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 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 第二,我国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 度。我国虽然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事 实上是固定美元的汇率制度。在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 全放开的情况下,我国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并不一定反 映了经济基础,也并不一定是市场要求的汇率水平。

e1
P 1/P 0 .e * * 0 P / P 1 8.7 12.6146 8.31 P 108.5 1 /P 0
e1 12.9473 8.31 如果用变化后的 如果用变化后的 ∴按照94 94-96年中国物价上涨远大于美国的情况,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应该贬值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应该 贬值。 。 (2)从对比可以看出,1996年末人民币汇率 为8.31,而购买力汇率 ,而购买力汇率为 为12.6146,两者 两者相差很 相差很 大,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购买力平价本身缺陷。货币的基本职能 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这既符合逻辑也易 于理解,因此它对政府的汇率决策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具有严重的 缺陷。
2.在国际金融统计中,中国和美国的消费 物价指数(环比)为:
1994年 中国 美国

1995年 16.90% 2.82%
1996年 8.32% 2.92%
24.24% 2.53%
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7人民 币,1996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31 人民币。试计算:1996年末的人民币购 买力汇率,并解释购买力汇率与实际汇 率的差异。(西南财大1999年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