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课外文言文(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②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
②卒:完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正(2)欲.作针欲:想要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参考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
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人身善.织屦善:擅长(2)而越人被.发被:通“披”,披散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3.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示例一: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
示例二: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
【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受穷的。
”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三)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①。
尝与其父奢②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④,而括易言之。
使赵⑤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⑥,悉更约束⑦,易置⑧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⑨,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注释】①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
②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③难:驳倒。
④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死地,生死存亡之地。
⑤赵:赵国。
⑥廉颇:赵国良将。
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
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
⑦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约束:规矩。
⑧易置:撤换。
⑨纵奇兵: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⑩坑:活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尝:曾经(2)佯败走,而绝.其粮道绝:断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3.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示例:①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②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③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参考译文】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评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不能够驳倒他,但是并不赞美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此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而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被攻破的人肯定是赵括本身。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退却,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带领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的士兵投降了秦军,秦国将他们全部活埋了。
(四)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施(yì):延伸。
③还(xuán):掉转,通“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施尾于.堂于:在,到(2)弃而还走.走:逃跑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
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纹的地方都雕上了龙。
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
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五)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②舍人:门客。
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固:本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引.酒且饮之引:拿起(2)乃.左手持卮乃:于是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示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人祭祀,(祭祀完了以后)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相互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有剩余。
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他把壶中的酒喝了。
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六)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①令,一吏自库②中出,视其鬓旁巾③下有一钱,诘④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①崇阳:古县名。
②库:钱库。
③巾:头巾。
④诘:责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乖崖为崇阳令.令:县令(2)乃.库中钱也乃:是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我呢?3.请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示例:本意为坚持做一件事,终会成功。
文中的指损公肥私、日积月累,就会将国库偷空。
【参考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个官员从钱库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角头巾下藏有一枚铜钱,就责问他,(说他身上藏着的钱)是从钱库中拿出来的。
张乖崖就命令下属用棍棒责罚,那个官员很生气地说:“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我呢?你就算能打我,也不能杀了我。
”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
用绳子不断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头也会穿。
”(他)亲自拿着剑跑下台阶,将那个官员斩首了。
(七)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用:资用,即路费。
③御者:驾驭车马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欲:想要(2)君之.楚之:到,往(3)将奚.为北面奚:为什么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3.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译文】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好!”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八)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③焉,将限④狙之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⑤之曰:“与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狙(jū):猴子。
②口:口粮。
③匮:缺乏。
④限:减少。
⑤诳:欺骗,瞒哄。
⑥芧(xù):橡粟,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损.其家口损:减少(2)与若.芧若:你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