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ng 逃亡(2)y 语言B、(1)w 不(2)y 告诉C、(1)w 不(2)y 词语D、(1)wng 死亡(2)y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四、陈万年教子【原文】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欲杖之()具晓所言()咸叩头谢曰()大要教咸谄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翻译句子: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五、陈元方【原文】陈元方年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练习】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六【原文】XXXXX: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XXXXX: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闻准入相()(2)咏适自成都罢还()(3)准莫谕其意()2、翻译句子: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七、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解释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八【原文】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1)解释下面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杜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楚庄王不攻打越国的?(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九、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豢(hu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

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

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i)】干粮。

④[甘不逾嗌(y)]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士卒得无恙乎? ( )②子发于是谢其母。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1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处之不易①【原文】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一、打捞铁牛【原文】XXXXX:宋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XXXXX: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练习】XXXXX: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募能出之者()徐去其土()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翻译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二【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杨震)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练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②君不知故人,何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3、“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的品质。

三、啖菱【原文】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仕于南方()(2)席上啖菱()(3)或曰:“啖菱须去壳。

”()(4)欲以清热也()2、翻译句子: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下列句中加点的“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下列句中加点的“去”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6、翻译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7、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四【原文】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

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