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解读
社会环境因素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行为危险因素指因自身行为而产生的健康危险因素。 其主要特点:①危害性;②稳定性;③习得性 危害健康的行为因素有以下几类: 1、日常生活行为:吸烟、酗酒、吸毒、性乱等。 2、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过度、爱吃零食、偏食、挑食等。 3、不良疾病行为: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医等。 4、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又称“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
个人行为因素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人类生物学因素
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和复合内 因学说。
卫生保健因素
包括预防保健、医疗保健和康复保健, 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
潜伏期长
特异性弱 联合作用强 多因多果 广泛存在
第三节 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 组合危险分数=(相加项之和)+(相乘项之积)
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存在死亡危险
在某一种组合危险分数下, 因某种疾病死亡的可能危险性。 存在死亡危险=某种疾病平均死亡率×组合危 险分数
6、计算评价年龄
计算总的存在死亡危险
总的存在死亡危险 = 各种死亡原因的存在死亡危险之和
用总的存在死亡危险值查健康评价年龄表(61页)
一般采用自填问卷收集,并辅以体格检 查及实验室检查。
3、将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
记分总原则:
相当于当地死亡率平均水平时,危险分数
=1.0 大于当地死亡率平均水平时,危险分数 >1.0 小于当地死亡率平均水平时,危险分数< 1.0
记分方法:
针对个体情况,查《危险分数转换表》
“如果个人危险因素值在表上介于相邻两组之间,可以选 用两个指标间相邻值或用内插法计算平均值(近似值)。” 例 死亡原因 冠心病 危险指标 胆固醇(mg/dl) 测量值 280 220 180 危险分数 1.5 1.0 0.5
收集死亡率资料
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将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计算评价年龄、增长年龄 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1、收集死亡率资料
一般应收集当地性别、年龄别、前10~15位死
因的死亡率,并根据死亡率的高低排列起来。
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二、疾病的自然史
无危险阶段:生活环境及机体内不存在危险因素
出现危险因素:生活环境出现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 致病因素出现: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因素 症状和体征出现 劳动力丧失
在危险因素出现的早期,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有利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及作用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
组合危险分数=该危险因素的危险分数
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多项
如果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多项
❖ 先针对个体情况,分别查《危险分数转换表》,得
到各项危险分数
❖ 相加项 ❖ 相乘项
危险分数 >1.0的项,减去1.0后,求和 危险分数≤ 1.0的项 各危险分数值求积
第三章 健康危险因素
第一节 危险因素与疾病
一、危险因素的概念
危险因素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一般可用某期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来表示。 健康危险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有些是不可缺少
的,称为必要危险因素。 有些危险因素起充分作用,是非必要的因素,这 类危险因素的作用可用被相互取代。
某地某41岁男性总的存在死亡危险为:8163/10万
自然环境因素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指由于人类生活、 生产、社交等活动形成的社会条件。它包括社会 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就业条 件等。这些因素可以相互影响,通过直接或间接 的作用影响人体的健康。 家庭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关系的 剧烈变动引起的紧张、忧虑、悲伤等,都可以直 接或间接地成为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学资料
人群死亡率资料
方法
数理统计方法
目的
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评价的基本思路:
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危险分数转换表》
将个体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提出改变不良行为的建议,再次进行评价 将结果告知被评价者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由物理环境、化学环
境和生物环境三者组成的。环境中的物理因素, 对人类的健康往往具有双重作用。人类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会影响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人 类的健康、生命,甚至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环 境中的化学因素对人的健康具有有利或有害或二 者兼有的影响。环境中的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种病 原微生物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
,促进其改变不良行为
一、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一)评价程序 1、收集地区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按 年龄、性别分组,作为当地性别、年龄别组 健康评价的标准。这类资料可以通过死因登 记报告、疾病监测等方法获得。一般选择当 地前10-15位主要死亡原因中具有可定量的危 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40~44岁人口前五位死因死亡率及构成比
顺位
1 2
死 因
恶性肿瘤 意外死亡
死亡率(1/10万)
104.32 54.92
构成比(%)
40.07 21.10
3
4 5
心脏病
消化系病 传染病
21.96
16.41 16.36
8.44
6.31 6.29
一、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一)评价程序 2、根据危险因素的测定值及其与疾病的 联系,按年龄、性别、疾病组制订相应的危 险分数。将个体具有危险因素的水平转换成 相应的危险分数,是健康危险因索评价中的 一个关键步骤。
一、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一)评价程序 3、收集个体的危险因素,转换成相应的 危险分数,通过计算存在的死亡危险,与当 地同年龄、性别组平均发病率或死亡率相比 较,得出该个体危险因素高于或低于平均水 平的结论。这类资料一般采用自填式问卷调 查法,辅以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 段获得。
(二)评价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