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的运动规律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的运动规律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概念
主干精讲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 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 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 地表径流。
(3)汛期出现的时间: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 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以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 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由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 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
主干精讲
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 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水库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
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
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解析
(2016· 上海地理)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据此回答
2~3题。
2.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
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
区位臵分别是( )
A.甲、乙、丙
C.丁、乙、甲
B.甲、丙、丁
解析
7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在
解析答案 返回
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枯水期,径流量小,而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
核心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典导向
(2016· 江苏地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上图中洋流甲(双选)( )
A.自南向北流
√ C.使沿岸增温增湿 √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
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
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显著 (或夏汛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解析答案
1
2
3
(2)据表简述尼罗河径流量的构成特点并分析枯水期流量构成特点的形成原因。 解析 结合图表信息,从水量大小及其变化说明尼罗河上游三个源流的特点;
并结合流经地气候特征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是由上游三个源流组成,其中青尼罗河所占比重最大, 阿特巴拉河所占比重最小;洪水期青尼罗河所占比重最大;枯水期时白尼罗河所 占比重最大。 枯水期流量构成特点的形成原因:尼罗河枯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青尼罗河 为汛期,径流量大,因此尼罗河枯水期的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方法技巧]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等高线 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1
2
3
材料二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和主要支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流域
构成(%)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时段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枯水期
10
83
68
17
22
0
1
2
3
1
2
3
(1)根据材料简述青尼罗河的水文特征。
解析 结合地理位臵,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
说明其水文特征。 答案
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 可判断: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例如,以雨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 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夏雨型、冬雨型)的河 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 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 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凸岸往往形成河
漫滩,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
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相反。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若位于我国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 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解析
3.(2015· 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 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解析答案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两个重点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 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臵和流向有关。
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解析
(2016· 全国文综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 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 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
释其原因。
解析 根据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特 点进行分析。 答案 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 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 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解析答案
返回
核心点二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经典导向
(2016· 江苏地理)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
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解析 B.水汽输送 C.降水
)

D.径流
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
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解析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C.总趋势为降低 解析
)

B.总趋势为增加 D.在冰期相对较低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
1
2
3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解析 结合当地地表水来源和泉的发育过 程进行说明。 答案 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 下流的同时,大量下渗至地下,当地下 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 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解析答案
1
2
3
(2)该地的泉水具有 “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试解
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
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
2
3
预测演练
题点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
[预测题型:选择题]
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 ”,
完成1~2题。
1
2
3
1
2
3
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B.②③
加之台湾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导致大量降
水因不能被利用而损失。
解析
1
2
3
题点二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预测题型:综合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 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 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 带,有“ 千泉 ” 之称。右图为玛纳斯 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