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单

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单

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单健康体检后我们都会拿到一份体检报告,有些体检项目结果一目了然,像B超、胸片、外科等,医生最终都会给一个你能看懂的结论。

而常规的血液化验单看起来就费劲了,那些字母和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一般人还真不容易弄明白。

常规体检血化验项目大多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酶、血尿酸等,为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化验结果不同数值代表的含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梁金锐在此为您详细解读。

●血糖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应该不超过10mmol/L(180mg/dl)。

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5.6~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以下(<140mg/dl),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因此,糖调节异常(igr)包括三种状态,即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gt)、ifg +IGT。

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而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则可发现64.2%糖代谢异常患者。

这就是说,即使空腹血糖不高,只检测空腹血糖将导致84.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被漏诊。

疾病提示: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各型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3.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

4.过度肥胖,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5.服用某些会引起高血糖的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6.肝脏、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胰腺炎等。

7.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8.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9.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己糖结合的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部分占60%~80%,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血糖浓度呈正比,但不受血糖暂时性升高的影响,故在血糖波动较大时检测更有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代谢周期与红细胞的寿命一致,因此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疾病提示: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强,可引起组织缺氧,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值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血脂血脂检测的内容包括:1.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值为3.9~5.2mmol/L。

其水平受年龄、家族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影响;男性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疾病提示:总胆固醇升高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长期吸烟、饮酒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减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营养不良及服用雌激素等药物。

2.甘油三酯(TG):正常值为0.57~1.7 mmol/L。

其水平受饮食影响较大,进食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食物后甘油三酯可明显升高。

疾病提示:甘油三酯升高见于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等。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和营养不良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为1.04~1.56mmol/L。

HDL的主要作用是将外围组织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利用,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疾病提示:HDL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应用某些药物。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为2.34~3.12mmol/L。

由于LDL富含胆固醇,其经过氧化后进入血管的内皮下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当斑块破裂时,引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导致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疾病提示:LDL-C是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

医学研究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积极降低LDL-C治疗可使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酶)心肌组织缺血损伤时,心肌酶就会释放入血,不同种类的酶释放时间曲线及峰值是不同的,可以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心肌损伤的时间及程度。

1. 肌红蛋白(Mb):正常值定性:阴性;定量:ELISA法50~85μg /L。

2. 肌钙蛋白I (cTnI) 或T (cTnT):正常值:cTnI<0.2μg/l,ctnt 0.02~0.13μg /L。

3.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正常值<5%。

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肌酸激酶。

4. 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氧酶(LDH):正常值CK 26~140U/L,AST 10~40U/L,LDH104~245U/L。

疾病提示:AST、CK、CK-MB为传统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标志物,但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假阳性,如肝脏疾病、心肌疾病、心肌炎、骨骼肌创伤、肺动脉栓塞、休克及糖尿病等疾病均可影响其特异性。

●血尿酸尿酸(UA)为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

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过滤。

正常值178~416μmol/L。

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还可影响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疾病提示:血尿酸增加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尿毒症、肝脏疾患、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减低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

纠正血尿酸偏高,关键要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各种肉汤,而大多数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少。

所以,高血尿酸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同时,因为蔬菜水果是碱性食物,所以对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有一定帮助。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主要观察凝血状况,多用于服用抗凝药物的监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

例如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INR在2~3,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无效,这是反映凝血状况的重要指标。

华法林受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大,加用或停用时,更应密切监测INR。

与华法林合用的药物中,最应引起重视的是阿司匹林和止痛抗炎药,这两类药物能增加华法林出血的危险。

可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包括大蒜、芒果、鱼油、葡萄柚等,减弱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如菠菜、花菜、甘蓝、胡萝卜、蛋黄、猪肝、豆奶、海藻、绿茶、人参和西洋参等含有人参皂苷等。

专家特别提醒:1.空腹采血时间最好在7:30~8:30,最迟不宜超过10: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

2.体检前3日内保持正常饮食,不吃过于油腻和高蛋白食品,不饮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

体检前应禁食至少8小时,以免影响血糖、血脂、肝功能及B超的检查结果。

3.忌体检前贸然停药,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

服用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用降压药后再去体检。

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

一般来说,体检当日饮少量的清水送服平时服用的药物,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HOLP即高密度脂蛋白。

正常值为1.0~1.8mmol/L。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LDLP即低密度脂蛋白,它的正常值为1.5~3.1mmol/L。

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AFP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5NG。

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400以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

老年人体检项目主要有哪些?一般来说,包括这些项目,是一个中年老人套餐的:检查项目检查内容1、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2、眼低眼低视网膜检查3、内外科内外科常规检查4、口腔口腔科检查5、尿常规尿液10项检测6、血常规血液常规18项检测7、乙肝两对半HbsAg、Antia-HBs、HBeAgAntia-HBs、HBcAg8、肝功能八项谷草/谷丙转氨酶等9、肾功能全套Crea、BUN、UA10、血脂全套甘油三脂、胆固醇等1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GLU)12、肿瘤检测CEA、AFP、EB(定性)13、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抗“O”C反应蛋白14、DR 胸部X光透视腰椎正侧位片15、血流变血液流变学检查16、心电图十二导联心电图17、心脏彩超心脏大血管、心包、心瓣膜18、黑白B超肝,胆,脾, 胰,双肾19、采血一次性真空材料注:以上为通用项目,以下为男女项目。

男性B超:前列腺,膀胱前列腺癌抗体未婚女性乳腺B 超黑白B超:子宫附件已婚女性妇科常规白带常规宫颈防癌涂片乳腺B超黑白B超:子宫附件一般给中老年人体检都要有哪些项目呢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环境的破坏,疾病的年轻话,一些中老年人可能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

并且通常在医生的治疗下病情暂时得到缓解,但这绝非是一劳永逸的良方。

中老年人仍然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

那么,中老年人体检要检查哪些项目呀?一、血压测量,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

进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肿瘤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现在中年人的癌症病死率,已居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

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

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五、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检查是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常见方法。

其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

所以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

六、前列腺检查,人到中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七、妇科炎症:春夏之交是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等各类妇科炎症的高发期,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灼热或疼痛,成为很多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般需要做月经史、孕产史、手术史、外阴、阴道、宫颈、宫体、附件、白带常规等方面的检查。

以上就是对中老年人体检要检查哪些项目的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