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体对免疫应答可表现为正调节或负调节。 1. Ab – Ag 阻断Ag和B细胞的结合, 加速排除Ag; 2. Ab + Ag IC
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 (促进调理作用) 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
抗体的调节
抗体封闭:抗原被抗体封闭 受体交联:BCR-Ag-Ab-FcgRIIb 产生抑制 信号,阻断B细胞应答。
三 NK细胞调节
NKT细胞为TCR-CD3T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穿孔素 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1.主要分泌IFN-γ和IL-12,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 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主要分泌IL-4,诱导Th0细胞 向Th2细胞分化,参与浆细胞抗体类别的转换,增强 体液免疫应答。 2.胸腺中的NKT细胞通过CD95/CD95L途径诱导对自身抗 原发生免疫应答的双阳性T细胞克隆的凋亡,参与阴 性选择。
(1)APC通过CR1捕获吞噬处理 和转运抗原 Ab+Ag Ab-Ag + C3b C3b-Ab-Ag CR1 - C3bAb-Ag 促进Ag的提呈; (2)B细胞通过CRI、CRII与C3bAb-Ag结合,使B细胞活化和增 殖。 (3)补体介导炎症反应:C产生的 裂解片段属于炎症介质,可趋化、 激活免疫细胞,并介导炎症反应 (清除抗原异物:降低体内抗原 水平而下调免疫应答;促进 APC吞噬抗原,促进抗原呈递, 上调免疫应答)
APC
识别抗原
T
CD40L CD40
‘自杀’
T
‘自相残杀’
FasL Fas
‘他杀’
B
激活
B
激活诱发的细胞死亡( AICD) 激发诱发的细胞死亡( AICD)使得参与特异性应答的 T、 使得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T、 B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完成效应功能后即时发生凋亡 在完成效应功能后即时发生凋亡
抗体的调节
(一)基因水平的调节
机体免疫应答受遗传(基因)控制。在诸多遗传因素 中MHC是调控免疫应答质和量的关键分子;除MHC基因 对免疫应答的调控外, 某些非MHC基因也可直接调节机 体免疫应答, 或通过控制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而间接调控 应答。 MHC对T细胞的调节
MHC
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
MHC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
Ab3 与Ag结合
↑ Ab2-β 结合B(T)CR B/T 细胞活化 ↑ Ag Ab1(独特型) ↓ Ab2-α 阻断抗原结合 抑制B/T细胞 活化
独特性-抗独特性网络调节示意图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 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三)细胞水平的调节
1.T细胞的免疫调节 2.B细胞的免疫调节 3.NK细胞的免疫调节 4. APC的免疫调节 5.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
一 T细胞的调节
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协调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 1.1 Th细胞的调节 Th0细胞为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前体细胞; Th1细胞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N 免疫应答的调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1.基因水平的调节 2.分子水平的调节 3.细胞水平的调节 4.独特性网络的调节 5.整体水平的调节
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
概念: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各细胞 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 经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相 互协助又相互制约的网络结构,使免疫应答维 持在合适的强度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方式:正负反馈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分泌的IL-2抑制Ach释放;TNF-α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 达脑啡肽; 淋巴细胞产生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2.免e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s maintained throug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ents, which including gene level, molecular level, cellular level, complement levels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regulation, which can control the intensity and time frames of immune response, and also mainta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ody balance and stability.
抗原的调节
3、抗原给予途径的不同决定免疫应答的强度 静脉注射、口服和喷雾易诱导免疫耐受 皮内和肌肉注射易诱导免疫正应答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比单体分子免疫原性强,颗 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抗原的调节
4、抗原的竞争现象
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
抗原1进入体内 免疫应答 1~2周后 抗原2进入体内 针对抗原1的免疫应答产 生强度减弱。
1、抗原浓度 抗原浓度↑,免疫应答↑ 抗原浓度↓,免疫应答↓(须在一定范 围内)
注意:低剂量或高剂量抗原易诱导免疫耐受
抗原的调节
2、抗原性质 TI抗原(LPS、荚膜多糖) B细胞 IgM; TD抗原(蛋白质类抗原) B细胞 各类Ig; 膜表面抗原 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游离抗原 体液免疫应答; (可溶性抗原比颗粒状抗原 更易引起免疫耐受) 核酸一般难以诱导免疫应答。
TCR编码基因、BCR编码基因
MHC对T细胞的调节
MHC调控主要表现在: ①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和成熟直接接受MHC Ⅰ 类和MHC Ⅱ类分子的选择 ---阳性选择、阴性 选择 ②通过MHC Ⅰ类和MHC Ⅱ类分子抗原结合沟槽选 择性地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直接参 与CD8+和CD4+T细胞的活化,启动免疫应答 ---形成MHC-抗原肽-TCR复合物
①表面表达CTLA-4,与效应细胞上的CD28竞争结合 CD80/CD86,抑制 效应细胞功能。 ②表达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在CD4+ CD25+ Treg 的免疫抑制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CD25+ 可与效应细胞竞争结合IL-2,导使效应细胞停止增殖而抑制 免疫应答。
免疫复合物的调节
1.免疫复合物也可以发挥正向和负向免疫调节, 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借助其Fab段结合抗原, 借助Fc段与APC(如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 体结合,从而促进APC摄取抗原和呈递抗原, 增强免疫应答。 2.免疫复合物介导BCR与FcR的交联,通过启动 抑制性信号,抑制B细胞分化。
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已证明免疫系统受NS、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反过来, 免疫系统也对NS、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CTL 细胞)
APC(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免疫偏离
当Th1细胞占优 势,抑制Th0向Th2
细胞分化;Th2细胞
占优势,抑制Th0向 Th1细胞分化。Th1 或Th2细胞的优先活 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 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 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
离。
(immune deviation)。
1.2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
CD4+ CD25+ Treg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具有维持 机体免疫耐受以及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1)主要通过分泌TGF-β和IL-10,抑制免疫应答。 (2)通过膜分子调节免疫应答
MHC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有赖于T细胞的辅 助作用,Th细胞和B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同 样受基因调控,即T、B细胞须为同一MHC基 因型。
(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1)抗原的调节 2)抗体的调节 3)免疫复合物的调节 4)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5)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调节
抗原的调节
先进入机体的抗原可抑制随后相隔1~2 周进入的另一种 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强度。
抗原的调节
5、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抗原+TCR T细胞活化 CD95(Fas) 同自身或其它T细胞CD95L(FasL)结合 顺式或反式自杀
CD4
T细
T
激活
TCR CD28
MHC B7
(四)独特型 – 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1)独特型 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同Ig分子V区及TCR和BCR的V区 所具有特异性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 (Ab2)。 (2)抗独特型 Ab2-α: 抗Ab1V区骨架部分,具有封闭相应BCR或 Ig分子的抗原结合点,抑制相应B细胞克 隆的活化 Ab2-β: 抗Ab1V区CDR部分,具有类似相应抗原的 分子构象,可模拟抗原与相应B细胞克隆 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故称为抗原的内影 像(internal image)
1.3 Tc细胞的调节
Tc细胞为CD8+T细胞。Tc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和抑制免疫应答的 双重作用,分为Tc1(CTL或CD8Th1)细胞和Tc2细胞(CD8Th2)。 Tc1细胞、Tc2细胞比较 —————————————————————— Tc1细胞 Tc2细胞 —————————————————————— 杀伤活性 强 弱 分泌因子 IFN-γ IL-4,5,10 TGF-β 对Th1作用 + - 对Th2作用 - + 其它 MHC-I限制 抑制CD4(TCRγδ)T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