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医学基础_部分慢性病特点_PPT幻灯片
第二章 医学基础_部分慢性病特点_PPT幻灯片
的一半储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
用来评定身体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
• 对均匀性肥胖者来说,以皮下脂肪 厚度判断的肥胖程度与用BMI判断 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
•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身体内的脂肪含量。
肥胖的判断——身高标准体质量法
• 成人理想体重适用Broca改良公式或平田公式: 平田公式:体重(kg)=[身高(cm)一100]*0.9 Broca改良公式:体重(kg)=身高(cm)一105
• 高胰岛素血症,使食欲旺盛,进食量大,促 进脂肪的合成和储蓄。
(4) 脂肪组织的变化
• 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脂肪细胞种类 的变化。 •分为白色细胞和褐色细胞两种; •白色细胞为储能器官,褐色细胞为产能器官。
脂肪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 若摄取的热量超出了身体的需要量,过剩的热量则以 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 需要量改变
4、 代谢异常
❖ 由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肥胖,发生几率很小。例 如,因甲状腺机能低下,造成人体基础代谢量减 少。
❖ 此类肥胖仍可应用限制热量的摄取来预防肥胖的 发生。
的
人体脂肪变化
35
30
25
20
15
10
5
0
生儿 新
6月龄青春期前
春期 青
成人
高血压的特点
1.高血压的判断方法
(2)瘦素
• 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 胞所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
• 瘦素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 腹感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广泛作用于肝 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瘦素受体,使 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
• 肥胖的人95%以上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 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
❖ 判断标准: 男性>94cm,女性>80cm。
肥胖的判断——腰臀比(WHR)
❖ 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 为臀围,腰围与臀围之比称腰臀比。
❖ 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
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随年龄、性别、人种不 同而不同。
肥胖的判断——皮褶厚度
• 皮褶厚度是皮下脂肪的厚度。由于身体脂肪总量
❖ 第二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
❖ 钠摄入过多 高血压的病因
不少研究资料发现,随膳食盐的增加血压会不断 增加。
家族性高血压和老年性高血压对盐敏感性较正常 人高。
过多钠可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 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在理想体重 ±10%范围内为正常, ±(10%~20%)为超重或瘦弱; ±20%以上为肥胖或消瘦,其中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超过100 %为病态肥胖。
二、肥胖的病因和危害
1 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 单纯性肥胖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
•若父母都肥胖的话,子女肥胖的几率较不肥胖 的人多出3倍。
少餐次者又要比多餐次者易于发胖。
结婚后发胖,认为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和 膳食组成的改变有关。
3 体力活动因素
• 对每一个人来说,体力活动是决定其能量消 耗多少的一种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体力活动 也是抑制机体脂肪积聚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制 动器”。所以肥胖现象也就很少发生在重体力 劳动者或经常积极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之中。
• 肥胖的直接起因是吃得过多,摄取的热量 远超过本身所需。
• 而导致能量摄入超标的原因,通常则不外 乎:①摄食过多;②不良的进食习惯;③既 摄入过多而又消耗过少。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组成对体脂的消长 也有影响。
晚上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胰岛素的分泌要 高于白天,再加上晚上一般体力活动较少,从 而有利于体脂的积聚。
• 60-80%的严重肥胖者有家族发病史。 不但肥 胖有遗传性,而且脂肪分布的部位也有遗传性。
• 但是,即使是有家族发病史的肥胖者,其发病 也并不一定就是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一个人的饮食、生活、工作习惯都受 其家族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肥胖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通常是 其能量的摄入超标而不是其遗传潜势。
❖ 脂肪组织的增加有两种形态: (1)脂肪组织细胞变多(脂肪细胞增殖型):往往发生
在婴幼儿时期及青春期吃得太多。结果不适当的饮食 习惯难以改变,过多的脂肪细胞并不能从体内移掉。 (2)脂肪细胞变大(脂肪细胞肥大型):发生在成年以 后,只要减少热量的摄取,不难使脂肪细胞变小,从 而减少体脂肪堆积。
2 饮食因素
超重人群急剧增加
❖ 据2002年8月-12月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 果:
❖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 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
❖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 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应引起高度重视。
❖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 肥胖率上升97%。
肥胖的特点
肥胖病(obesity)
• 肥胖病(obesity)是能量摄人超过能量消耗而导 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 谢性疾病。
• 肥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在欧洲、美 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中, 肥胖的患病率高, 在我国,肥胖人数也日益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不 可忽视的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危险因素。
❖ 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 大于等于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 我国的血压标准是:理想血压120/80、正常 高值120—139/80—89,140/90以上为高血 压。
临床上高血压分为两类:
❖ 第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确的独立 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
❖ 由于超重人数比例较大,预计今后肥胖率将会有较大幅度 增长。
肥胖的判断——腰围(WC)
❖ 用来测量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 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腰围不仅反映人体脂肪的总 量,而且反映脂肪分布的特征。
❖ WHO推荐的腰围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 25~30厘米,测量位置在前上嵴的水平位和第12肋骨 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测量尺紧 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