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PPT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PPT

16
四、统计工序控制
1. 统计工序控制的含义 2. SPC的理论要点 3. 统计工序控制的步骤
17
1. 统计工序控制的含义
• 所谓统计工序控制,是利用数理统计的 方法,对工艺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SPC强调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思想
• SPC的特点是:强调全员参加,人人有 贵;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某一时间段的产量
同时间段的故障数
24
调节费用C
• 当工序发生异常时,使之恢复到正常状 态所需的费用

C=C′t + C″
• 式中,C′为调节时间内的单位时间损失 (元/h或元/min)
• C″为直接调节费用(元)
25
3. 费用函数
• 若以n件产品为间隔进行诊断与调节,设L为时间间隔内 单位产品平均诊断与调节费用,则费用函数可表示为:
26
4. 最佳诊断间隔
• 最佳诊断间隔是指使工序诊断与调节费用达到最小的 诊断间隔,以n0作为标记
• 在费用函数计算式中,求L对n的微分,就可得到n0:
6
2. 工序分析
• 工序分析——对工序进行调查和试验,应用因果 图、排列图等工具找出影响工序质量的关键因素 ,并确定关键因素与工序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 对这些关键因素制定出标准并加以控制 ①分析工序质量波动情况 ②选择主要质量特性值 ③找出影响质量波动的关键因素 ④确定关键因素的控制要求 ⑤制定改进方案,进行实施,并确认效果
1. 工序控制点的涵义 2. 工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 工序控制点的种类 4. 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要求
12
1. 工序控制点的涵义
q 工序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 时间和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 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1)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控制对象有时是某个具体、定量的质量特性,
1. 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 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 准等
2. 要获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 3. 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10
二、工序控制的内容
1. 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2. 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3. 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4. 不合格品控制
11
三、工序控制点
18
2. SPC的理论要点
•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 异常因素就是主要矛盾 • 稳定状态是工序控制追求的目标 • 预防为主是统计工序控制的重要原则 • 诊断理论是SPC的重要发展 • SPC的系统分析方法
19
3. 统计工序控制的步骤
1) 进行SPC方法的培训 2) 确定关键因素 3) 提出控制标准 4) 编制操作手册 5) 工序过程监控 6) 工序诊断和控制
内容安排
Part 1 工序能力分析 Part 2 工序控制 Part 3 质量管理新方法简介
讨论思考题
2
Part 1 工序能力分析
一、工序 二、工序质量的波动性 三、工序能力 四、工序能力指数及其计算 五、工序能力评价 六、工序能力调查及工序分析
3
六、工序能力调查及工序分析
1. 工序能力调查
1) 工序能力调查的含义 2) 工序能力调查的步骤
• 发现工序异常的原因称为工序诊断 • 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恢复正常,称为工序调节
22
2. 工序诊断和调节的参数
①表征工序的参数
平均故障间隔
不良品损失A ②表征诊断的参数
时滞长度l 诊断费用B ③表征调节的参数 调节时间长度t 调节费用C
23
平均 故障间隔
• 某一时间段内,产品产量与该时间段所发生故 障数之比值,即15ຫໍສະໝຸດ 4. 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要求
(1)应明确控制对象和目标 (2)要有完整的控制文件,明确对操作者的培训和资格
要求,规定操作、控制、检测和记录等要求 (3)明确对设备、工装等的精度要求,并用文件的形式
下达到有关部门 (4)根据不同类型的工序控制点,规定连续监控的方法
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用控制围,分析控制效果 (5)制定详尽的管理办法,并认真贯彻执行
L B n 1 A C Al
n 2
• 式中,B/n是时间为n时,单位产品的诊断费用
• C 是平均故障间隔下,每件产品平均分摊的调节费用 • Al 是单位产品的时滞损失
• n 1 2A 是时间间隔为n、故障间隔为时,每件产
品分摊的不良品损失,其中(n+1)/2是不良品件数
20
五、工序的诊断与调节
1. 工序诊断和调节的基本要素 2. 工序诊断和调节的参数 3. 费用函数 4. 最佳诊断间隔 5. 工序诊断与调节的优化
21
1. 工序诊断和调节的基本要素
q 工序诊断与调节就是按—定的间隔抽样,通过对样 本的测量值进行分析,尽快发现工序异常原因,并 迅速使工序恢复正常状态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2. 工序分析 3.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
4
1) 工序能力调查的含义
q 工序能力调查 Ø 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选定的调查对象测量其质量
特性值,判断工序能力是否充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的全部活动
5
2) 工序能力调查的步骤
a. 明确调查目的 b. 选择调查对象 c. 标准化处理 d. 选择调查方法 e. 计算工序能力指数 f. 工序能力评价及改进
有时是定性的质量特性,有时质量特性值同时具 有定量和定性的特点
13
2. 工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 通常,应考虑在下列场合建立工序控制点: ①形成产品主要质量特性的工序 ②在工序上有特殊要求,需要特殊控制的工序 ③对产质量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 ④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14
3. 工序控制点的种类
(1)以质量特性值为对象设置的工序控制点 (2)以设备为对象设置的工序控制点 (3)以工序为对象设置的控制点
7
3.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
• 要提高工序能力指数,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ε 2) 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8
Part 2 工序控制
一、工序控制的含义 二、工序控制的内容 三、工序控制点 四、统计工序控制 五、工序的诊断与调节
9
一、工序控制的含义
•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研究产品的 波动规律,判断造成异常波动的工艺因素,并采 取各种措施,使波动保持在技术要求的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