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商务沟通中的礼仪

浅谈商务沟通中的礼仪

课程:商务沟通与人际关系目录一、引言 (2)二、商务沟通礼仪的基本原则 (2)1、尊敬原则 (2)2、真诚原则 (2)3、谦和原则 (3)4、宽容原则 (3)5、适度原则 (3)三、商务沟通中的迎送礼仪 (3)(一)迎送前的准备 (3)(二)迎送中的礼仪 (4)四、商务沟通中的招待宴请礼仪 (5)(一)宴请的形式 (5)(二)宴会的组织 (6)(三)赴宴礼仪 (6)(四)西餐礼仪 (6)(五)中餐礼仪 (7)五、商务沟通中的介绍及名片使用礼仪 (7)(一)介绍的礼仪 (7)(二)名片使用礼仪 (8)六、结语 (8)浅谈商务沟通中的礼仪[摘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商务往来频繁。

商务沟通是商务往来的核心环节,是为了双方磋商合作事宜,达成合作关系而进行的严谨的活动,故相关的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商务谈沟通礼仪的基本原则,商务沟通中的迎送礼仪、招待宴请礼仪、介绍和名片使用礼仪三个方面简述商务沟通中的礼仪,希望对今后商务人员在人际关系中注意相关事项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商务沟通人际往来礼仪一、引言商务沟通是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开展经营,为求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通过组织大量的商务活动,凭借一定的渠道,将有关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既的对象,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候就需要有礼仪的存在。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旨在提高个人的素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维护个人和企业形象。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二、商务沟通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敬原则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的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

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中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内的素质。

“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礼貌待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娇人。

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

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2、真诚原则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

同时商务活动的从事并非短期行为,从事商务,讲究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利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应仅追求商务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3、谦和原则“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

谦和既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

谦和,在社交场上即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此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然。

我们此处强调的谦和并不是指过分的谦和、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妄自菲薄。

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4、宽容原则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

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

在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

遵循宽容的商务礼仪基本原则,凡事想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5、适度原则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感情尺度。

古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此话不无道理。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理,又不能低三下四;即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

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这就是商务礼仪中的适度原则。

三、商务沟通中的迎送礼仪迎送礼仪是商务谈判中最基本的礼仪之一。

迎来送往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交往活动。

这一礼仪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对应邀前来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士——无论是官方的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友好人士——在他们抵达时,一般都要安排相应身份的人员前去迎接;另一方面,谈判结束后,要安排专人欢送(一)迎送前的准备1、确定迎送规格为保证迎送不致失礼,首先要认真研究外宾的有关资料和基本情况,如客人的身份、地位、社会影响、来访目的、可能达成的协议、同本单位的关系性质和程度等及其他背景资料。

另外,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姓名、职务及相貌特征,以便接站时应用。

2.掌握来宾抵达、离开的准确时间和地点迎候人员应当准确了解来宾所乘交通工具的航班号、车次以及抵离时间。

最好的做法是将这些情况和迎送人员名单一并通知机场(或车站、码头)并与之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来宾所乘航班(或车次)的变化情况,以便做好接站(或送站)准备。

如有晚点,应及时作出相应安排。

3.提前安排好住宿问题在得知来宾抵达日期后应首先考虑到其住宿安排问题。

对方尚未启程前,先问清楚对方是否已经自己联系好住宿,如未联系好,可为其代预订旅馆房间,最好是等级较高、条件较好的旅馆。

客人到达后,通常只需要稍加寒暄,即陪客人前往旅馆。

客人到达的当天,最好只谈第二天的安排。

(二)迎送中的礼仪1.安排专人提前准备迎送在掌握来宾抵达时间的基础上,迎候人员应当提前到达机场、车站,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同样,送别人员亦应事先了解对方离开的准确时间,提前到达来宾住宿的宾馆,陪同来宾一同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亦可直接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恭候来宾,与来宾道别。

在来宾临上飞机、轮船或火车之前,送行人员应按一定顺序同来宾一一握手话别。

飞机起飞或轮船、火车开动之后,送行人员应向来宾挥手致意。

直至飞机、轮船或火车在视野里消失,送行人员方可离去。

2.问候与欢迎外宾走下飞机(车、船)后,我方即应上前表示欢迎与慰问,双方互作介绍。

通常,先由我方人员或接待翻译人员,将前往欢迎的人员按其身份依次一一介绍给来宾,亦可由我方中身份最高者或熟悉来宾的人员出面介绍。

3.行礼习俗双方见面互相介绍后,按国际惯例,一般行握手礼,此时应注意握手的顺序和基本礼仪,并注意再次点头致意。

行握手礼后,对方由于国籍、习俗的不同,可能还要对我方再行不同的拥抱礼、亲吻礼、鞠躬礼、吻手礼等,我方均应作相应表示,不可推卸或表现勉强。

4.引导客人迎送车辆都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阵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客人抵达或迎送仪式结束后,从抵达地到住处,以及访问结束后,由住地前往机场、车站、码头,一般都应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

如果陪客人同乘一辆车,要首先为客人打开轿车的右侧后门,并以手掌挡住车篷上沿,提醒客人不要碰头。

等客人坐好后,方可关门。

最后,公关人员应绕过车尾从左侧后门上车。

如果客人已先上车并坐在了主人位置上,则不宜再请客人挪换座位。

抵达目的地时,接待人员要先下车,从车尾绕过去为客人打开车门,以手挡住车篷上沿,协助其下车。

5.提取、托运行礼如果来宾行李较多,应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清点、运送行李并协助来宾办理行李的提取或拖运手续。

提取行李时如需等候,应让迎宾车队按时离开,留下有关人员及行李车装运行李;送行时,如果来宾需交付托运的行李较多,有关人员应随行李车先行,提前办理好托运手续,以避免主宾及送行人员在候机(车、船)厅等候过久。

6.注意与宾馆(饭店)的协调来宾下榻在宾馆(饭店),生活安排是否周到、方便,与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密切相关,来宾抵离宾馆(饭店)时,具体事务较多,更应做好有关事项的协调衔接。

四、商务沟通中的招待宴请礼仪(一)宴请的形式1、国宴国宴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欢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或举办大型庆典活动等而举办的宴会。

国宴规格较高,宴会厅内悬国旗,有乐队伴奏。

国宴一般专设主持人,国宴的主人致祝酒辞或欢迎词,主要客人致答谢词。

2、正式宴会正式宴会是指各类社会组织为表示欢迎、庆祝、践行、答谢等而举办的宴会。

正式宴会规模可大可小,规格或高或低。

它一般由组织或部门负责人主持,不挂国旗,也没有乐队伴奏。

3、便宴便宴是一种非正式的宴请,通常是组织招待小批客人、个别采访者、合作者等而举办得宴会。

便宴的规模较小,不拘于严格的礼仪,宾主可以随意,气氛比较宽松和谐。

4、家宴家宴是指在家中以私人名义举行的一种宴请活动。

家宴通常没有太多的礼仪限制,用于公共社交活动之中,旨在深化情感、发展友谊。

(二)宴会的组织1、确定宴请范围及名单;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及时;准确地发出请柬;慎重的选择宴会菜单。

2、桌次的排列:确定主桌“门面为上,以远为大,居中为尊,以右为尊”;其余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的远近而定,近为主、远为次;平行桌以右桌为高,左桌为低。

3、座位的排列:以主人为中心,以右为上(右主左次);对着门口的座位为主位,离门口最近的为次位,其他位次以远离主位的远近而定主次;把主宾安排在显要的位置;夫妇一般不相邻而坐。

4.宴会进程:迎接宾客,引宾入座;祝酒致词;活跃气氛,热情交谈;适时结束宴会,送客话别。

(三)赴宴礼仪1、出席前的礼仪:向对方回复接受邀请;适度修饰仪表;适时到达;向主人招呼致意。

2、落座的礼仪3、席间的举止4、礼貌道别(四)西餐礼仪1、餐刀的正确持法:右手持刀,拇指抵刀柄一侧,食指按于刀柄上,其余三指弯曲握住刀柄。

不用餐刀时,应将其横放在盘子的右上方。

2、叉子的正确持法:若叉子不与刀并用时,右手持叉取食,叉齿向上。

叉刀并用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叉齿向下叉取肉;3、注意事项:在切割食物时要切记双肘下沉,切勿左右开弓;被切割的食物应刚好适合一下子入口;用餐中摆放应为八字形;要注意刀叉的朝向,将餐刀临时放下时,不可以刀口朝外;掉道地上的刀叉切勿再用,可请侍者另换一副。

4、座次排列的规则:女士优先、恭敬主宾、以右为尊、距离定位、面门为上、交叉排列(五)中餐礼仪1、宴请的程序:在席位和位次均安排好的情况下,迎接宾客(主人一般站在门口)——引宾入座(按先女宾后男宾、先主宾后一般来宾的顺序,从椅子左边进入)——上菜服务——致辞祝酒——散席送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