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除颤相关知识

除颤仪的相关知识
一.电除颤的定义
二.适应症
三.禁忌症
四.目的
五.并发症
六.技术操作(略)
七.注意事项
早起除颤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是心室颤动(VF)
♦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治,除颤成功概率迅速下降,几分钟内VF即转化为心电静止(直线)
及时CPR的重要性
♦室颤发生后每过一分钟,VF致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机会下降7%-10%
♦及时CPR,则每分钟只下降3%-4%,使患者生存率增加2-3倍。

♦CPR可以为脑和心脏输送一定的血液和氧分,延长可以进行除颤的时间窗
♦心脏骤停4-5min以上开始抢救者应先做CPR2min (5个30:2CPR);心脏骤停即刻开始抢救者应该优先除颤,如果除颤仪未到现场或未准备好应先做CPR,一旦准备完毕立即除颤
需注意
♦仅有基本CPR不可能终止VF和恢复有效灌注心律
♦作为急救人员必须能够迅速联合运用CPR和除颤仪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必须采取以下步骤为病人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
呼叫EMSS系统
立即CPR
尽早除颤
一.电除颤的定义
利用除颤仪发出的高能量、短时限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所有的心肌纤维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是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电除颤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技术。

二.适应症
• 1.非同步电除颤: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
• 2.同步电除颤:房颤持续时间在一年以内.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术后1-2月房颤不消失者.房扑者
同步于非同步区别
•非同步电除颤:放电时间有操作者决定,与患者自身R波不同步
•同步电复律:实施放电时,只有出现R波才会有放电脉冲,R波控制除颤脉冲的发
放,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波的降支,与患者自身R波同步
三.禁忌症
• 1.低钾血症
• 2.慢性房颤,病史五年以上
• 3.洋地黄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 4.心力衰竭未控制者
• 5.年龄过大、体制衰竭、胸部严重畸形无法放置电极板
• 6.心脏明显扩大、联合瓣膜病变者。

四.目的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五.并发症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循环栓塞
能量的选择
•单相波除颤仪:每次选择360J
•双向波除颤仪:双相切角指数波首次能量150-200J,双相方波除颤仪首次能量120J。

如不熟悉双相波除颤仪具体类型,一律选200J.
•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二次2-4J/kg,第三次4J/kg
何为单相波?何为双相波?
•单相波:电流只在电极间单向流动
•双相波:电流先单方向流动,然后逆转再流向另一方。

电极板的位置
•前除颤:平卧位。

S极:右锁骨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A极: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前后除颤:右侧卧位。

S极:左肩胛下区与心脏同高处,A极:心前区
七.注意事项
1、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给予肾上腺素,将细颤转为粗颤后再进行除颤。

2、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床及患者,以免触电。

3、除颤时,电极板应避开监护仪的电极片及导联线及瘢痕、伤口。

4、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5、洋地黄过量所致室颤,应从低能量开始。

6、单相波除颤两个电极位置不可更换,而双相波除颤则是可以更换的。

7、保证电极板与皮肤的充分接触,以免放电时产生火花和灼伤。

方法一:涂导电糊,涂抹均匀、厚度适中
方法二:生理盐水纱布垫在电极板与皮肤之间,但如果盐水过多容易造成两个电极间的短路。

心内科
2014-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