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成熟果实
第十四章温里药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温中散寒 功
效 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
寒疝腹痛
三、用法用量:
煎服,2 ~5g
荜澄茄
歌括: 荜澄茄温,中寒堪斟,吐逆疝痛,小便第混十四浊章温。里药
胡椒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胡椒科常绿藤本植物胡椒的
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
五、使用注意:
畏赤石脂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一、药用来源:
吴茱萸 (掌握)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
接近成熟的果实
第十四章温里药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寒滞肝脉诸痛证
功 效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胃寒呕吐证 虚寒泄泻证
吴茱萸
歌括:茱萸疏肝,燥湿散寒,温中止痛,下气制第十酸四章。温里药
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
配麻黄、细辛同用
阳虚感寒
⒊寒痹证
散寒止痛 善治寒痹痛剧者
第十四章温里药
附子
四、用法用量:
煎服,3~15g, 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五、使用注意:
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可引起中毒
均有温中之功 但是:
生姜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寒、降逆止呕,又 可温肺化痰;
干姜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味苦而涩,长于温经止血,主治虚寒出血,如吐血、衄 血、崩漏等,亦可用于脾胃虚之腹痛泻痢
生姜皮:
功专和中利水消肿,可治小便不利、水肿等证。常与茯苓皮、 大腹皮、桑白皮、陈皮配用,如五皮散
别名:黑川、白川
第十四章温里药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8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三、临床应用:
⒈胃寒冷痛
散寒止痛
(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
与炮姜相须为用
胃寒脘腹冷痛
与香附合用
疏肝解郁,散寒止痛
高良姜
胃寒肝郁, 脘腹胀痛
⒉胃寒呕吐证
温中止呕
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胃寒呕吐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虚寒呕吐
四、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研末服,每次3g
高良姜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丁香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温;归脾、胃、肾经
主治病证
温中降逆
胃寒呕吐,呃逆
功 效
散寒止痛
温肾助阳
胃寒脘腹冷痛 肾虚阳痿,宫冷
歌括:丁香降逆,呕呃效奇,益肾助阳,温暖腰第十膝四章。温里药
丁香
三、临床应用:
⒈胃寒呕吐,呃逆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
(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
虚寒呃逆
小茴香
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
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呕吐食少
四、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第十四章温里药
高良姜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
根茎
第十四章温里药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热;归脾、胃经 主治病证
散寒止痛 功 效
温中止呕
胃寒冷痛 胃寒呕吐证
高良姜
歌括:良姜功专,温中散寒,腹痛吐泻,服后自第十安四章。温里药
与人参、生姜等同用 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吴茱萸 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
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
⒊虚寒泄泻证
助阳止泻
与补骨脂、肉豆寇、五味子等同用
温脾益肾、助阳止泻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此外,米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洽口疮
第十四章温里药
四、用法用量:
煎服,1.5~6g 外用适量
吴茱萸
五、使用注意:
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第十四章温里药
荜茇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散寒
主治病证 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呃逆等证
三、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歌括: 荜茇热药,功同胡椒,温中止痛,龋齿第亦十四疗章温。里药
荜澄茄(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樟科落叶乔木或灌木植物山鸡椒(山苍树)的
第十四章温里药
附子 川乌 草乌
附子
三药都取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 川乌、草乌为乌头的主根,制后用, 附子为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痛(寒痹证为主) 但是, 附子又可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用于亡阳证及诸脏阳虚之证; 川乌、草乌则仅具有散寒行痹之力,多用于寒凝冷痛之证
第十四章温里药
配人参
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
里药
与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所致阳萎宫冷,腰膝 冷痛,夜尿频多
附子
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 冷痛,大便溏泻
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温补脾肾药
气虚欲脱者
大补元气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 耗阴助火
实热证、阴虚火旺、 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第十四章温里药
附子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
子根的加工品
第十四章温里药
附子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主入心肾两经者
温阳通脉 回阳救逆
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
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
亡阳厥逆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
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第十四章温里药
二、温里药的配伍应用:
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
发散风寒药 行气活血药
寒湿内阻者
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
脾肾阳虚者
三、临床应用:
吴茱萸
⒈寒滞肝脉诸痛证
散寒止痛
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
寒疝腹痛
与人参、生姜等同用
厥阴头痛
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
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
寒湿脚气,或上冲入腹
⒉胃寒呕吐证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第十四章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一、药用来源:
肉桂 (掌握)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
树皮
附: 肉桂,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 采自粗枝皮或幼树干皮卷成筒状者称官桂
第十四章温里药
肉桂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补火助阳
功 效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主治病证
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 寒痹腰痛,胸痹,阴疽 闭经,痛经
胸阳不振,寒邪内侵 的胸痹心痛
肉桂
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
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
⒋闭经,痛经
温经通脉
阳虚寒凝之阴疽
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
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 闭经、痛经等证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 能鼓舞气血生长
第十四章温里药
肉桂
四、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主治病证
回阳救逆
亡阳证
功 效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 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
歌括: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散寒,止痛疗第十痹四章。温里药
三、临床应用:
附子
⒈亡阳证
回阳救逆
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与干姜、甘草同用
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 故不宜多用、久服
第十四章温里药
小茴香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
成熟果实
别名:谷茴香
第十四章温里药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主治病证
散寒止痛 功 效
理气和中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 少腹冷痛,痛经
中焦虚寒气滞证
小茴香
歌括:小茴香辛,疏肝疗疝,和胃温肾,止痛散第十寒四章。温里药
干姜、生姜汁、煨姜、炮姜、生姜皮、生姜的比较:
煨姜为生姜煨制而成;干姜为生姜切片晒干或烘干而成;炮姜为 干姜炒至外黑内呈黄褐色而成
生姜、生姜汁、煨姜:
均有温中止呕之功, 其中生姜汁最强,煨姜次之,生姜再次之
生姜又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生姜汁又可化痰; 煨姜兼可温中止痛、止泻
第十四章温里药
生姜、干姜、炮姜:
第十四章温里药
⒉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
散寒止痛
肉桂
单用研末,酒煎服 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
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
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 脘腹冷痛
脾肾阳虚的腹痛呕吐、 四肢厥冷、大便溏泄
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寒疝腹痛
⒊寒痹腰痛,胸痹,阴疽
散寒止痛
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
寒痹腰痛
第十四章温里药
与附子、干姜、 川椒等同用
歌括:肉桂性热,补命门火,温脾散寒,冷痛功第十卓四章。温里药
肉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