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习题1.大多数温里药的性味是( )A 辛甘热(温)B 辛热(温) C 辛苦热(温)D 甘热(温)E 苦甘温(热)2. 温里药多归()A 心经B 肝经C 脾(胃)经D 肺经E 肾经3. 温里药的共同作用是()A 温肾壮阳B 温肺化痰C 温肝散寒D 温胃止呕E 温里散寒4. 温里药的共同主治证是()A 肾虚腰膝冷痛B 里寒证C 寒痰证D 阳虚水肿E 阳虚心悸5. 患者久病体虚,现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回阳救逆药最宜配伍()A 大补元气药B 健脾化湿药C 祛风强筋药D 散寒解表药E 发散风寒药6. 附子的性味是()A 辛温B 辛甘温C 辛甘热D 辛热E 辛苦热7. 附子主归()A 心、肾、脾经B 心、肺、肾经C 心、脾、肺经D 心、肺、脾经E 心、肺、肝经8. 附子的功效有()A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B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C 回阳救逆、温肝暖胃D 补肾壮阳、温胃止呕E 温阳利水、涩肠止泻9. 附子用于回阳救逆最常配伍()A 生姜B 高良姜C 肉桂D 干姜E 吴茱萸10. 常用治阳痿宫冷、寒痹证的药物是(〕A 吴茱萸B 五加皮C 丁香D 羌活E 附子11. 干姜的性味是()A 辛温B 辛苦温C 辛甘热D 辛热E 辛苦热12. 干姜主归()A 脾胃经B 心肺经C 脾肺肝经D 脾肺肾经E 脾胃心肺经13. 干姜的功效是()A 温中散寒、宣肺化痰、回阳救逆B 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脾止泻C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D 温胃止呕、健脾止泻、回阳救脱E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温胃散寒14. 干姜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最常配伍()A 高良姜B 藿香C 薏苡仁D 黄芩E 佩兰15. 肉桂的性味是()A 甘热B 辛热C 辛甘热D 辛苦热E 甘温16. 肉桂主归()A 心、脾、肾经B 脾、肝、肾经C 心、肝、肾经D 脾、肾、肝经E 脾、肾、心、肝经17. 肉桂的功效是()A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补火助阳B 温中止痛、祛风通络、补肾壮阳C 回阳通脉、驱寒止痛、温胃散寒D 温肝暖胃、温脾止泻、补火助阳E 温中散寒、补肾壮阳、温肺平喘18. 肉桂治肾阳虚衰之阳痿宫冷、腰膝冷痛最常配伍的药物是()A 羌活B 细辛C 独活D 桑寄生E 附子19. 肉桂与丁香的共同功效是()A 温中降气、止呕止痛B 散寒止痛、温肾助阳C 温经散寒、祛风止痛D 温中散寒、下气平喘E 补肾助阳、温肝散寒20. 吴茱萸的性味是()A 辛温B 辛甘热C 辛酸热D 辛苦热E 甘苦温21. 具助阳止泻作用的药物是()A 吴茱萸B 高良姜C 茯苓D 薏苡仁E 五加皮22. 吴茱萸的功效是()A 散寒止痛、祛风去湿、温肝暖肾B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C 助阳止泻、温中散寒、祛风止痛D 祛风散寒、温肾壮阳、温肺止咳E 温中止呕、芳香化湿、理气调中23. 治中焦受寒脘腹疼痛、寒疝疼痛、寒湿脚气肿痛,最宜用()A 干姜B 肉桂C 高良姜D 吴茱萸E 丁香24. 既能治寒滞肝脉诸痛证,又可用治脾肾阳虚、虚寒泄泻证的药物是()A 吴茱萸B 木瓜C 砂仁D 干姜E 花椒25. 高良姜的功效是()A 散寒止痛、温脾止泻B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C 温中止呕、温肺化饮D 温中散寒、温经通脉E 温胃止呕、理气止痛26. 高良姜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治()A 胃寒脘腹冷痛B 寒疝腹痛C 寒凝痛经D 寒湿腰痛E 胸痹胸痛27. 花椒的功效是()A 温中散寒、祛风止痒B 温中止呕、杀虫C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D 散寒止痛、祛湿止痒E 散寒止痛、祛风杀虫28. 花椒的温中止痛作用主要用治()A 胃寒腹痛B 虚寒痛经C 虚劳腹痛D 气滞腹痛E 寒疝腹痛29. 丁香的功效有()A 温肝散寒、温肾助阳B 温肺化饮、温脾止泻C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D 温肾助阳、行气止痛E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30. 具温肾助阳作用的药物是()A 高良姜B 威灵仙C 花椒D 厚朴E 丁香31. 小茴香的功效是()A 温中止呕、温肾助阳B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C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D 温脾止泻、散寒止痛E 温中降逆、温脾止泻32. 具理气和中、散寒止痛作用的药物是()A 附子B 肉桂C 干姜D 高良姜E 小茴香33.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助阳补火的药物是()A 花椒B 高良姜C 附子D 桑寄生E 独活34. 具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功效的药物是()A 吴茱萸B 苍术C 桑枝D 肉桂E 厚朴35.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A 佩兰B 秦艽C 吴茱萸D 五加皮E 桑寄生36.A 1~2g B 3~15g C 2~5g D 0.5~1g E 15~30g(1). 制附子入汤剂煎服的常用剂量每次为()(2).肉桂入汤剂煎服的常用剂量每次为()37 试述吴茱萸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
在化湿药这一章中,既能化湿又能止呕的药物有哪几味?38 试述附子中毒的临床表现。
39 简述干姜与附子性味功效的异同点。
40.A 温肾助阳 B 杀虫止痒 C 燥湿健脾 D 理气和中 E 温肺化饮(1). 干姜的功效是()(2).丁香的功效是()41..A 虫积腹痛 B 虚寒痛经 C 癫痫证 D 虚寒小便不利 E 肾阳虚阳痿(1). 小茴香可用于治疗()(2)花椒可用于治疗()42. 用于补火助阳常相须为用的药物是()A 高良姜B 肉桂C 花椒D 荔枝核E 附子43. 干姜温中散寒作用治疗的病证是()A 胃寒呕吐B 暑湿呕吐C 脘腹冷痛D 腰膝冷痛E 泻痢后重、舌红苔黄44. 肉桂治年老腰膝冷痛,与其何项功效有关?()A 散寒止痛B 祛风止痛C 温中散寒D 温经通脉E 温肝补血45. 吴茱萸治虚寒泄泻与其何种作用有关()A 温经散寒B 温脾益肾C 涩肠止泻D 助阳止泻E 燥湿健脾46. 高良姜治胃脘痛呕吐与其什么功效有关()A 温肝止痛B 温中止呕C 理气止痛D 行气散结E 散寒止痛47. 花椒治湿疹瘙痒、妇人阴痒与其何种功效有关()A 散寒止痛B 杀虫C 温中健脾D 祛风去湿E 燥湿止痒48. 具温肾助阳的功效,可用治肾虚阳痿、宫冷的药物是()A 附子B 丁香C 小茴香D 花椒E 吴茱萸49. 患者脘腹胀痛,得温痛减,舌淡苔白,用小茴香治疗,取其能()A 温中散寒B 温肾助阳C 行气止痛D 温经通脉E 温胃止呕50. 温里药忌用于()A 孕妇B 实热证C 津血亏虚证D 痰饮咳嗽证E 阴虚火旺证51. 附子治亡阳证,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A 散肝寒B 温脾阳C 益肺气D 助心阳E 补肾阳52. 下列药物中,哪些不宜与附子同用()A 白及B 贝母C 白术D 瓜蒌E 半夏53. 干姜的适应证是()A 寒呕B 冷泻C 亡阳证D 腰膝冷痛E 腹冷痛54. 肉桂的适应证是()A 阳虚阳痿宫冷B 心腹冷痛C 寒疝作痛D 寒凝痛经E 寒湿腰痛55. 吴茱萸适合于治疗()A 寒疝腹痛B 胃寒呕吐C 寒湿脚气D 湿热腰痛E 厥阴头痛56. 丁香主要用治()A 胃寒呕吐B 胃寒呃逆C 肺寒痰饮D 胃寒脘痛E 肾虚阳痿57. 花椒常用于治疗的病证是()A 湿疹瘙痒B 寒湿吐泻C 虫积腹痛D 中寒腹痛E 妇人阴痒58. 长于温中止呕的药物是()A 附子B 丁香C 吴茱萸D 肉桂E 高良姜59. 小茴香常用以治疗的病证是()A 寒疝腹痛B 肝寒少腹冷痛C 虚寒头痛D 胃寒脘腹胀痛E 睾丸偏坠胀痛60. 药用附子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的加工品。
61 附子的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等证候。
62 在温里药中,治亡阳证时常相须为用的两个药物是()、()。
63 肉桂的性味是(),有()、()、()等功效。
64 干姜的功效是温中散寒、()、()。
65 吴茱萸的使用注意是:因其性()、易(),故不宜多用、久服。
66 高良姜的功效是()、()。
67 附子的功效是散寒止痛、()、()。
68 丁香的功效是散寒止痛、()、()。
69 小茴香的功效是()、()。
70 丁香的功效是:温中降逆、理气和中、温肺化饮。
71 附子性苦寒滋润,凡阳虚阴盛孕妇忌用。
72 吴茱萸的功效是:散寒止痛、温肺化痰、消积化滞。
73 花椒的功效是温中止痛、化痰止呃。
74 干姜的功效是:温中散寒、理气健脾、破气除痞。
75 何谓温里药?76 何谓回阳救逆?77 简述温里药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