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整体道床施工方案

一般整体道床施工方案

武汉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第二标段)一般整体道床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第二标段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日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主要技术标准13.1钢轨13.2轨底坡13.3曲线超高13.4扣件13.5轨枕布置13.6道床混凝土及钢筋13.7杂散电流设置23.8轨道结构高度23.9道床排水设置33.10道床伸缩缝设置33.11过轨管线设置34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及其对策34.1工程特点34.2施工难点、重点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44.2.1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精度44.2.2轨底坡控制45施工方案45.1施工准备45.1.1材料准备45.1.2工机具准备55.1.3作业条件准备55.1.4人员准备55.2施工工艺流程55.2.1工艺流程55.2.2施工方法65.2.3整体道床施工技术要求和控制要点13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46.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14 6.2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146.3地下线施工安全措施156.4铺轨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56.5整体道床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6 6.6施工运输及交通安全措施166.7大坡道运输安全保证措施176.8防雷电、台风、暴雨安全措施17 6.9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71编制依据1.1.1现行国家、武汉市地铁设计和施工相关规范、规程及规则;1.1.2施工现场踏勘获得的相关资料;1.1.3武汉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施工设计图;1.1.4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以及自备的先进配套施工设备;2工程概况武汉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第二标段)施工项目包括:地下段正线、辅助线、出入段线地段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正线起讫里程:K17+582.329~K35+949.234;金银湖停车段出入线岂止里程:K+15.73~K+701.7里程范围内的一般整体道床(除橡胶隔振垫、钢弹簧浮置板地段)。

3主要技术标准3.1钢轨正线及辅助线、出入线采用 60kg/m 、U75V普通热轧钢轨钢轨。

3.2轨底坡采用 1/40 轨底坡,道岔区及道岔间不足 50m 地段不设轨底坡。

3.3曲线超高正线最大曲线超高为 120mm,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范围内曲线超高不大于15mm,允许欠超高为61mm,出入线及联络线曲线按行车速度计算超高,其余配线曲线不设超高,为避免出现反超高,岔后附带曲线施工时可设5mm超高。

3.4扣件主要有二种扣件类型,其中DTⅥ2型扣件用于非中等减振地段;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用于中等减振地段。

3.5轨枕布置正线、出入线1667根/km,其余配线1600根/km。

轨枕布置时,若遇结构沉降缝、人防门(防淹门)、各种预埋管线、排水横沟等情况时,轨枕铺设间距可在500mm-650mm 间作适当调整。

3.6道床混凝土及钢筋一般整体道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U型槽地段强度等级为C40,整体道床钢筋设上、下两层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Ф14螺纹钢筋,横向钢筋采用HPB300级Ф8圆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

3.7杂散电流设置在每条线路垂直钢轨下方,任选2根上层纵向贯通钢筋与所有的横向钢筋焊接;在每个道床结构块内,每隔5m(或小于5m)选1根横向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焊接;每个道床块两段各采用一根80×8mm热镀锌扁钢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并在道床的两侧引出连接端子(或排流端子),扁钢连接端子或排流端子引出道床块顶面不少于120mm,并在端部预留Ф14孔,便于电缆连接。

3.8轨道结构高度轨道结构高度详见表 3.8-1所示。

表 3.8-1 轨道结构高度表(1)考虑排水需要,部分有配线车站下沉50mm,具体包括:汉正街站、苗栗路站、石桥路站、东方马城站及环湖西路站。

(2)有高等或特殊减振要求的车站,轨道结构高度统一调整为750mm当减振地段处在2‰坡地段,为保证排水要求,减振段至坡底段的轨道结构高度均应按750mm预留,具体如表3.8-2所示。

表3.8-23.9道床排水设置整体道床排水沟设置为中心水沟,中心水沟宽度为600mm,水沟深度一般及中等减振地段为轨面以下450mm(部分有配线车站水沟高度为轨面以下500mm),两侧向中心水沟方向设2.5%的排水横坡。

其他地段根据本工程要求采用不同的水沟深度。

3.10道床伸缩缝设置道床分段布置,根据轨枕间距一般情况下地下线道床块长度12m,洞口内50m范围、U型槽及联络通道两侧各18m范围每段长约6m。

结构沉降缝处应设道床伸缩缝,施工缝应在伸缩缝处,短轨枕应避开道床伸缩缝。

伸缩缝宽20mm,以沥青木板形成并以沥青麻筋封顶。

每段道床长度可根据结构变形缝设置、集水坑设置及过轨管线布置等情况适当调整,同时钢筋长度等相应调整。

3.11过轨管线设置一般整体道床和减振垫浮置板整体道床地段,轨道道床的预埋管最大内径一般不得超过100mm(道床表面可预留200~250mm的沟槽,以满足给排水专业消防水管过轨的需要),轨道专业对横穿管的材质不作要求,横穿管只能从轨道相邻的轨枕空档之间穿过道床,对于Ф50~70mm的横穿管,每处轨枕空档最多穿2根,外径Ф75~100mm的横穿管,每处轨枕空档最多穿1根,横穿管最大外径不得超过Ф100mm,若同一处横穿管数量较多,则采取分散过轨的方式。

4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及其对策4.1工程特点本项目工程数量大、道床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期间不可预见因素多。

在地铁工程中,轨道工程作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制约后续各专业施工的关键因素。

轨道工程涉及与土建、牵引供电、电力、信号、人防门、给排水、车站装修等专业的协调配合,协调配合是轨道工程铺轨、整体道床、焊轨主要工序的正常推进、保工期和质量的前提。

本项目施工,涉及专业较多,作业面相互交叉,施工互相干扰,协调工作是本项目工程施工的关键。

4.2施工难点、重点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4.2.1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精度(1)首先明确基本轨平面位置以外轨为基准,高程以内轨为基准,直线区间上的基准轨参考大里程方向的下一个曲线。

(2)“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整外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内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来控制。

(3)“先高低后超高(水平)”,高低的优化通过调整内轨的高程来实现,外轨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变化率来控制。

(4)“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控制。

4.2.2轨底坡控制(1)施工中及时消除扣件螺栓扭矩过大或不足对轨底坡带来影响,在拼装轨排时采用可定值的扭矩扳手,对每个螺栓进行紧固,保证内外侧口压力相同,使轨底面与橡胶垫板达到密贴状态,避免轨底坡出现变化。

(2)施工过程中,对钢轨支撑架进行刚度和稳定性的加强,以确保钢轨轨底与承轨槽面达到密贴稳定状态,避免承受重力而产生变形,确保轨底坡满足要求。

(3)调整线路横向位置时,避免将斜撑顶在钢轨头上进行调整,以免钢轨发生扭曲变形,轨底坡发生变化。

5施工方案5.1施工准备5.1.1材料准备(1)钢筋: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进场。

对于该材料使用条件要求:表面洁净,确保无损伤、无油渍、无漆污、无铁锈应等杂物;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进场前应抽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时方可进场使用;(2)扣件、短轨枕等轨料均为厂制定型产品,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3)钢轨:采用P60kg/m-25mU75V热轧钢轨,其各项指标尺寸均在允许误差之内。

5.1.2工机具准备(1)机械:电焊机、移动龙门吊、轨道车、平板车、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专用地铁铺轨车、锯轨机、打眼机、木工加工机床等;(2)工具:万能道尺、直角道尺、搬手、起道器、钢轨支承架、轨距拉杆、钢尺、石笔、扫帚、定型钢模板、撬棍、手提式混凝土振动棒、抽水泵等。

5.1.3作业条件准备(1)工程技术部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应进行图纸的审核,并按图纸中的工程数量进行提料,根据工期和施工计划对各项材料进场时间进行约束,如发现有遗漏或错误应及时提出补发或重做;(2)材料进场后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分类别集中整齐堆放,并立有相对应的标识牌;(3)铺轨基标设置正确,布置位置及精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能满足施工要求。

万能道尺、直角道迟等计量仪器检校合格,钢轨支承架、轨距拉杆等工具均已备齐;(4)钢筋原材料到位,钢筋下料进行加工,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5.1.4人员准备(1)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了解设计要求和意图,明确各项结构尺寸,掌握其技术要点;(2)了解施工技术、安全交底的内容及要点,并复核图中的工程数量、工程尺寸;(3)认真贯彻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上级颁发的条例、办法、指示和决定,并严格遵照施工规范操作,在开工前组织工人学习;(4)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度,各技术工种均持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5)施工中注意保护CPⅢ控制点,如发现CPⅢ控制点损坏,应及时向工程技术部报告,在重新测量复核前严禁使用松动的CPⅢ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精度。

5.2施工工艺流程5.2.1工艺流程短枕式整体道床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5.2.1-1。

图5.2.1-1短枕式整体道床施工工艺流程图5.2.2施工方法(1)拼装轨排在铺轨基地内设置固定式轨排拼装台。

轨排在拼装台上组装,拼装时按轨节表所列的钢轨长度、轨距、轨枕间距、扣件类型、接头相错量及短轨枕位置进行组装,最后采用轨距拉杆进行连接构成轨道框架,其施工工序为:摆放轨枕→摆放枕上橡胶垫板、铁垫板、轨下橡胶垫板→摆放钢轨→方正钢轨→安装轨距拉杆→调整轨枕间距→安装扣轨弹簧→紧固螺母→安钢轨支承架→摆放接头夹板。

①摆放轨枕A.在轨排拼装台位组装轨枕。

其组装的顺序为:摆放轨枕→安装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安装铁垫板→上连接螺栓→安装平垫圈及弹簧垫圈→带螺母并拧紧。

B.按照配轨表布置的25m钢轨轨枕根数,摆放轨枕。

C.根据组装台位上标注的间距线粗调轨枕间距。

②摆放钢轨A.摆放枕上橡胶垫板、铁垫板、轨下橡胶垫板。

B.在轨排拼装台位摆放钢轨。

C.道尺在使用前需校正,其精度允许误差为0.5mm。

③调整轨枕间距A.用白油漆在钢轨轨腰内侧(曲线在外股钢轨轨腰内侧)标注轨枕位置。

B.方正轨枕。

C.轨枕应与线路中轴线垂直。

D.短轨枕间距及偏差允许误差为±10mm。

④散并紧固扣件A.弹簧扣件要与轨底扣压密贴,不允许有松动、吊板等现象。

B.构件组装正确,螺母按规定值用测力板手拧紧,力矩一致。

(2)整体道床基底清理及施工排水①整体道床基底清理整体道床基底面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清除各种杂物,排除污水,同时不让水流入已清理地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