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危重病患者
• 定义: 危重病患者是指那些有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生存依赖于先进 的仪器 ,需要监测和治疗。
危重病患者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昏迷、躁动 • 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连续性。
转运中监护
• 循环系统监护和支持 – 心率、心律、血压以及皮温皮色等 – 体位改变、搬动时疼痛、情绪寄送可诱发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循环系统不稳定应立即处理 – 有创监测的变化
转运中监护
• 呼吸系统监护和支持 – 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口唇及皮肤、呼吸音,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
转运前风险评估
• 循环系统评估 – 心率、心律、血压以及皮温皮色等,存在心律失常、循环系统不稳定时会增加转运风险。 • 呼吸系统评估 –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痰液量及性状、能否有效自主咳痰、有无舌后坠致气道阻塞、呼
吸音是否对称,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所应用镇、肌松药物是否引起呼吸抑 制的可能。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对待存在呼吸衰竭需转运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应较非转 运时积极。

需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者与便携式呼吸机连接后调整参数以证实患者能耐受并且病情平
稳,呼吸不平稳者暂缓转运。
转运前准备
• 患者的处理
– 神经系统

严重躁动、抽搐者可适当镇静,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者给予脱水治疗,防止脑疝的
发生。
– 其他

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及胃管等管道应妥善固定,防止牵拉。裂开的
转运前风险评估
• 神经系统评估 – 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颈强直及肢体活动情况等进行评估。对颅脑、颈椎损伤者注意
搬动时能否加重颅脑及颈椎的损伤 • 其他情况评估 – 内环境紊乱(如低钾血症、酸中毒等)将诱发心律失常,搬运患者时能否加重病情或出现意
外损伤,是否有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可能、重要置管及引流装置是否有 脱落的肯能、躁动患者是否有坠床的可能等。
深静脉管道
肝素盐水封管后夹闭, 夹闭或保持静脉通畅 夹闭或保持静
特殊情况维持静脉通道
脉通畅
如发生滑脱
确保病人无误吸
打开气道,简易呼 吸器加压给氧,确 保病人呼吸
立即压迫局部止血
动脉管道 伤口引流管一Βιβλιοθήκη 需拔除,需要保留 者肝素封管后夹闭
夹闭
胸腔闭式引流管 两个卵圆钳交叉夹闭
导尿管
夹闭
夹闭 打开 打开 夹闭
夹闭
立即压迫局部止血
先夹闭后打开 立即封堵伤口
两个卵圆钳交 叉夹闭后打开
夹闭后打开
立即封堵伤口,防 止气体进入伤口
检查有无尿道损伤
转运前准备
• 转运核对表 – 沟通 – 人员 – 设备 – 药品
转运前准备
• 沟通 – 整理病历资料 – 通知接收科室要做好人员、床位、设备及药品的准备保证患者到达时可以立即进行治疗或检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
无负压吸引或引力不够
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其他心律 失常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阻塞、剧烈咳嗽
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出血、高热
转运引起的并发症
• 引流管脱出 • 气管插管移位 •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 • 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 • 心率改变:>10次/min - >20次/min • 严重心律失常 • 氧和度改变:低至93%以下
转运的利益和 风险的综合评估
禁止转运
• 心跳、呼吸停止。 •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未插管。
转运的危险因素
病情
设备
转运的危险因素
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输注设备 监护仪 负压系统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 源不足、电池不足 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现问题
转运中监护
• 各种管道的护理 – 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并保持通畅。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固定。呼吸机管路的连接情况。 – 引流管:胸闭引流、胃管、腹腔引流管等的护理。 – 监测管路:有床血流动力学监测导管的固定及位置。 – 输液通路:静脉通道通畅情况及液体输注速度。
律失常时使用 – 与患者治疗相关的必须的药物 – 毒麻药品如镇静剂、镇痛药 – 输液用设备,使用电池的输液泵、微量泵控制给药速度 – 转运儿童时配套儿童急救设备和药品
转运前准备
• 患者的处理
– 呼吸系统

翻身、扣背后咳嗽,对已建立人工气道者充分吸痰、吸净口鼻腔分泌物,检查吸氧管是
否通畅。

检查人工气道的位置,妥善固定,编订气管插管深度、适度充盈气囊。
仪及试纸、血气分析仪等
药品
• 转运途中药品准备 – 院内 • 基本的复苏用药,如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备转运途中患者突发心搏骤停或心律失
常。 • 接收科室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根据转运患者不同病情,配备相应的药物。 – 院际 • 强调紧急抢救复苏时用药以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用药,病情特殊者还应携带相应的药物。
• 转运途中的仪器设备 – 血压监护仪(或测血压袖带)、便携脉氧仪、心电监护/除颤器、便携呼吸机、简易呼吸器 – 尺寸合适的气道管理器材: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枪等 – 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于30min以上 – 急救药品器材箱或急救器械药品专用车 – 院际转运患者需配备适合不同患者的各种型号气管插管包及环甲膜穿刺设备。不推荐使用简
出发前再评估
• A气道 • B呼吸 • C循环 • D药物 • E设备 – 病人和相关设备的检查
转运中监护
• 转运中监护水平要求: – 美国指定的《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中要求转运中生命体征监护水平应等同于ICU
监护水平。 •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措施的
• 院际转运
– 综合考虑疾病特征、转运距离、转运急缓、转运环境、护送人数、携带设备、准备时间、路 况和天气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 转运方式:陆路转运及飞行转运。

陆路转运:花费少、启动迅速、不易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
症可能性更低、护送人员熟悉转运环境。
易于监测、并发

飞行转运:长程转运。准备时间长,起飞前着陆后仍需车辆转运。
手术切口应用无菌敷料包扎,外伤患者的伤口及骨折部位需经处理后再转运。
转运前准备
• 患者的处理 – 创伤患者:颈托保持脊柱稳定;长骨骨折行夹板固定 – 高热惊厥癫痫:转运前必须控制其发作并预防复发 – 颅内高压:使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后方能转运 – 肠梗阻和机械通气:安置鼻胃管 – 转运时间较长或使用利尿剂:转运前需要安置尿管 – 如果有指征:转运前应完成胸腔闭式引流 • 转运中引流瓶/袋必须保持在患者身体平面下方。
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护理 管道
转运前
转运中
转运后
胃管和胃肠造瘘 除特殊者需持续胃肠减 压外,用水20-30ml封管 后夹闭
夹闭
夹闭或开放
气管插管和套管 准备氧气袋或氧气瓶和 简易呼吸器
接氧气袋或氧气瓶吸 氧,简易呼吸器备用 ,必要时简易呼吸机 加压通气
接氧气气管导 管内给氧或接 呼吸机辅助通 气
设备
• 转运设备必须能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 • 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 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 重症转运床,所有设备固定在与患者同一水平面或低于管制水平面。转运床应与救护车上的
担架系统匹配。 • 专业转运救护车,救护车应满足抢救监护型救护车的标准
设备
的使用技术。能熟练进行气管插管。 – 每一名危重患者至少由两人陪同,其中一名是护士,若病情需要则呼吸治疗师或其他危重病
技术人员亦陪同。
转运前准备
• 设备 – 血压监护仪(或袖带式测压计)、脉氧仪、便携式心电监护/除颤器及便携式呼吸机并准备足
够电量。 – 转运呼吸机应具备管道脱开和气道高压报警装置,并有备用电池。 – 准备简易人工呼吸气囊 – 尺寸合适的气管插管、喉镜、简易吸痰设备等气道管理器材 – 氧气采用袋装或瓶装,氧气足够转运全程。
• 决定者: – 院内:主治医师 – 院际: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最终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 转运前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法定代理人签字 – 患者因病无法签字,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 紧急情况,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计划
• 确定转运的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间 – 院内、院际 • 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如果距离大于10公里,航空运输时首选。 • 选择准确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 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 携带的药物和器械。 •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运输工具。
转运方式
• 院内转运:转运床、重症病床、平车、轮椅。
转运前准备
• 患者的处理
– 循环系统

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给予相应处置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再转运,必要时延缓转运


对转运途中应保持两路通畅的外周静脉通道以备用药或补液,必要时还需要行中心静脉
置管。
转运前准备
• 药品 – 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碳酸氢钠等急救药品,以备患者转运中出现心脏骤停或心
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
•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 静脉输液护理不到位 •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氧气供给不当 • 运送方式不当
危重患者转运指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