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含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工业革命前提: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工业革命条件: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工业革命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5.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③无污染
6.工业革命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7.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8.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①标准化生产方式;②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亨利.福特)
评价: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
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9、科学的世纪指哪个世纪?有什么表现?最主要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①科学的世纪是指19世纪
②表现: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这一世纪科学研究氛围浓厚,不仅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而且形成了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家群体。
③最主要的突破: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20世纪初)
1、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原因:
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①机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体世界作为市场;②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③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的开通。
2、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了,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交通便捷又促进了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口流动也加快了,人们感到地球变小了。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3、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表现:
①世界基本形成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②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③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
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⑤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
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4、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后果(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可以分为两方面后果。
一方面后果,促进了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由欧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的传播,如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向世界各地的传播等。
以印度为例,英国使印度有了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西方先进工业文明。
另一方面后果,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瓜分和殖民掠夺,如侵占土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等,给落后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同样以印度为例,结果使印度成为遭受西方殖民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另外的亚非拉国家命运也同样如此。
总之,20世纪初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使整个世界呈现出了一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一步野蛮掠夺的画面。
5.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
6、为什么是这一种影响(即文明与野蛮相交织的原因)?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
(2)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完毕,他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被称为帝国主义。
从而使整个世界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呈现出一副工业文明扩散和野蛮殖民掠夺相交织的图景。
7、挑战与回应: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回应挑战,试举2例。
①海地独立革命:如海地通过奴地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日本明治维新
A、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民族危机严重。
B、内容:政府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C、意义: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的含义(或表现):
(1)工业占据主要地位(2)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3)工人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
2、什么是城市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城市化。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坏处:带来工业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4、如何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我们身边哪些生活内容是19世界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
①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洗衣机、电风扇②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车、轮船、飞机外出旅游等
③生活趣味方面: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④生活习惯方面: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质量。
2.现代文明生活源头的表现:
(1)工业革命改变生活: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a、衣:服饰趋向大众化,简洁实用;
b、食:注重营养和饮食结构的合理,出现了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
c、住:出现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
d、行: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休闲娱乐和体育项目的普及。
(2)妇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行列、争取平等权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就好象一把双刃剑,双刃的意思是什么?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阶级差别,造成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为了解放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思想由此产生。
一、空想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又叫马克思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由于他们把解放工人阶级的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所以他们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只能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为什么能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意义: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困和愚昧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5、巴黎公社: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