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新教材_提纲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新教材_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二)、清朝(1616-1912):(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西接西伯利亚清朝疆域版图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本单元综合解说】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特点:出现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工人多,分工合作;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影响: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根本)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对东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操纵。

⑤《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⑥传播基督教。

(二)★条件: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③“地圆说”的流行。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四)影响 1.积极影响:(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4)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传播,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传入亚洲和欧洲2.消极影响:(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野蛮地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

(2印加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文艺复兴运动(1)背景: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

(禁欲主义)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4)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意大利中世纪最后以为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②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④米开朗琪罗:意大利,《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5)意义: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思想逐渐从中世纪宗教愚昧、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

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

二、科学革命★(一)、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人们对自然、自身的看法;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②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被火刑。

③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天文望远镜)④牛顿: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意义: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旧的观念被打破,科学受到推崇,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三、启蒙运动(一)、背景: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并把这种能力称为“理性”。

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

★(二)含义:法国出现一些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三)、代表人物: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巨匠,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

倡导君主立宪。

倡导自由(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一切,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②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③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还强调三权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即防止腐败和极权。

★(四)、意义:撼动了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时间:1640–1689年★(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三)根本原因: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过程:★①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中的很多议员拒绝通过征税的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③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战争的胜利,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④旧王朝复辟。

★⑤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光荣革命)。

★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王权做了限制,该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者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建立常备军。

《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结果及意义:结果: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议会最终取得对王权的胜利。

性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国内意义: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世界意义: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一)、时间:1775-1783年★(二)、主要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三)、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五)、战争过程: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②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美国独立日)③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④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约克镇),双方转入和平谈判。

⑤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六)、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七)、★性质和意义:★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意义:①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法国大革命(一)、大革命前的法国:18世纪晚期,法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全国居民(除国王外)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第二被称为是特权等级,而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二)、根本原因: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过程: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起义军攻克了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一天成为法国国庆的纪念日。

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 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

这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3.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四)、★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法国大革命以后,虽经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启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

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同时法国大革命又是启蒙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提纲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个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4个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原料条件(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二、工业革命进程:1、工业革命概况:(1)开始行业:棉纺织业;(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