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A. 文艺复兴之后B. 中世纪C. 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候D. 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意境类型是()A. 有我之境B. 情感意境C. 无我之境D. 抽象意境【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叶燮在《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这句话体现了审美理解的特点是()A. 多义性B. 丰富性C. 含蓄性D. 非概念性【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A. 虚拟性B. 想象性C. 情感性D. 感性【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美育是情感教育的规定只揭示了美育的()A. 间接效应B. 中介因素C. 主要形式D. 终极价值指向【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在黑格尔看来,下列最能代表象征型艺术的是()A. 音乐B. 雕塑C. 建筑D. 诗歌【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的理论是()A. 游戏说B. 有意味的形式说C. 模仿说D. 集体无意识说【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深刻揭示了审美对象的()A. 开放性B. 非实体性【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下列哪种学说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A. 有意味的形式说B. 符号说C. 劳动说D. 游戏说【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在艺术创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情节的产生B. 意象的传达C. 逻辑的认识D. 意象的生成【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有关崇高的论述中,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A. 柏拉图B. 黑格尔C. 康德D. 朗吉弩斯【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观赏者无须分析便可从凡?高的《向日葵》中直接接受到“向日葵”这一意象,体现了意象的()A. 想象性D. 感性【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3题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A. 克莱夫?贝尔B. 德拉克洛瓦C. 康德D. 达?芬奇【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艺术品动态结构中的外在过渡层次是()A. 物质实在层B. 意象世界层C. 形式符号层D. 意境超验层【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5题宣称“艺术即直觉”的是提倡哪个学说的美学家()A. 有意味的形式说B. 表现说C. 符号说D. 巫术说【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6题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审美经验来自于日常经验,美的形式唯有凭借经验才能理解并得到享受。
在此意义上,他提出的命题是( )A. 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B. 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C. 艺术即经验D. 知性的特征是不理解生命的本质【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7题下列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比德”说的是 ( )A.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B. 心平愉,则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C.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D. 情来神会【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8题审美经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是()A. 理性因素B. 感性经验C. 快感D. 认识因素【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9题“集体无意识说”是从()对艺术下定义。
A. 艺术功能角度B. 艺术本质角度C. 艺术起源角度D. 艺术形式角度【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0题下列不属于分析美育的内涵时要遵循的原则是 ( )A. 手段与效果相一致原则B. 独特性原则C. 创造性原则D. 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A. 审美能力B. 审美兴趣C. 审美个性D. 审美品味E. 鉴赏力【正确答案】 B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2题对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来说,()的意境始终是其创造的核心目标。
A. 虚B. 静C. 空D. 远E. 实【正确答案】 AC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3题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 自我意识B. 人自身C. 现实的人D. 审美的人E. 道德的人【正确答案】 AB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4题艺术天才的形成是()合力的结果。
A. 先天的生理结构B. 先天的心理结构C. 全部社会D. 后天的实践E. 后天的人们发现【正确答案】 AB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5题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A. 荣格B. 弗洛伊德C. 克罗齐D. 德拉克洛瓦E. 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 CD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2小题3分,3、4小题4分,共14分)第1题载道说【正确答案】 .(P279~280)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
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2题自我调节【正确答案】即人或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控制论侧重于对行为控制的研究,而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心理建构问题。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3题娱乐说【正确答案】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
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
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人”的功能。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4题审美需要【正确答案】(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它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1题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正确答案】 (P217~219)首先,审美经验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对象在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被构建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
其次,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艺术活动本身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生实践相统一的。
因此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
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接受和欣赏,审美经验能帮助人们净化自身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对他们的人生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2题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P341~347)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1)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
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
(2)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
(3)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1)蔡元培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
(3)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3题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正确答案】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
艺术活动的开端以意象的产生为标志。
在艺术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所以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4题从非二元论的立场出发,简述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正确答案】首先,美感仅仅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因而如果把两者等同起来,就是对审美经验做了片面化的理解;其次,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因而把审美经验等同于美感,就是只对审美经验做了静态化的理解;第三,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显然是把审美对象与实在对象混为一谈了,事实上审美对象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才被建构起来的。
【你的答案】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5题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
【正确答案】审美体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作为结果的审美感觉与前者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其次,它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
【你的答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1小题14分,2小题12分,共26分)第1题论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正确答案】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种心理图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但当这种图式无法同化外界事物时,认知机制就设法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
虽然发生认识论原理是就认知心理而言的,但是其中的“同化”与“调节”对审美心理图式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审美经验的产生也只是原有的审美心理图式对于审美现象的契合或“同化”,但在有的情况下,比如面对崭新的高级形态的艺术美,原有的心理图式无法去同化它,对此,主体或者避而远之,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或者通过调节来实现。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是有意识的功能调节与无意识的结构调整的有机统一。
自我调节审美不仅仅是个技术操作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个审美心理的建构问题。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