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
1.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A)
A.澄明之境
B.至善之境
C.智慧之境
D.纯真之境2.巫术说的奠基人是(D)
A.摩尔根
B.达尔文
C.马克思
D.泰勒3.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包括(D)
A.审美需要、审美想象、审美趣味
B.审美直观、审美想象、审美趣味
C. 审美趣味、审美激情、审美需要
D.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4.荀
子所说的君子“以琴瑟乐心”指的是艺术的(C)
A.教化功能
B.表现功能
C.娱乐功能
D.再现功能5.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通过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是(A)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6.认为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的美学家是(D)
A.歌德
B.席勒
C.伏尔泰
D.达尔文7.关于审美形态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审美体验的反思性产物
B.审美意义的揭示
C.对人生存在意义的昭示
D. 审美对象的直接体现8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的美学家是(C)
A.朗吉弩斯
B.博克
C.康德
D.黑格尔9.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B)
A.优美
B.崇高
C.中和
D.风骨10.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B)
A.痛苦与绝望
B.怜悯与恐惧
C.尊严与自豪
D.悲伤与恐怖11.叶燮
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可不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这段话涉及到的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是(D)
A.感知
B.想象
C.情感D理解12.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提出: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指的是审美经验的(A)A.呈现阶段B.构成阶段C.评价阶段
D.鉴赏阶段
13.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特点在于(C)
A.它是主客体契合达到知性认知
B.它是主客体契合达到功利互补
C.它是主客体契合达到自由状态
D.它是主客体契合达到利益状态14.从历史事实上看,艺术天才是(C)
A.普遍存在的
B.先天注定的C客观存在的D.根本不存在的15.比较合理的艺术分类标准应该是(A)
A.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D.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16. 能够直接引导听众的感觉和想象的音乐作品的标题是(C)
A.《作品128号》
B.《b小调咏叹调》
C.《月光曲》
D.《A大调练习曲》
17. 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C)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毕达哥拉斯
18. 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的主张,其理论缺陷主要在于(D)
A.将美等同于美感,又把美感进一步泛化为情感
B.把美与善混为一谈
C.将美育沦为德育的手段,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
D.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19.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老子
B.孔子C孟子D.荀子20.美育的实践基础是(B)
A.社会实践
B.审美活动C艺术实践D.道德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不足在于(ABCD
A.切断了与主体现实情感的联系
B.脱离了人类的具体实践
C.脱离了社会的历史发展
D.脱离了人类本身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
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22 .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就是(AC )
A.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B.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生过程
C.人类超越原发的自然需要的过程
D.人类意识由自我性转化为社会性的过程
E.人类产生道德观念的过程
23.下列关于艺术接受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是接受者在艺术的形式符号暗示和引导下进行的
B.有接受者主体性的参与
C.是接受者重建艺术意象的过程
D.是一种被动的理解活动
E.是重现创作者创造时心中的艺术意象24.美育的基本特点在于(ABC)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能动性
D.受动性
E.广阔性25.美学史上关于美育的主要观点有(ACD)
A.美育是人格教育
B.美育是感恩教育
C.美育是情感教育
D.美育是艺术教育
E.美育是生命教育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27小题每题3分,第28、
29 小题每题4 分,共14分)26.意象的结构:(1)意象由意与象两个方面构成。
(1 分)(2)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念等。
(1 分)(3)象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够为感官直接感受的表象。
(1 分)
27.劳动说:(1)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2分)(2)系统阐发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是普列汉诺夫。
(1 分)
28.审美形态的生成性:(1)审美形态是历史地生成的,任何审美形态都是
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产生的。
(2分)(2)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审美形态的内涵是随着其人生境界的完善而不断生成和发展的。
(2 分)
29.艺术品的开放性:(1)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
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
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
(2 分)(2)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审美特质。
(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析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答:(1)惊异、体验、澄明乃是审美主体三个主要的存在环节,是在审美活
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
(3 分)
(2)惊异把客体对象从世俗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使主体成为审美主体。
(1 分)(3)体验是主体在审美中被对象所深深吸引,陶醉其中的精神状态。
(1分)
(4)澄明是指人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
(1 分)
31.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答:(1)意象关系到审美的广度,意境关系到审美的深度。
(2分)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达到虚空的审美境界。
(2分)
(3)意象属艺术范畴,意境则是指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将范围更广阔。
(2 分)
32.简述艺术技巧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答:(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
下的痕迹就是艺术形式。
(1 分)
(2)艺术形式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
(1 分)
(3)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符号中。
(1 分)
(4) 形式静态地表
现了艺术生产的动态运动。
(1 分)
(5) 艺术欣赏者可
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1 分)
(6) 艺术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1 分) 33.简述崇高与壮美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崇高与壮美的对象都是强大而有力的,因此主体的审美感受都必须经历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过程。
(3 分)
(2)区别:崇高一般在冲突过程中展现,是人的力量、精神的动态展示;壮美则是人的胜利的静态显现。
(3 分)
34.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
答:(1)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
(2 分)
(2)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
(2 分) (3)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
-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
(2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 分,共26 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是
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试举例说明。
答:(1)人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其中包含着审美境界。
(2)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3)人生境界的多质
多层性也决定了审美境界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评分参考](1) (2) (3)各3分,视其与具体例证结合的紧密程度,酌情加1-4 分,共13 分。
36.试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说明审美感知的完形特征
答:(1)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
(2)审美感知不是把主体对对象的各种感觉简单地叠加起来,而是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
(3)审美主体只有通过积极的改造和修正才能把握到对象的完整形式。
[评分参考](1) (2) (3)各3分,视其与具体作品结合的紧密程度。
酌情加1-4 分,共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