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闺怨诗

闺怨诗

闺情诗鉴赏学案一、何为闺怨诗?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以女性为主体描写女性心理情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二、类别1.宫妇怨诗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

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

(唐代抒写宫中女子幽怨的宫妇怨诗可以说是唐代很特殊的一类闺怨诗,它的产生源于后宫制度。

众多女子一入深宫,便失去了人身自由,除非皇帝恩准,否则她们只能老死于寂寞冷清的皇宫而别无选择。

与世隔绝,使她们对家乡亲人极度怀念:“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写宫女离乡之遥远和隔绝之久长,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家庭的欢乐;纵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君王偶尔的顾幸,也难以压抑二十年来日日夜夜在胸中翻腾的思亲情绪和故土情结,其悲惨境地一览无遗。

)宫女们并非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实际上大多数只是后宫的奴婢,即便是凭借美貌或才艺得到皇帝的恩宠,这种恩宠也是非常靠不住的。

因为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凭借权势,为所欲为是历代帝王的本性,这就注定了那些深宫女子必然被冷落的命运,饱受深宫的寂寞与心灵的煎熬,因而也在“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的情况下同样度过了痛苦忧伤的一生。

综上可见,宫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对象是君主,君恩无常;环境是后宫,与世隔绝;既不敢宣泄对君王的怨恨,也无法改变被幽禁的处境,较之普通怨妇,更为凄惨悲切。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一人欢笑的背后是千人哀愁,因此她们的生活自然是更加痛苦、更加无望,有更多不敢宣之于口的怨情。

2.商妇怨诗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加之商业发达,所以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

这些商人们南来北往,四处奔波,在久去不归、音讯难通的情况下,商妇们的怨情愁思便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甚至呼喊出“莫做商人妇”的怨语,唐代闺怨诗中有不少诗歌便是专门为这些商妇们写作的。

比如刘采春的《罗贡曲》: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与《罗贡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综上可见,“商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丈夫并未战死沙场,亦未抛弃自己,并且是在为生活操劳,为赚钱奔波,这样的女子很难像弃妇、征妇那样令人同情,但看重利益,轻视感情的丈夫使得她们的实际处境与弃妇、征妇并无多大区别,与弃妇一样独守空闺、与征妇一样担忧丈夫的安危。

“商人重利轻别离”商妇怨诗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既不满情感屈居功名之后,同时也不甘情感屈居金钱之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征妇怨诗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

诗歌既有对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厌恶和诅咒。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青年男子服役边疆,或久戊不归,或战死沙场,其时间之长、生活之苦、牺牲之多对广大士卒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闺中思妇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怨妇所共有的相思之苦、别离之恨,而且还要时时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压力格外沉重,是其他类型的闺妇们无法相比的。

比如“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张说《三月闺怨》)描写年华的虚度;“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表现热切的期盼;“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戴叔伦《春怨》)是一种无处可诉的委屈;“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担忧;征妇们不愿“李陵一战无归日,望断胡天哭塞云”(裴羽仙《哭夫》),更不愿“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她们的相思不是对丈夫的怨恨,而是一种侥幸的期盼与浓重的担忧。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二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极其残酷;三四句诗人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两相比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对,生死相对,凝聚了诗人对征夫思妇的无限同情,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4.情人怨诗情人怨-----担心自己的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的写对爱情的向往。

三、闺怨诗主题总结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画屏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栏杆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其他如花红、杨柳、衰草、落叶落花、泉水、宫女、鹦鹉、黄莺、飞蛾等四、风格特色(手法)(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乐景衬哀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1--2-“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

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

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五、答题技巧第一步:根据诗歌题材,简要分析情感载体。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都会选择一些景物(意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及典故,或者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等,利用它们特殊的含意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所以考生要掌握常见的意象和典故的含意,在鉴赏时准确分析诗人选用的情感载体。

第二步:点明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基调。

诗歌情感内涵及基调属于鉴赏方面的专业语言,一般情感内涵包括建功立业、淡泊名利、思乡怀远、针砭时弊、离愁别恨、友谊爱情、坚守节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等;而感情基调一般包括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等。

要依问作答,要点全面准确。

如果只要求“指出”则只需要直接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如果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则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再指出表达的情感。

注意答案要简洁有序,顺畅完整。

六、实战演练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释: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昭阳:宫殿名,曾为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居所。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前两句诗歌。

⒈⑴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2⑴“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⑵运用了反衬手法。

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