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9338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93382


地球运动实况模拟图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返回
反思: 看完在二分二至四个特殊点太阳直射点在 地球上的位置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全年 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 的?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小结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本节重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 2、确定太阳直射点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活动: 按如下步骤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按等间距画三条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 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 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 迹。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图像表示 夏至日—6月22日
儿童节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思考:3、画图判断二分二至日,近、远日点
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 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 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 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 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思考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 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例: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 转速度快慢?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 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 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 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典例3】俗话说“八月十八观大潮”,2011年9月15日 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 (1)请在下图中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
直 射 点(2)思考:当地球 Nhomakorabea直着身体”公转(黄赤交角为零时),太 阳直射点在哪个地方?是否变化?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夏至 6.22
春分 3.21
(3) 思考:当“地球”斜着身子转(黄
赤交角为23°26′)的时候,太阳直射 点又在哪个位置?是否会变化呢?
注:看模拟图,观察地球在二分二至时 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二分二至 为我国历法中的四个节气,在二分二 至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比较特 殊容易观察)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若黄赤交角为00,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 赤交角为900呢?
思考1: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 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
夏至
秋分 春分
春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可获得两 次太阳直射; (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获得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没 有太阳直射。
23 º26ˊ 23 º26ˊ
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N,之 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S,之后太 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到 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23°26′N。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种周期性 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日 期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由北向南 由南向北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答案:(1)如图所示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技巧 (1)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 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地轴北端倾向太阳(或地轴南端偏离太 阳)为夏至日图;反之,则为冬至日图。 (3)夏至日图位于远日点附近,冬至日图位 于近日点附近。
1、每年的青年节,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之后的移动方向是
23°26′N

秋分日—9月23日 春分日—3月21日
春分日—3月21日
23°26′S
冬至日—12月22日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 赤交角变大呢? 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A.在北半球,向北移
C.在北半球,向南移
B. 在南半球,向北移
D. 在南半球,向南移
2、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先加快,后减慢
C.逐渐加快
B. 先减慢,后加快
D. 逐渐减慢
2. 读下图: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处。 D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因为从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高一地理
程志华
一、黄赤交角的产生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垂直)或 地心与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思考: 我们这里有 太阳直射点吗?太 阳直射点的范围又 是什么?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