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1分)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子玉之敗,子之舉也。
C:寬以濟猛,猛以濟宽,政是以和。
D: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3、下列对“飢”和“餓”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情感色彩不同:“飢”是中性的;“餓”常用于贬义。
B:语法功能不同:“飢”不可以带宾语;“餓”可以带宾语。
C:程度轻重不同:“飢”是吃不饱,腹中空,程度轻;“餓”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程度重。
D:范围广狭不同:“飢”词义范围宽:“餓”词义范围窄。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賊民之主,不忠。
(賊:杀害)B: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蔽:错误)C: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
(重:重视)D: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鬥,鬻歌假食。
(鬻:唱)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词义特点差异的一句是()(1分)A: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B: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D:姜與子犯謀,醉而遺之。
醒,以戈逐子犯。
6、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省略主语的一句是()(1分)A: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生莊公及共叔段。
B: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C:豎子不足與謀!D:子常奔鄭,昭王奔隨。
7、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祥,从示从羊,会意。
B:羶,从羊从亶,会意。
C:盃,从皿不声,形声。
D:線,从糸从泉,会意。
8、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1分)A:穎考叔爲穎谷封人。
B: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C:夫戰,勇氣也。
D:甚矣,汝之不惠!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作情态副词的一句是()(1分)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C:始皇默然良久。
D: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10、下列句中,数词表示分数的一句是()(1分)A: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
B: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C: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1分)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内。
B: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
C: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D: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12、下列句中,“惡”用作疑问代词的一句是()(1分)A:好榮惡辱,好利惡害。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C: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D: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13、下列各组词全是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1分)A:霹靂知識輾轉B:逍遙從容望洋C:綢繆伶俐唏嘘D:菡萏剛強爛漫14、古书旧注中,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做解释的注释类型是()(1分) A:補注B:集解C:義疏D:傅注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1分) A: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懦)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B: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胥(須)之。
C:郢人堊慢(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斵之。
D:舉儉力孝弟(悌),罰偷窳,而惰民惡之。
16、古书旧注中,用两个汉字来拼读一个字读音的注音方式是()(1分) A:反切B:讀若C:讀如D:直音1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的一句是()(1分) A:矜(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B:其謌(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
C:重爭士橐(託),非下也,權重也。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18、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1分)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19、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B:既來之,則安之.C: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
D: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20、下列句中,有被动表示法的一句是()(1分)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B: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
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
(1分)22、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分)23、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
(1分)24、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
”(1分)25、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1分)26、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1分)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亟:(1分)28、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控:(1分)29、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若受吾幣不假之道,將奈何?幣:(1分)30、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撓:(1分)3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
勤:(1分)32、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焉:(1分)33、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
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爲:(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也:(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
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其:(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
以:(1分)37、解释下列句中“防”的意义,并归纳“防”的词义引申脉络。
(1)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3)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4)以防止水。
(6分)38、指出下列句中的名量表示法,并归纳类型。
(1)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3)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4)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
(5)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6)謹使臣良奉白壁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6分)39、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哪些是本字,哪些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8分)(1)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2)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4)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墙。
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12分)吳起者衛人仕於魯聞魏文侯賢乃往歸之文侯問諸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其弗能過也於是文侯以爲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爲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赢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爲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疽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把下段文章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
師退,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齊侯曰:“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12分)(1)翻译句子:師退,次于召陵(2分)(2)翻译句子: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2分)(3)翻译句子: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2分)(4)翻译句子: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2分)(5)翻译句子: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2分)(6)翻译句子:雖衆,無所用之。
(2分)42、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懷王問于賈君日:“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對曰:“此博号也。
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
乃其正名,非爲‘先生’也,爲‘先醒’也。
”......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
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亂也,知所以亂;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
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譬犹俱醉而獨先發也......昔楚莊王與晉人戰,大克。
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
王喟然嘆曰:“非子之罪也。
吾聞之曰:‘其君賢君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也。
吾聞之,世不绝賢。
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爲?”故莊王戰服大國,義從諸侯,思得賢佐,日中忘飯,可謂明君矣。
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
(20分)(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知道:(6分)(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賢主者學問xiahua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
學問:(1分)(3)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
厭:(1分)(4)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昭然:(1分)(5)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寤:(1分)(6)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
莫:(1分)(7)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
(3分)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译文:之:(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
(6分)戰服大國,義從諸侯译文:服:(9)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8分)为什么说“先生”是个“博号”?(10)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4分)为什么贾君把“先生”解释为“先醒”?17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形声字的定义答案:A解析: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A项“簧”从竹,黄声,是形声字;“钱”从金,戔声,是形声字;“刎”从刀,勿声,是形声字。
故本题答案为A。
2、【考点】寡人之于国也答案:A解析: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指的是兵器已经相互碰撞上了,指战争已经开始。
故A项的“兵”用的是本义。
3、【考点】理性意义的差异答案:C解析:飢、餓:在表示吃不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