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二)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首先,意志行动的目的本身就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 。人 只有认识了客观现实的要求和规律,认识了自身的需要与 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切合实际的目的。 其次,如何实现目的也需要认识活动来完成。(如:分析 主客观条件、回顾过去经验、设想将来结果及拟定方案、 编制计划等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 动才能实现)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 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正所谓“科学上面没有 平坦的大路可走”。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意志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有其发 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它决定 着行动的方向,规定着意志行动的轨迹。 取决定阶段一般包含: (一)动机斗争 (二)确定目的 (三)选择行动方法 (四)制定行动计划
分析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 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 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二)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1.情感既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其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积 极的情感就会成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 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 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对情感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由于意志本身执行着组织和调节功能,因此意志也可 以对情感起到控制作用。积极的情感由于意志的支持, 才能持久和巩固;而消极的情感则要依靠意志来克服 和控制。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和消除各种消极情感的 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 极的情感所压倒,使行动半途而废。
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还 需要制定行动计划,详细地规划意志行动的步骤、 要求以及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便按步骤进行 活动。意志行动的采取决定阶段以计划的制定而 告终。
二、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 它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即将前一阶段已作出 的决定付诸实现,这正是意志过程的本质所在。 如果“决而不行”,恰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同时, 意志行动在这一阶段,已从“头脑中的行动”过 渡到实际行动,它需要克服更多的内外困难,因 而更能充分地体现出人的意志。
如既想吃肉又怕发胖,既想旅游又怕花钱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 的决定。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 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 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二)确定目的
明确了行动的主导动机之后,行动的方向和目的 就容易确定。作为意志行动都要有预先确定的行 动目的,这是意志行动产生的重要环节。
2、双避式斗争(冲突)
双避式斗争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需要力图回避的 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 智的选择。
3、趋避式斗争(冲突)
趋避式斗争是指个体对同时具有吸引与排斥力的 同一目标予以选择是产生的冲突。
上述四种意志品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的。其中坚韧性被认为是其它三种品质的 综合表现。意志品质反映了一个人意志力 的发展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意 志品质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人们 的意志品质也具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意志通常和行动联系在一起,受意志支配和调节 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但并非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意志行 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一)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的首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意志 活动的前提。 人类行为并非都是有预定目的的。譬如人的一些 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难针刺缩回及 眼遇强光闭眼等,都是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 的目的性,就不属于意志行动。
可见,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三者密切联系、 彼此渗透。 实际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既 包括认识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 又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因此,人们 的心理活动是知、情、意的统一。 例如,学习是一个典型的认识过程,但同 时离不开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学习 过程也总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
第三节 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 度,它主要表现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坚韧性 四、自制性
一、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并充分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自觉调节行动的 品质。 这种品质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坚定的立场和信仰, 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一个人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 经常轻易地改变或取消自己的决定。 具有独断性的人,他们不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是 否合理,常常毫无理由地拒绝别人的任何批评和 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及时坚 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 思考为前提。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犹柔寡断。犹柔寡断 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百折不挠地贯彻决 定并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 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 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回。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 意志坚韧的表现。 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性、动摇性。 动摇性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的目的,偶遇挫折便望 而却步,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 顽固性是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智评价,总是独行其事。
(一)动机斗争(冲突)
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 动和指引人的行动的内在原因。人的动机是在需 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且 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 动机。有的时候,几种动机相互矛盾,就形成了 动机斗争。动机斗争可作如下分类:
不随意动作是指不受意识控制、调节的动作,主要由无条件反 射而引发的。例如,打噎、吞咽、分泌唾液等,都属于不随意 动作。这些动作发生之前没有确定任何目的,也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控制、调节的动作,一般是由条件反射引起 的。随意动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一般都是学会了的、 比较熟练的系列动作。如穿衣、打球、上课记笔记、操作仪器 等。 一个人掌握随意动作的熟练程度越高,他的意志行动越容易顺 利进行。如:一个经验丰富司机可以担负起长途驾驶的任务, 一个刚学开车生手就感到困难。
(三)选择行动方法
确立行动目的之后,就需要选择适宜的行动方法。 切实可行的方法意志行动事半功倍;反之则使可 能意志行动事倍功半,甚至导致行动的失败。
有时行动方法同行动目的有直接联系,无需选择。 但在许多情况下,达到同一个行动目的的方式和 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就需要进行选择。
(四)制定行动计划
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节 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运动员为获得奥运金牌 而刻苦训练,文学爱好者为成为作家而笔耕不辍, 科学家为攻克难关而废寝忘食,都应属于意志行 动的范畴。
(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人的意志行动是由意识调节下的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动作 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两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 的意志品质。
自制性强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或迫使自己 去执行所做出的决定;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 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表现出应有的忍耐性。 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不能约 束自己,言语伤人,行为放纵;怯懦的人胆小怕 事,遇困难就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双趋式斗争 (冲突) 2、双避式斗争(冲突) 3、趋避式斗争(冲突)
1、双趋式斗争 (冲突)
双趋式斗争是指个体同时面临两个具有相同吸引 力的目标,但二者又不可兼得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 的体现。 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 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活动的核心。因为在目的确立 与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意志行动中的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障碍,如知识经验的不足,能 力的有限,消极的情绪,优柔寡断、胆怯、懒惰的性格,身 体欠佳等。
外部困难是人们在意志行动中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如自 然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如人员、设备的缺 乏和简陋),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是相 互影响的,外部困难常常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相比之下, 人最难战胜的是内部困难。
第八章 意志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什么是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