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根据注意指向与集中的加工方向分类: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内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知觉者控制的 注意,也称为目标指向控制注意。 外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发生的,与 当前知觉目标无关的注意,称为刺激驱动注意。
二、注意的认知机制 (一)听觉的集中性注意
1、过滤器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 模型。基于双二分听实验。 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 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性 注意等现象。
一只7岁大的兔子在接受治疗后放松并安静下来, 显得非常满足。
二、催眠感受性
催眠感受性:是指个体接受暗示的难易程度。 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1)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2)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3)想象力丰富; (4)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移; (5)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 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白日梦
白日梦:是意识状态之一,它不同于睡眠, 而是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 的幻想活动。
(四)注意与意识
注意:是一种有选择性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 他刺激的心理倾向。 注意十一清晰鲜明的形式让数个作用于我们的刺 激依次通过我们的意识。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 集中注意 分配注意
第二节
(四)潜意识 四 潜意识
潜意识:无法进入意识的原始欲望和冲动;一些内省所不 能达到的记忆和心理。 除了意识活动外,我们还有一类活动属于非意识范畴,很 少会进入意识。例如,我们身体内部有一些生理变化,如 脑活动、心跳、内分泌和肝功能等,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 所支配的生理活动。虽然我们可能会觉知到这些活动的效 应,但这些活动本身我们是不会觉知道的。
二、睡眠周期
在我们睡眠时同样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即大约在90~100 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有五个不同阶段的周期。 阶段一 睡眠的开始 阶段二 正式睡眠 属于浅睡阶段 20mins 非快速眼动睡眠 阶段三和阶段四 沉睡阶段 40~60mins 阶段五 快速眼动睡眠 5~10mins 在整夜睡眠中,人们通常会经历4~5次这样的睡眠周期。
第四节 催眠
一、催眠及其诱导
催眠:是一种让人备感神秘的意识状态,这种状 态是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 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 恍惚状态。 一般来说,催眠是通过催眠师的诱导形成的。 有关材料:
兔子催眠师几秒钟让兔子睡着
彭罗斯让一只兔子进入催眠状态。
一只在彭罗斯轻抚下被成功催眠的兔子。
(三)致幻剂
致幻剂:是指能产生幻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其 他感觉系统的幻觉)的精神药物,因此也称为迷 幻剂。 如大麻、麦角酸酰二乙胺等。
致幻剂所导致的异常意识状态有种种表现,以下是பைடு நூலகம்些致 幻剂所导致的典型的异常意识状态的特点: (1)时空感和自己身体形象扭曲。 (2)超越自我感。 (3)信以为真感。 (4)经常是欣快感,但交织着焦虑与惊恐。 (5)无法用言语描述。
三、催眠的状态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个体在催眠状态下一般具有 以下特点: (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暗示性增高; (3)知觉扭曲与幻觉; (4)注意层面趋窄; (5)催眠中的角色扮演; (6)旧记忆还原现象; (7)催眠中经验失忆。
第五节 药物与意识状态
一、精神药物的一般效应
精神药物:那些能够改变知觉、记忆、情绪、时间感和自 我意识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神药物。 大多数精神药物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而有些精 神药物则相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在传统意义上,成瘾是指生理上对一种药物的依赖,在戒 断时伴随有各种症状,如疼痛、恶心和极度痛苦。成瘾是 病,是需要进行治疗的。
(二)梦游和梦话
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 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 眠,睡醒后对自己夜间的 行动一无所知的怪异现象。 梦游者多为儿童,年龄多 为6~12岁。 梦话:也称梦呓,是指睡 眠中说话的现象。 目前尚不确知梦游和梦话 的原因。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报道,以前曾经发生过梦游画 画、梦游强奸、甚至梦游杀人的奇事,然而美国科学家最 近又发现了一种全新类型的梦游症——梦游上网!据悉, 一名44岁的美国女子竟在梦游状态下打开电脑,联上互 联网,然后输入邮箱账号和密码登录上了自己的电子邮箱, 最后竟在梦游状态下发起了电子邮件!这可能是世界上一 例“梦游上网”的病例,患者在梦游状态下还能记得邮箱 密码、还会正常打字,让美国医学专家们深感困惑。(来 源:新快报)
2、衰减模型 特雷斯曼提出衰减模型。她认为过滤器模型是按衰减方式 工作的。 她认为选择注意不仅取决于感觉信息的特征,而且取决于 中枢过滤器的作用。 3、晚期选择模型 由多伊奇和多伊奇提出,后来由诺曼加以修订。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 的晚期, 过滤器位于直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该模型能很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也能很好解释特别有意义 的信息易引起人的注意,但是这个模型看来是不经济的。
(二)统一性
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觉知 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三)流动性
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 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美国机能 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的概念来 表示意识的这一特性。 意识实质上是累积性的而不是再发性的。在这流 动的意识中,,实际上也包含着一系列的意识和 下意识的转化。
正常睡眠阶段的EEG模式:
三、睡眠障碍
(一)失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 主要表现:上床后很难入睡; 容易惊醒,醒后很难再度 入睡;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阶段,即使睡眠后也没有 恢复疲劳的感觉。 失眠形成的四类原因: (1)失律性失眠 (2)情境性失眠 (3)良性失眠(假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三)前意识
前意识:对当前并未意识到,经过回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 经验的意识。 我们头脑中许多当前不在意识之中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 时可以把它带到意识中。 前意识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一种 意识层面,其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 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 会对其产生意识。
(二)视觉的集中性注意
埃里克森把视觉注意比拟为聚光灯,提出了可变 焦距模型,认为注意聚光灯的灯柱是可调节的。 实验表明,视觉注意可被引导到特定的物体上, 而不是像可变焦距模型所认为的特定区域。 可变焦距模型的一个缺点是没有对视觉集中性注 意的加工机制给出解释。
(三)资源有限模型
最初由卡尼曼提出。该模型把注意视为对刺激的 分类并加以识别的认知过程来讨论。 该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能作出预测。
第三节 睡眠与梦
一、睡眠及其功能
睡眠:是与觉醒相对的、交替出现的、受到一种称为昼夜 节律的时间周期所调节的现象。 个体为什么必须睡眠? 个体为什么必须睡眠? 第一种解释是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休整和恢复。 另一种解释是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 睡眠还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 睡眠缺乏会压制对抗疾病的免疫系统,还会损伤记忆,而 且,慢性的睡眠缺失还可以改变新陈代谢和荷尔蒙的功能, 使人过早老化,产生肥胖、高血压和记忆缺失问题。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指在某一时刻一个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够觉知的 程度。
(一)焦点意识
焦点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二)下意识
下意识:对焦点意识之外的对象的意识。 鸡尾酒会现象:当你在拥挤的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 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 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 边缘意识属于下意识。
(三)梦魇和夜惊
梦魇: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黎明即将 到来时的一些内容吓人的梦,也称噩梦。 夜惊:是一种极度惊恐的梦,夜惊者会有坐起、 哭喊或跑等躯体剧烈运动,一般发生在入睡时间 并不太长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通常是在睡眠的 第三或第四阶段。
四、梦
梦主要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与睡眠环境以及身体状况 有关。 梦是睡眠中的一种奇异现 象,其主要特点是无意性、 被动性及梦境的离奇与怪 诞。 睡眠期中的快速眼动现象 是做梦的标志。 一般人在每夜都会做4~6 个梦,但往往醒后不能回 忆起曾做过梦,或者只记 得极少数的梦。
二、精神药物与异常意识状态
精神药物类药物至少可分为三种类型: 抑制剂 兴奋剂 致幻剂
(一)抑制剂
抑制剂:凡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身 体机能降低的药物,均称为抑制剂。 如酒精、鸦片等。
(二)兴奋剂
兴奋剂: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增强 身心活动效率的药物。 主要有苯丙胺类、可卡因和尼古丁等。
(四)双加工调节模型
奈赛尔把早期选择模型和晚期选择模型加以综合, 提出了一个包含前注意加工和注意加工的双加工 调节模型。 该模型认为:前注意的自动加工快速、平行发生, 这种夹功能觉察非注意信息的物理特性,但不能 辨认出意义或相互关系;注意的控制加工较晚发 生,按顺序进行,耗费时间和注意资源,能辨认 出特性之间的关系,把片段综合为某个客体的心 理表征。
三、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在一定的时间里意识所呈现的特征。 这是一种清楚的、有组织的、正常的觉醒意识状 态。在正常的觉醒意识状态下,我们觉知到的时 间、地点和事件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和熟悉的。 即使在正常的觉醒状态下我们的意识也是变化的。 每个人都经历过一种正常的意识活动模式向另一 种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的转变,如从正常的清醒意 识状态向睡眠、做梦这样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的转 变。
注意的种类与机制
一、注意的种类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可以 指向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指向内部世界的刺激。 根据注意的功能分类: 选择性注意 集中性注意 警觉 搜索 分配性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一致努力程度 的不同分类: 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 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 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自觉的、有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 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