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


但是,确实也有一批词语,有的经 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有的
则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
因此,就凝聚积淀成口头词语与书面词
语这样一对同义词语。 经常出现或只能
出现在口头语体中的词语,就是口头词
语;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
的词语,就是书面词语。
如:“妈(妈)”是口头词,“母 亲”是书面词。这两个词语虽然所指称 的对象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语体或语 境中是不能互相取代,有其各自不同的 修辞功用的。例如: ① 宝儿坐在身边 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 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 馄饨······” 鲁迅《明天》
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 自跑来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表示钦敬 和志愿追随的心情。(叶圣陶《相濡以 沫》)
句中的“邀约”、“瞻仰”、“遗 容”、“钦敬”、“追随”等书面词语, 渲染出了鲁迅先生逝世时庄严肃穆的氛 围,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深切 悼念和敬仰爱戴的深厚情感。
分类: 根据语体学,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 体和书面语体。 口头语体,也叫谈话语 体。主要包括:平时的谈话,不加修饰 的谈话记录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 等。 书面语体,主要包括:文艺语体, 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 一 般说来,汉语的多数词语,大都既可以 用在口语语体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体 中。
概念: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
语体倾向、特征、烙印。它是由词经常出现 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语体色彩是指某 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从词汇分类来 分,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
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
语体、科技语体、政论应的区 分。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 “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 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 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 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 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总的可以分做“口头语体”和
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 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 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 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
编辑本段举例例如,“惠赠”“赠送”,前 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 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 “赠与”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 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 “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 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 “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 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 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 情达意的效果。
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这是属修辞方
面的问题了。
编辑本段详解口语就是人们在口 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
书面语这个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理解: (1)从狭义上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 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 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
(2)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记录下来 的,表现为书面形式的语言和言语作品都叫 书面语。
再如,有个学生给一位老人写了这样 一张便条:“余爷爷:惊悉阁下病了,
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
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有四
个词出现了语体错误:①“惊悉”应
改为“获悉”;②“造访”应改为 “探望”;③“阁下”应改为“您
老”;④“馈赠”应改为“敬送”。)
在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 彩的词才恰当呢? 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 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 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 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
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 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 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 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 重。) 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
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
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
见”“接见”“谒见”“拜见”等。
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
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用带有 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 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 词语要多一些。例如:
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 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
摸着赤脚片儿。(路遥《人生》)
这个句子富有口语色彩,“赤脚片 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生动 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 已迎着出来了· · · · · · 鲁迅《故乡》 可见, 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虽然相互是等义的, 但各有不同修辞功用,各有不同语体或 语境的适应性,形成不同的语体色彩。 因此,在词语修辞中是我们应该考虑、 斟酌和恰当选择的同义形式(手段)之 一。因为在汉语里,口头词语与书面词 语经常构成成对的同义词。
常用于书面语写作,用于学术性、政治性的 演讲文的,这种词有书面语色彩,比如嗜好、
常用于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的词,就带有口语 色彩,比如小气、礼数、邋遢等。既用于书 面语也用于口语的词,就通用词,词汇中大 部分都属于通用词。不同语体色彩的词一般 情况下被应用于相应的语体中,否则,语体 色彩也不会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 时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偶尔也会跨语体 用词。有些词语它们的意义相同,但适用的 场合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语言风格 上的差异,叫做词的语体色彩。
总之,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各有特色,各有 所宜,又密切联系。口头语体是书面语体的 源头,书面语体是口头语体的升华;口头语 体给书面语体注入新鲜的血液,书面语体为
口头语体架起规范的骨骼。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增强了语体的功能,促进了语言
的发展。
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
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活用,即
例如: 口头词语 聊天
书面词语 谈话

小气 看
贫穷
吝啬 观看
害怕

畏惧
缓慢
口头词语
丢失 住
书面词语
遗失 居住
吓唬
软 生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