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色彩
上传人:阮氏芳(1) 定义
语体色彩只不同的词是用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和用于不同文体这种情况。
很多词能在不同的文际范围,不同的文体中通用,但有一些词适用于某一交际范围,另一文体。
(2) 类型
分为两大类:书面语和口语
书面语:有些词只用与或一般用于书面语语体,有庄重,文雅,严格的特点。
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书面语词。
例如:国体、体制、准则、然而、会见、拜见、造诣、苍穹、嗜好、嶙峋、联袂等
口语:有些词只用于或较多用于口语语体,就带有口语色彩。
这些词往往在口头上使用较多,有通俗,活泼,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口语词。
例如:打听、什么的、冷、日子、明儿、小气、礼数、邋遢、哥们、溜达等
词的色彩与词的来源密切相关,例如古语词带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方言词带有口语的地域色彩。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运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不能久远流传。
为了打破其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创造出文字来记录语言,从而出现了可见的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
因而与口语是不同的风格。
(3)如何判断词的语体色彩。
A.从词的语音形式判断
叠音词,拟声词,轻声词一般具有口语色彩,如:
哗啦啦、淅沥沥、呼噜噜、叮铃铃、沙拉拉
嗯啊嗯啊,哜哜嘈嘈,哩哩罗罗,
嗡嗡, 汪汪, 咩咩
木头,孩子,窗子
一些词的重叠式也多用于口语,很少用于书面语,如。
安安静静吵吵闹闹大大方方明明白白
呱呱叫麻麻亮娘娘腔飘飘然毛毛雨
B.根据词的构词成分来判断
词中包含了不能单独使用的语素,那么这类词往往具有庄重,文雅的特点,多用于书面语。
如:
(4) 使用词的语笨色彩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体色彩在词典不可能完全反映出来,虽然有些词有形式新式标记,但多数词语自身没有标记。
因此我们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去体会,学习,在实践中把握。
汉语中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语体色彩不同。
如:
我们造句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否则使表达显得不和谐,不地道。
例如,“惠赠”“赠送”,前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赠与”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
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再如,有个学生给一位老人写了这样一张便条:“余爷爷: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
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有四个词出现了语体错误:①“惊悉”应改为“获悉”;②“造访”应改为“探望”;③“阁下”应改为“您老”;④“馈赠”应改为“敬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