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分)1、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至于颠覆到了……地步4、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力量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6、刺客不行不去行刺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5分)1、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2、义不赂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4、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6、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28分)1、六国互丧,率赂耶交错,一律、一概2、不能独完完好3、思厥先祖父他们的4、举以予人拿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6、暴之欲无厌满足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送更加8、强弱胜负已判矣辨别9、理固宜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10、以地事侍奉、对待11、始有远略开始、起初谋划、打算12、始速祸焉才招致13、后击者再,牧连却之两次使退却14、洎牧以谗诛及、到15、革灭殆尽之际将要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17、胜负之数天数18、或未易量或许19、封天下之谋臣封赏20、为人积威之所劫胁迫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从四、解释一词多义(23分)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不是)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2、得①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获得)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②其势弱于 (势力)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②以攻取之外凭借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④子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⑤以地事,犹抱薪救火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⑦洎牧以谗诛因为⑧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五、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6分)1、洎牧以谗诛被动句2、为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3、尝五战于状语后置4、其势弱于状语后置5、举以予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以之予人”)6、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六、翻译下列句子(15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国。
贿赂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国的土地越多,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
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王,国的良将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4、呜呼!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国),那么,我恐怕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国积蓄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被削弱,一月月地被分割,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蓄的威势胁迫啊!《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一)、代词1. 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
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其,代十二郎))——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2、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3、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4、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三)、连词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三、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四、古今异义的词1、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安家。
②今:男子结婚。
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青年男子。
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日益微志气:①义:精神。
②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多少。
②今:几何学。
5、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强壮的人(生理上)。
②今: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成长立业。
②今:创立,有根据。
五、文言句式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7.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
“以”之后省略宾语“之”)8.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