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讲解材料
• 合成单糖的途径是通过EMP途径逆行合成葡萄糖-6-磷 酸,再转化为其他糖。葡萄糖的合成是单糖合成的中 心环节
• 多糖的合成不仅是分解的逆转,而是以一种核苷糖为 起始物,接着糖单位逐个添加在多糖链的末端。促进 合成的能量是由核苷糖中高能-磷酸键水解中得到。
2020/4/23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1)
2020/4/23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2)
• 利用乙酸为碳源经乙醛酸循环产生草酸乙酸; • 利用乙醇酸、草酸、甘氨酸为碳源时通过甘油酸途
径生成甘油醛-3-磷酸; • 利用乳酸为碳源时,可直接氧化成丙酮酸; • 可将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作为合成葡萄糖的前体。
2020/4/23
微生物同化碳源总结(C3-7)
举例
氨基酸,单糖,单核苷酸 蛋白质,多糖,核酸
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 抗生素,激素,毒素,色素
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肽聚糖合成,固氮,微 生物次级代谢反应
微生物合成代谢的原料
微生物合成作用需要小分子物质、能量和还原力 NAD(P)H2
2020/4/23
来源:
小分子物质、 能量和还原力 NAD(P)H2
2020/4/23
2020/4/23
另外,在脂肪酸合成,核苷酸合成中也有固定 CO2的作用
2020/4/23
3、糖类的生物合成
• 微生物生长中既有分解糖类的能量代谢,又有从简单 化合物合成糖类,构成细胞生长所哦需的单糖、多糖 等。单糖很少以游离形式存在一般多糖或多聚糖及少 量糖磷酸酯和糖核苷酸形式存在
电子逆转,在消耗ATP的前提下,电子通 过在电子传递链上的逆转过程(由高电位向 低电位流动)产生NAD(P)H2
合成代谢内容
1、ATP的利用(能量) 2、CO2的固定 (前体) 3、糖类的合成 4、脂类的合成 5、生物固氮 6、氨基酸、核苷酸、核酸、蛋白 质的合成 7、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2020/4/23
上一章讲了M的分解代谢
• 主要是糖的分解代谢 多糖 单糖 酸 CO2和H2O
• 脂肪、蛋白、核酸
• 其他有机物分解(烃类的降解)
丙酮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2020/4/23
M的合成代谢
微生物的合成主要指与细胞结构、生长和生命活动有关的生 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这些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及 脂类等化合物。在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中有许多过程与其他生 物是基本相同的,如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物质的合成,在 前面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已作了专门介绍。
本节仅介绍微生物合成过程的原料、基本路线及微生物合成 特殊的反应。
微生物合成代谢的类型与原料
2020/4/23
微生物合成反应的类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生物合成反应类型
分类依据 产物分子量
产物性质
合成反应在生物体中的 分布
合成反应类型
1.单体合成 2.大分子聚合物合成 1.初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产物
1.生物共有合成反应 2.微生物特有合成反应
1、ATP的利用
• 用于生物合成 (一个概念 YATP,两层含义) • 维持能量 • 物质转运 • 产热 • 运动 • ATP库 • 转换为其它三磷酸核苷
2020/4/23
2、CO2的固定
自养型
CO2的固定 异样型
二磷酸核酮糖环(卡尔文环) 还原的三羧酸环 (乙酰CoA环) 还原的单羧酸环
主要是合成TCA环的中间产物
2020/4/23
Solomon,et.al.,2002
2020/4/23
• 还原的三羧酸环 (光合细菌;关键酶,丙酮酸合
成酶,a –酮戊二酸合成酶;循环一次固定4个CO2, 合成一分子草酰乙酸,消耗3ATP,2个NADPH和一个 FADH)
2020/4/23
短还原羧酸环(无丙酮酸合成酶,只有a –酮戊二酸
• 无机碳:CO2,碳酸盐 (如前) • 甲烷营养菌(methanotrophs)能氧化甲烷取得碳
源和能量。好氧性的,但形态各异。根据细胞内部结构和碳素同
化途径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第一型吸收同化一碳化合物是经由 独特的核酮糖一磷酸循环途径,第二型是由“丝氨酸途径”吸收同化C1 中间物质。
• 甲基营养菌(methylotmphs)能够利用Cl化合物 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许多甲基营养菌也是甲烷营养
菌。二者的区别是,甲基营养菌需要的碳化物比CO2的还原性高 ,有些种能够利用甲醇、甲胺进行生长,但不能利用甲烷,它们 属于化能有机营养微生物,如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假单 胞菌、芽胞杆菌和弧菌等属中的一些种。甲烷营养菌则既能利用 甲烷,也能利用更为氧化的一碳化合物,如甲酸,但不能利用具 有C--C键的物质
合成酶,每循环固定2分子CO2,生成1分子乙酰CoA)
2020/4/23
• 还原的单羧酸环
(在克氏梭菌中;关 键酶,丙酮酸合成酶 ,丙酮酸-甲酸裂解 酶;不需要ATP,只 供给还原型铁氧环蛋 白)
2020/4/23
异样型CO2固定主要是合成TCA环的中间产物,教材上讲了 有6中酶包括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 基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转磷酸化酶,丙酮酸羧化酶, 苹果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
直接自外界环境中吸取 从分解代谢中获得。
细胞中的分解代谢是合成代 谢的基础,二者密切相关。
(1)还原力--主要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类物质,即 NADPH2或NADH2,这两种物质在转氢酶作用下可以互换。
化能异养微生物 : 通过发酵或呼吸过程形成
化能自养型细菌:
2020/4/23
氢酶催化H2形成NAD(P)H2 (氢细菌等)
各自特点(有机物受体)
• 卡尔文循环 (该循环关键(特证)酶1,5—二磷酸
核酮糖羧化酶,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磷酸酯酶和5磷酸 核酮糖激酶;关键中间物1,5-二磷酸核酮糖(RuBP);步骤
,固定、还原、再生)
2020/4/23
卡尔文循环中的能量转移 3CO2+5H2O+9ATP+6NADPH→GAP+9ADP+6NADP
• EMP • HMP • ED • WD
2020/4/23
3、1 葡萄糖的生物合成
• 合成途径是通过EMP途径 逆行合成葡萄糖
• 葡萄糖的合成是单糖合成的 中心环节
• 其他前体物合成(进入)糖 的途径—
• 自养微生物合成葡萄糖的前 体来源:通过卡尔文循环可 产生甘油醛-3-磷酸,通过 还原的羧酸环可得到草酸乙 酸,乙酰辅酶A或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