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饪原料项目三分析

烹饪原料项目三分析


奶 汤 白 菜
项目五 花菜类蔬菜
花椰菜 种类
槐花
食用菊
1.花椰菜 又称花菜、菜花等;花椰菜叶片呈长卵圆形,前端稍尖。花椰菜原产地中海沿岸, 在我国温暖地区栽培较普遍,较多收获与夏秋季节。
• 品质特点 花椰菜的头部为白色花序,与西兰花的头部类似。花椰菜富含维生素B群、C。 这些成分属于水溶性,易受热溶出而流失,所以煮花椰菜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
• 烹调应用 花蕾槐树为落叶乔木,花开黄、白、紫色,果实长可作染料。鲜品有甜味, 适于凉拌,也可作面点的馅心,制汤、粥及风味小吃,如“槐花窝窝”等。
• 饮食宜忌 槐花味苦、性平、无毒,可清热凉血、止血,对风热目赤、痔疮、咽炎有疗效 。槐花中的芦丁可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食有益。槐花性凉,平 常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2005 2004 2003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2002 2001 2000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烹调应用 花椰菜刀工成形多为小块;作主料时适于拌、炝、炒、烧及制汤等烹调法 法;如:木耳海米拌菜花、鸡茸菜花、等菜肴。
• 饮食宜忌 花椰菜 性凉、味甘、助消化、增食欲、生津止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口 干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者宜食;尿路结石者不宜食用。
2.青花菜
青花菜又称茎椰菜、绿菜花、意大利花菜、西兰花等。原产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由南 到北逐渐有所栽培,一般夏、秋季上市。
项目三 茎类蔬菜



1. 竹笋



2.莴苣
3.茭白
1.马铃薯




2.山药


3.芋头
4.姜
5.藕
竹笋
竹笋又称笋。竹笋即竹类的嫩茎,竹笋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以长江流域和珠 江流域分布最多。
•品质特点与种类 鲜竹笋细嫩、肉厚质脆、味清鲜、无异味,是优良的烹饪原料。按季节分可分为:冬笋、春 笋、鞭笋。 •烹调应用 适用焖、烩、炖、烧、蒸、煨等多种方法;可做主料制作“油焖冬笋”等多种菜肴;山珍海 味与普通原料,均可用笋作辅料,是动物性原料的最佳配伍原料。 •饮食宜忌 竹笋可消渴、利水、益气,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抗癌、性寒味甘,具 有清热消痰的功效。消化道溃疡、尿路结石者不宜食用;另脾胃虚寒、腹泻者也不宜食。
• 很多蔬菜可以在面点 中制作馅心。如韭菜 、白菜、荠菜、萝卜 等,可以制作水饺、 包子、各种花色蒸饺 等面点的馅心。
•作食品雕刻、装饰原 料。
• 果蔬雕的原料一般是 瓜果类、根块类等, 如白萝卜、心里美萝 卜、黄瓜等可以雕刻 成花、鱼等,也可用 做菜肴装饰加点缀盘 应用。
项目三蔬菜类原料的烹饪应用 香菇青菜包
2.芋头
品质特点与种类 芋头以外观肥大且呈圆形或椭圆形、节上有棕色鳞片毛、顶端切口处摸起来干且呈粉状、没有 黏稠液体流出者品质较佳。以个大均匀,无伤疤和虫蛀,果形圆整的为上品。 烹调应用 芋头熟后质地细软糯滑,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烹饪加工中,可做拔丝,也可以单独食用 。可制成“香芋扣肉”等。 饮食宜忌 芋头味甘辛、性凉,可消疠散结、利肠道。对便秘和消化道疾病有益。糖尿病患者忌食;一次 食用忌过多。生芋头有毒,不可生食。
烹调应用
胡萝卜生食、熟食均可,最适宜于炒、拌、烧 、拔丝等烹调方法。作辅料与牛肉、羊肉共烧, 具有去除膻味的作用,风味更佳。还可糖制、干 制、腌制、制汁和罐藏,亦可作雕刻、配色的原

胡萝卜性平、味甘,有降压、强心等功效;胡萝 卜有防癌作用,尤其对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体弱气虚者不宜食用;不宜与白萝卜、人参、西
二、食用菊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种植较为广泛。尤其是河南开封种植培育品种多达千种, 已形成可观产业。可食用的品种也很多。
• 品质特点与种类 菊花种类繁多,有些花可入药,制作菜肴,泡茶,制作风味小吃等; 生长于秋冬季节。
• 烹调应用 做菜时以白色黄色菊花为主。使用前先用清水泡去花粉。可以凉拌、制汤、 泡茶也可作面点的馅心。如“香干拌菊花”、“菊花羹”等。
• 饮食宜忌 辣椒富于营养,但不宜多食。阴虚火旺、高血压、肺结核等病者也应慎食。
豆类蔬菜 1、菜豆
• 菜豆又称四季豆、芸豆、荷包豆等。菜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菜豆在我国均有栽培,在 夏秋季均有栽培。常年都有上市。
• 品质特点与种类 荚果扁平、顶端有尖,嫩荚或成熟的种子都可作蔬菜,菜豆按栽培方法 可分为矮生和蔓生两种。
• 饮食宜忌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口干目赤、头晕目眩、高血压、冠心病、头痛、眼 疾等患者可经常食用;菊花适宜中老年人食用。体质虚寒、胃寒者忌食。
三、槐花
槐花又称洋槐。槐树花是槐树的嫩花。常植于屋边、路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一般在每 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
• 品质特点与种类 槐花为多生花,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盛开时成簇状,重叠悬垂。黄 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以黄色或黄白色多见。气微,味微苦。
烹饪原料项目三分析
能力目标:
1
能识别和合理应用各种蔬菜
2
能检验常见蔬菜的品质
3 能根据不同品种性质,采用相适应的烹饪方法
4
项目一 蔬菜类原料基础知识
• 什么是蔬菜? – 蔬菜的概念 蔬菜是主要用草本植物的可食部位来制作菜肴或面点馅心的一类原料,也包含少数 木本植物及部分菌藻类。 – 蔬菜的化学成分 蔬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因产地和品种不同有所差异。最主要化学成分有水、矿物 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等。
思考
• 1.青花菜在烹饪中有哪些应用? • 2.青花菜和花椰菜都有哪些区别?
Click to edi
2008 2007 2006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项目六 果菜类蔬菜
瓜类蔬菜 茄果类
瓢果类蔬菜包括黄瓜、冬瓜、西葫芦、 佛手瓜、丝瓜、苦瓜等。
豆类蔬菜
茄果类蔬菜包括辣椒、 番茄、茄子等。
豆类类蔬菜包括扁豆、豇豆、 四季豆、菜用豌豆等。
一、瓜类蔬菜
• 1.黄瓜 • 黄瓜以未成熟的嫩果作为蔬菜,表皮翠绿;成熟的表皮呈黄色故而得名,又称王瓜、胡
瓜、青瓜等。原产印度北部地区。 • 品质特点与种类 黄瓜品种繁多,按成熟期可分为早黄瓜和晚黄瓜 ;按果实形状又可分
锅贴饺子
思考
• 1.在各种蔬菜原料中有哪些是食品雕刻的重要原料。 • 2.哪些蔬菜原料可以代主食使用。
任务二 根类蔬菜
1、萝卜 萝卜又名莱菔,萝卜是十字花科。
•品质特点与种类 春萝卜 2-3月,肉质根中等偏小,肉松泡,纤维多。 夏秋萝卜 7-8月,肉质根中等偏大,辣味重。 四季萝卜 肉质根偏小,结实。尽管四季都可种植,但一般在早春上市。 冬萝卜 9-12月,冬萝卜肉质根粗大、脆嫩、味甜、辣味轻,品质优良、产量高、耐寒性强、 耐储存,为我国萝卜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一类。
• 品质特点与种类 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 时呈绿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 烹调应用 辣椒是烹调中辣味的主要来源;可切为段、片、丝、末等形;适于炒、爆等 烹调方法。作主料时可制作“酿青椒”等菜肴;作辅料时可制作很多风味独特的菜肴。 用辣椒还可做调味品。
晚熟,产量较高,产于广东等
地。
•烹调应用 凉薯生、熟食均可。供炒食、煮 食或腌渍。并能加工制成沙葛粉。 •饮食宜忌 夏季伤暑、感冒发 热、头痛、高血压、大便秘结的 人以及饮酒过量、慢性酒精中毒 者适宜食用。豆薯性质寒凉,体 质偏寒、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 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等。
思考
• 1.怎样烹饪胡萝卜最富营养? • 2.根菜类蔬菜具备哪些优点? • 3.胡萝卜的品种特点有哪些?怎样鉴别其品质
项目二蔬菜类原料的分类方法
我国因地域和气候因素,常食 用蔬菜有200多种,规模栽培 的有60多种。烹饪专业常用的 是按食物使用部位及组织结构 分T类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根菜类 茎菜类 叶菜类 果菜类 花菜类 茎菜芽类苗类
项目三蔬菜类原料的烹饪应用
2、胡萝卜
胡萝卜又称红萝卜、黄萝卜、 丁香萝卜、金笋等。原产地中 海沿岸,我国栽培甚为普遍, 以山东、河南、浙江、云南等 省种植最多,四季均产。以秋
末冬初上市的品质最佳
品质特点与种类
我国栽培最多的是红、黄两种胡萝卜。红色的 胡萝卜含糖分较高、味甜;黄色的含胡萝卜素 较多、甜味淡。以质脆嫩味甜、表皮光滑、形 整、心柱小、肉厚、无裂口和病虫害者为佳。
• 品质特点与种类 青花菜叶色蓝绿,蜡粉较多,紫色品种茎叶略紫。绿菜花中含有较多 的叶绿素、维生素C等;挑选青花菜以品质柔嫩、纤维少、水分多、色泽鲜、质地紧密等 为佳。
• 烹调应用 在烹调中以刀工成形以小块和朵为多;适于炒、拌、炝及制成汤菜等;可制 作“蒜茸炒绿菜花”是菜肴配色点缀的常用原料。
• 饮食宜忌 西兰花对杀死导致胃癌的幽门螺旋菌具有神奇功效。西兰花是含有类黄酮最 多的食物之一,类黄酮除了可以防止感染,还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够阻止胆固醇氧 化,防止血小板凝结,因而减少患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
• 烹调应用 菜豆刀工成形时可切成丝、段、末等;适于拌、炝、炒、焖等烹调方法。可 作主辅料使用,亦可作为面点馅心制作水饺、蒸包等,用菜豆制作菜肴时不容易入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