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主席,对方辩友,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做慈善应该高调还是低调”,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所谓“慈善”是指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而“高调”是指主动希望公开而被公众所知;“低调”指不希望甚至回避公开。
做慈善是一件事情,高调和低调是做事情的态度,无论是高调还是低调,做慈善都能够使受助者得到帮助。
那么,判别做慈善应该高调还是低调的标准就在于:二者哪一个能够给做慈善这件事情以更多的附加价值以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我方坚持认为:做慈善应该高调。
理由如下:
首先,高调做慈善具有榜样示范性,能够对全社会形成慈善带动作用。
当下社会现实是,公民普遍缺乏主动做慈善之心,做慈善仍然没有成为常态,据统计,中国超过99%的企业从未参与任何慈善活动;人均慈善额约为美国的1/5500,这时候出现的王老吉和陈光标,能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慈善之中,根据新浪公益关于高调慈善意义的调查,61.62%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利于慈善宣传,为民众特别是企业家树立了慈善标杆”。
其次,高调做慈善具有透明性,能够使善款流向得到民众监督。
善款的流向透明与否直接关系到民众慈善信心和积极性,从郭美美事件、宋基金事件对中国慈善的负面影响可见善款流向透明性的重要。
高调慈善能够引发社会对善款流向的关注,这样更有利于民众监督善款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
尤其在当前中国,仅仅依靠政府监督而民众对善款流向一无所知,各种慈善善款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高调慈善的透明性更加彰显其重要性和合理性。
再次,高调做慈善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使善款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慈善家高调表明自己做慈善的意愿,引发全社会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主动提出受捐要求,慈善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捐助对象;反之,需要帮助的人同样可以通过高调的方式主动寻求帮助,更有利于全社会有针对性地做出慈善举动。
苏明娟主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摄影,大眼睛女孩儿才带来了希望工程和自身未来命运的改变。
除此之外,高调做慈善还能够给予施助者以社会认可,产生鼓励作用;能够引发社会对受助者境况深层关注从而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等等。
而且,根据社科院关于高调慈善的利弊调查,84.3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利大于弊”。
可见高调慈善也有深刻的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高调能够给做慈善这件事情以更多的附加价值以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因而我方坚持认为:做慈善应该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