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调慈善曝光度高,社会各界都给予高度的关注,所以其透明度高,在发生了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急需要一种高透明度的行善方式
2、中国的富裕阶层一直都远离行善的大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很有必要将其拉入其中。
陈光标的高调行善作为该阶层的领头羊和代表人物,能够有力的起到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国富豪投身慈善事业中来
如佛教徒大发宏远,普救众生,玄奘明誓取经,得高昌王、突厥汗力助终能西达天竺,为戒日王设坛讲法,名扬天竺,方能最终获得大量经书。
海空禅师宏愿平息岷江水,乐山大佛乃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调方能激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投身慈善一直以来,杨澜的名字和慈善事业是挂钩的。
参与慈善活动,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这就是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一种成功。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在你的价值观中,你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慈善和公益是不论动机不论动机的,甚至可以出于一个自私的动机。
比如说某不论动机人的家人得了重病,他希望通过资助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来治愈更多像他家人这样的人。
这其中的动机可能更多是出于对小家庭的爱,但同样值得尊敬。
所以我觉得其实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公益和慈善做出贡献。
又比如有的人可能人生中犯过一些错误,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甚至赎罪而去做慈善,像一些监狱服刑人员出来以后会去做公益做志愿者,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吸引所有人的参与。
高调慈善不是做秀
苏州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10:16:07
2011年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
报道引起舆论关注。
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昨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枪打出头鸟,自然越高调越容易受人关注,可以说,陷入“诈捐”风波的那些名人,他们之所以被公众拿来锱铢必较或吹毛求疵,多少也确实与他们高调有关,但是高调也有高调的好处,这对激起社会的慈善激情是有利的,社会也需要通过
名人的这种高调所产生的带动效应来营造一种慈善的氛围,所以高调不是错,不要一看到高调,就把其与做秀或为图名利联系在一起。
再说了,即便现阶段我们的慈善确实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实际为名也好,为利也好,慈善者是实实在在地拿出了一些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无论如何,聊胜于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慈善动机不能被全盘否定。
政府的力量有限,社会的力量可以无限,对于中国的慈善事业来说,如何激励更多的人愿意、乐于去表达一颗慈善之心,这是最关键的,正如一些明星的微博所言——“社会确实生病了,高调低调不是重点,金额若干好多不是重点,是辅佐别人的那颗心”、“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做秀!”……做慈善结果被搞出这么多的是非争议,无疑这种结果是对其积极性的一种打击。
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算是还了陈光标的大部分清白。
某种意义上,比起不诚心诚意的慈善之心,不透明的体制、不适宜的方式可能是让那些名人背负慈善造假骂名的更主要原因,所以,对于明星或名人捐款,公众更应该多一些宽容,不要让“多做多错”的错觉伤到了慈善的热情。
在当前,过于苛刻的舆论环境对做大我们的慈善事业无益。
杨澜"诈捐门"后畅谈慈善:高调做慈善没什么不好
半岛晨报 2011年07月05日 14:15
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杨澜
作为知性女人的代表,著名主持人杨澜一向给人端庄、典雅、贤淑的印象,同时也因为她的高端路线而被业内外评价为女强人。
然而连日来,就在她到欧洲与姚明共同参加世界特奥会的同时,杨澜却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涉嫌诈捐、虚假代言这样的字眼加在杨澜身上,让人怀疑她似乎被蓄意抹黑。
作为公众人物,杨澜深知说清楚事实的重要性,她及其先生吴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一系列事进行了澄清,却引来大批“水军”的跟帖谩骂与骚扰。
这类事件在杨澜这样高端人物身上时有发生,作为杨澜本人,她感觉每次回应之后,都会有新的话题出来,所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尽量避免作正面声明。
反而对她一贯坚持的慈善工作,杨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投身慈善
高调低调没有优劣之分
记者:一直以来,杨澜的名字和慈善事业是挂钩的。
参与慈善活动,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这就是一种成功。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记者:在你的价值观中,你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慈善和公益是不论动机的,甚至可以出于一个自私的动机。
比如说某人的家人得了重病,他希望通过资助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来治愈更多像他家人这样的人。
这其中的动机可能更多是出于对小家庭的爱,但同样值得尊敬。
所以我觉得其实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公益和慈善做出贡献。
又比如有的人可能人生中犯过一些错误,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甚至赎罪而去做慈善,像一些监狱服刑人员出来以后会去做公益做志愿者,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吸引所有人的参与。
记者:姚明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认为公益应当平淡地做,每天持之以恒地做。
但也有一种论调是“高调做慈善”。
你认为哪种形式更可取呢?
杨澜:我认为这个没有优劣之分。
有的人高调做慈善,但因为他的高调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某一项慈善事业,这也是有好处的,只是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个人的代价。
有的人低调地做慈善,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点,让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也有它坚韧不拔的价值在里面。
对我来说,我认为做慈善的方式只是一个方面,做慈善的结果才更应该引起大家的探讨。
比如刚刚说到做慈善的动机,在中国现在的舆论环境下,人们好像习惯探讨这个动机多于探讨结果。
但动机真的那么重要吗?他只要能够来做善事、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就应该值得肯定。
慈善也遭质疑,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更有人表示力挺陈光标。
这其中就有著名导演冯小刚。
在2011年陈光标深陷争议之时冯小刚连发6条微博,说的都是关于陈光标做慈善招致诸多争议的事情:“行善的人,接二连三被肆意攻击,被审查被逼着晒发票,捐了钱却像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真是比窦娥还冤。
”在冯小刚看来,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并没有错,“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做慈善又不是做贼见不得人?有人愿意站街上发钱有什么不好?”同时,冯小刚还大叹人心不古:“原来文艺界一说捐款一呼百应,现在谁也不抻头,都怕捐了钱还挨骂。
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
”冯小刚的微博发出后,不少明星也纷纷站出来声援。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也认同陈光标高调行善,称他的行为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
李立国表示,高调行善和低调行善都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只要有利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都可以认同,都可以提倡。
当然在
慈善事业中,有必要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考虑。
陈光标赴台行善引发“低调高调”的问题,马英九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华文化告诉大家,默默行善是一种美德,不过,表扬好事也是一种美德,这能为社会树立一种典范。
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
“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
”台当局“监察院长”王建煊也支持陈光标,他说当别人在做好事的时候,还要挑来挑去,“那你做不做呢?”他表示,如果大家都借行善来宣传,受益者会更多。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澄教授也坦言捐款是不应该受到非议的。
他认为,陈光标高调行善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投入慈善事业中去。
即使是做营销、宣传自己也无可厚非。
他做营销,社会要给他回报。
给他什么回报?就是美誉度。
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这就是社会给他最好的回报,社会必须对慈善予以正面的引导。
截至2010年累计捐献款物约26.39亿元人民币,帮助特困户逾70万。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陈光标躺在自己的证书上留影。
他的公司有一间荣誉室,里面收藏着两万多面锦旗、4100多本证书和三万多条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