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J 128-2000热量表

CJ 128-2000热量表

CJ 128--2000前言《热量表》标准在我国首次制定。

标准制定过程结合了我国热量表研制、生产、使用情况,参照了欧洲热量表标准EN1434(Heat meters)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R75号国际建议(OIML—R75)。

本标准采用了EN1434中的EN1434.1、EN1434.2、EN1434.4、 EN1434.5四个标准中的主要内容。

对EN1434.3和EN1434.6两个标准暂不采用。

铂电阻的结构和应用基本上采用了欧洲标准EN1434.2。

鉴于R75号国际建议也按照EN1434修改,因此,本标准的准确度等级参照EN1434制定。

标准虽然暂不编写EN1434.3的内容,但为了热量表在测试过程中有输出信号接口,也为了信号远传或其他用途,规定热量表应有标准通讯接口。

本标准有七个附录。

附录A至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

其中附录A、附录C至附录F就水的密度和焓值以及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计算器和热量表的准确度测量和计算,规定得比欧洲标准详细,便于使用。

附录G只是为了热量表信号远传和预付费技术的发展提供条件,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第4章4.2.3条、4.2.4条、4.2.5条、4.3.3条、4.3.4条、第5章5.2节至5.7节、第6章6.2节,均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德宝泛华机电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丹东思凯电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赛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环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沈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唐山汇中仪表有限公司、大连天正热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楼宇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丹佛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国祥吕士健王树铎王作春狄洪发史健君左晔王建国申秀丽徐彦庆郑吉发邵康文李滨涛本标准委托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热量表 CJ 128—2000Heat meter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术语、技术特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4℃~150℃,压力不大于2.5MPa的热量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有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78.3-1996冷水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GB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b:循环湿热试验方法GB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2829-199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706.1-199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要求GB7306-1987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7307-1987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9113-1988钢制管法兰尺寸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JB/T8622-1997工业铂热电阻技术条件及分度表JB/T8802-1998热水水表规范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3 术语3.1 热量表Heat meter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表。

3.2 整体式热量表Complete heat meter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所组成不可分解的整体热量表。

3.3 组合式热量表Combined heat meter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合而成的热量表。

3.4 流量传感器 Flow sensor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3.5 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 sensor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3.6 配对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 sensor pair在同一个热量表上,分别用来测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的一对计量特性一致或相近的温度传感器。

3.7 计算器 Calculator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热量计算、存储和显示系统所交换的热量值的部件。

3.8 温差(Δt)Temperature difference热交换系统入口和出口水的温度差值。

3.9 最小温差(Δtmin)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温差的下限值,在此温差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0最大温差(Δtmax),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温差的上限值,在此温差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1流量( q )Flow-rate单位时间内, 流经热量表的热载体水的体积或质量。

qv为体积流量,qm为质量流量。

3.12最小流量(qmin)Minimum flow-rate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时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3常用流量(qp)The permanent flow-rate系统正常连续运行时,水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4最大流量(qmax) Maximum flow-rate水流经热交换系统,在短时间(<1h/天;<200h/年)内,正常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5累积流量Total volume流经热量表水的体积总和。

3.16温度上限(tmax)The highest temperature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水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3.17温度下限(tmin)The lowest temperature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水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3.18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AP)Maximum admissible working pressure在温度上限持续工作时,热量表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

3.19压力损失Pressure loss在给定的流量下,热量表所造成的压力降低值。

3.20最大允许压力损失Maximum admissible pressure loss在常用流量qp时,水流经热量表的压力损失的限定值。

3.21最大热功率Maximum thermal power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热功率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4技术特性4.1 热量测量在热交换系统中安装整体式热量表或组合式热量表,当水流经系统时,根据流量传感器给出的流量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给出的供回水温度,以及水流经的时间,通过计算器可计算并显示该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其基本公式为(1)Q= q Δhd = (1)式中:Q——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J或wh);qm——流经热量表的水的质量流量(kg/h);qv——流经热量表的水的体积流量(m3 /h);ρ——流经热量表的水的密度(kg/ m3);Δh——在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下,水的焓值差(J/kg);——时间(h)。

公式(1)中密度和焓值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当温度为非整数时,应进行插值修正。

4.2 热量表结构和材料4.2.1 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构成。

热量表入口宜配置过滤装置。

4.2.2 热量表应有检测接口或数据通讯接口,其要求见附录G,但所有接口均不得改变热量表计量特性。

4. 2.3 热量表的壳体必须防水、防尘侵入。

4.2.4 流量传感器的材料,特别是转动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蚀性,并且在本标准表2的水温条件下能正常工作。

4.2.5 温度传感器结构和材料4.2.5.1 温度测量应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结构和安装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如果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成一体,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经过测量选择配对。

4.2.5.2 温度传感器与管路的连接,应采用密封螺纹连接,螺纹规格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4.3 主要参数4.3.1 流量传感器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尺寸和方法见表1、图1和图2。

公称直径40mm以上或公称直径40mm以下(含40mm),但工作压力大于1.6MPa,小于2 .5MPa的流量传感器应采用法兰连接,其法兰尺寸应符合GB9113的规定。

表1公称直径DN 常用流量 qp(m3/h)流量传感器接口尺寸(见图1)流量传感器接管尺寸(见图2)接口螺纹 D 螺纹长度接管长度 L1(mm)螺纹有效长度 L2(mm)螺纹D1 amin (mm) bmin (mm)15 0.6 G B 10 12 45 14 R1/2 1.520 2.5 G1B 12 14 50 16 R3/425 3.5 G1 B 12 16 58 18 R132 6.0 G1 B 13 18 60 20 R140 10 G2B 13 20 62 22 R14.3.2 温度与压力热量表按工作条件分为两种类型,见表2。

表2类型温度(℃)压力(MPa)常温型 4~95 ≤ 1.6高温型 4~150 ≤2.54.3.3 流量热量表的常用流量应符合GB/T778冷水水表的要求,最低一档常用流量为0.6m3/h。

常用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应为10、25、50或100。

公称直径≤40mm 的热量表,其常用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必须采用50或100。

4.3.4 温差热量表的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之比应大于10,供货厂家必须提供最小温差值,一般最小温差可为1℃、2℃、3℃、5℃和10℃,但公称直径≤40mm的热量表,Δtmin≤3℃。

5技术要求5.1 环境温度环境A类:+5℃~+55℃环境B类:-25℃~+55℃5.2 显示要求5.2.1 热量表至少显示热量、流量、累积流量、供回水温度和累积工作时间。

5.2.2 热量的显示单位必须用J或wh及其十倍数。

累积流量的显示单位必须用m3。

温度的显示单位必须用℃显示。

显示单位必须标在不被混淆的位置。

5.2.3 显示数字的可见高度不应小于4mm,小数数字必须有小数点分开。

5.2.4 热量表必须能够在最大热功率下持续3000h无超量程地显示热量。

在最大热功率下工作一小时,热量表最小位数至少步进一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