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开题报告概要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开题报告概要
对目前有关于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课 题的参考文献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 杨克泉、吉星华 财会文摘,2005年第5期 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 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 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 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 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 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主营业务收入
成本费用 利 润
18970万元
34410万元 91857万元
0.82%
1.52% 90.63%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工 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也使会计标准化的 趋势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受到美国次贷 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在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会计行业的弊 端也随之日益彰显出来,会计造假现象的存在, 已成为许多会计人员的一种通病。
会计环境复杂多样
近年来,国内出现许多会计造假的案例, 不仅我们国家是这样,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如 此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确定经济事 件项目增多,在会计法制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中,部分人和单位利用自身的条件,进行会计 造假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例如近年中国 大陆出现的欧亚农业、农凯等会计造假案,英 国出现的安然、施乐等会计造假案。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
我们将进一步入认识它所产生的 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 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 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 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文献综述
有关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课题的主要 研究理论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会计造假是一个国际性的历史问题,在我 国一个以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 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 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 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导致会计造假。
课题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 蒋尧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 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 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 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 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 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 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 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 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蔓延全球,倍受关注
会计造假使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都受到颠 覆,成为了民众的热门话题,使得会计造假现 象亟待解决。 会计造假行为已经像流行病毒一样蔓延全 球。正视会计造假案的事实,从职业道德、会 计监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和 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 减少会计造假案发生。
参考文献总结分析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造 成会计造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制度原 因和非制度原因,也有法律原因等,都是影响 信息透明度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 现,会计造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 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会 计信息,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虚假 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理的对策。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07—2班 王梁 指导教师:范继红
2009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对全省394家企业 执行《会计法》的检查情况
检查项目 资 产 负 债 所有者权益 虚报数据(合计) 100496万元 110525万元 73153万元 失真度 2.64% 4.42% 5.6%
会计造假危害巨大——对投资者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 投资者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苦涩 。以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为例,“银广厦” 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 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 ,让广 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哭无泪,从而 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 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 。
三、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基本内容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论文结构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阐述社会道德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反映,即“诚 信危机”。 介绍会计造假的趋势以及预测未来会计造假可 能出现的情况。 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动机,包括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社会环境因素,相关法律法规状况以 及从业人员的主观因素等方面。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举例会计造假的方式与表现形式。 评估会计造假的不良影响。 具体阐述并提出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 措施,其中包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审计质量等内容。
课题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
《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 吕坚,财政监督,2005年第11期 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 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 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 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 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 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 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会计造假危害巨大——对于国家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 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 济发展。
会计造假危害巨大——对于企业
企业对外传递虚假会计信息,外部 则会过分高估或低估该主体(企业)的 资本价值,导致实际收益与公司资本价 值的严重背离,形成连锁反映,使企业 进入恶性的循环发展,综合实际竞争力 降低,影响企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