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学 案
科目:历史 班级:八年级 主备教师: 姚祯 时间:
课 题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课 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的史实;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的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批注




1、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 。

这是中国近代 ,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
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它是 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
京师大学堂改名为 。1904年,清政府颁
布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
施的学制,建立初等、中等、高等的新式教育体制,各地建立各级新式学
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2、19世纪70年代, 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
性报纸。1897年, 在 创办。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诞生, 传入中国。1896
年,上海 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
代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
片 。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
幕。
4、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 ,目的是去
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
等称呼,规定政府职员 民间普通称呼改










为 ,这些规定体现了 。
5、服饰变化的原因:时代的发展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表
现: 、 、 。

图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以后?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成为革命的标志?
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很好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剪辫子?分析一下
他们的心理。

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更改前清官场称呼?体现了什么愿望?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
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
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3. 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
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
史实反映了(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
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5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6、西装是在( )传入中国的。 A、清中期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民国时期 7、“新人向领袖像和来宾鞠躬,婚礼即告完成”,这样的情景多见于本世纪( )。 A、本世纪初 B、三、四十年代 C、50——70年代 D、八、九十年代 8、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二.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决定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1)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哪一年?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三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 甲: 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众“至今剪辫子者甚稀” ⑥“自强”、“求富” 丙:⑦“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探究三】分析整理
(3)请认真分析以上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最恰当的三项填入下表相应位
置,并写出结论。
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料(填序号) 结论

政治方面 ④
经济方面
思想观念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学习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