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公共艺术类一等奖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公共艺术类一等奖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

导入
欣赏视频
5


1.播放用3首不同方言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猜分别属于中国哪个地域的民歌
2.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我所理解的中国民歌和《茉莉花》歌曲创作背景,要求用商务礼仪和用语模拟为客人讲述作品。教师进行表扬鼓励和总结。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3首不同方言的《茉莉花》,让学生凭自己的理解猜出歌曲属于哪个区域,感受并对三首歌曲做出比较的同时,试着归纳出中国民歌的特点,并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鉴于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歌各类体裁及其特点,懂得欣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将经典诗文与音乐融为一体,并尝编配歌曲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发挥其想象力和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欣赏中国民歌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感悟音乐。
问题二:欣赏以下不同地域的《茉莉花》,对比旋律的特点。(东北民歌《茉莉花》是北方的地方曲艺形式,给人以直率、嘹亮、浑然的感觉,体现出旋律音调夸张、风趣,粗犷豪爽的风格;河北《茉莉花》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音调明快,具有叙述性,体现了刚直、爽朗的风格。)
思考:(小组讨论)什么三手歌曲的歌词都差不多,但在乐曲风格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①地域的差异 ②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③语言音调的区别
2.分两个小组,为《静夜思》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体会创编的魅力(注意朗读时音高的位置,根据词的朗诵高度带入旋律)
3.把两组学生自己所创编的旋律进行哼唱,并把诗文的词语作为歌词演唱。
用于现代幼儿教育的奥尔夫教学法浅显易懂有乐趣,不仅轻松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更结合了国际商务专业的特点,把中国经典诗文用英文翻译,既能增强专业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趣味,懂得掌握语言语调在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的是国际商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在年龄特点上,从初中生迈入高中生,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随环境转变,一切事物对他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认识事物停留于表面,缺少了对认知事物的深层次理解。
在专业特点上,他们掌握“七个一”:一套基本的接待礼仪;一张精细的会计报表;一手娴熟的录入技巧;一次精彩的即兴演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对话;一个扎实的外贸基础;一笔漂亮的商务签名。
三个问题,找感觉——懂含义——学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点出本课知识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挑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使他们在参与中潜移默化掌握欣赏民歌的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编配歌曲拓展延伸
(难点)
20


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美妙的乐器——人的声音
1.分小组进行诗词中英趣味配乐朗诵,根据自己的英文翻译能力,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朗诵。学会用不同音调进行朗诵(教师:若能够掌握朗诵的节奏,控制语调,强弱,与人沟通的时候就会让人觉得舒服,你们能做到么?)
作品再现
品味经典
体会感恩
学习感恩
(重点2)
5分钟
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程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茉莉花(中国民歌)
参赛教师:朱蓓姗
工作单位:东莞市商业学校
授课课题
茉莉花(中国民歌)
授课时长
45分钟
授课对象
国际商务13级1班(高一)
班级人数
45人
使用教具
PowerPoint课件、投影设备、音响设备、钢琴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难点】进行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学会自己编配歌曲。
教学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手势、视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意图
课前预习
查阅资料
请学生在课前分组查找中国民歌的相关资料以及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曲背景、特点和其他歌曲版本。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分组查阅资料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分工合作,搜集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使用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刘五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第一节中国民歌·茉莉花
【教材分析】本教材旨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欣赏的教学互动过程中熟悉不同音乐作品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体会音乐作品的风格,感受音乐作品反映的情感内涵与社会内涵,审美为主,育人为本,增强自身音乐实践及与他人分享、交流、探讨的能力。树立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就业、交往与发展基本需求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性格特点上,他们需要胆大心细,知识面广,需要自信地与人沟通合作的方法,需要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即兴能力,才能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
因此,本课对于他们而言非常的必要,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和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深刻学习我国民歌并学会用诗歌进行简易的乐曲创编,提升自我音乐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增强个人素养,并运用到专研学习专业知识中。
国际商务专业具备一定的音准能力,配置熟悉旋律的和声,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审美实践和体验。
在学生创编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没有文化科中的错与对,只要按照所给定的规则,任意去创编,就能创造出属于他们每个人自己的旋律。奥尔夫教学中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并不是主要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创编旋律的快乐,每个人都能自己简单地作曲,并能把老师教的方法学以致用,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并且再次点燃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提升鉴赏水平。
通过让学生讨论分享和场景模拟,培养学生语言总结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切合专业实际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
欣赏作品
品味意境
掌握方法
(重点1)
10分

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听觉,让我们能够聆听如此美妙的音乐
播放音乐,轻轻哼唱,根据书本的提示感受歌曲的意境。同时让学生了解江苏风情。(播放图片)
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婉转,细腻柔美,清秀雅致、旋律以级进为主。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