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教学文案
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教学文案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 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 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 士、知制诰等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穿 石破天惊 (形)
答:本文是苏轼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 苏词豪迈奔放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 自然景物的描绘上,在苏轼的笔下,祖国的 大好山河是何等的雄阔壮美,这也正反映了 苏轼博大的胸怀和当时壮怀激烈的心境,但 这时的苏轼由于受眼前景物以及所联想到的 英雄人物的感染,是忘我的,大梦初醒后, 他还是不得不回到现实,想到自身的处境, 所以又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 的感伤情绪。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 “苏
黄”
词—— “苏
辛”
书、画——“宋 四 家”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 南宋词人辛弃疾 以苏、辛词为豪 放派的代表,故 常以并称。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赤壁赋》墨迹
分别概括本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答案:上阕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 表现了作者对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 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 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 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壮志难酬的 感伤以及超脱旷达态度。
一、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妙 字
拍 卷
波涛汹涌 (声) 画
“雪 浪花之美 (色) ”
思考:上阕的景物描 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 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 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 的大好河山描得宏伟、 壮阔、气势磅 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 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 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
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 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 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 (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 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 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 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 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大江东去 (壮美)
上阙
(写景)
赤壁故垒 (古老)
战 乱石
地 风
惊涛
险 峻
江 山 如 画
光 “雪
”
下阙 小乔初嫁 (公瑾) 赤壁之战
怀古
伤己: 早生华发 感慨: 人生如梦
现实
作者为什么思慕周 瑜?本词中,周瑜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物?
参考答案:
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 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 千里。正因为如此,已超过 周瑜年龄的苏轼最最渴望的 就是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 展宏图。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 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 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 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 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 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 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 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 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