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资料.docx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资料.docx

一、比较题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的区别。

两性生殖即雌雄异体交配,在雌虫体内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是指有些昆虫不经过雌雄异体交配,雌虫产下的未受精卵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2、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的区别。

在昆虫中,雌雄个体在形状、大小、颜色各不同的现象就是雌雄二型现象。

同一种昆虫的同一性别,在形状、大小、颜色都有很大差异,叫做多型现象。

3、卵化、羽化、蛹的区别。

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卵而出的现象。

羽化: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蛹:是全变态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必须经历的一个静止虫态。

4、生命周期和生活史。

生命周期: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5、趋性、正趋性、负趋性。

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

正趋性:趋向活动又称为正趋性。

负趋性:背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二、问答题1、昆虫变态的类型不完全变态:这类变态,又称直接变态,特点是只经过卵、幼期和成虫期 3 个阶段包括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

全变态:其主要特点是胚后发育包括幼虫、蛹、成虫三个虫态。

三、填空题1、常见昆虫的分类特征根据。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行为特征、地理特征、遗传特征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2、常见昆虫目的类别。

0、直翅目: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蚱蜢等。

1、缨翅目:缨翅目昆虫通称xx。

2、同翅目:蝉、叶蝉、沫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蚧等3、半翅目:半翅目昆虫俗称蝽或椿象,又叫臭虫、臭板虫。

4、鞘翅目:铜绿丽金龟、七星瓢虫、玉米象、桃红颈天牛。

5、脉翅目:大草蛉。

6、鳞翅目:蛾、蝶两类。

7、双翅目:双翅目包括蝇、蚊、蚋、蠓和虻。

仅有 1 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8、膜翅目:膜翅目包括人们常说的蜂和蚁,常见的有蜜蜂、蚂蚁马蜂、姬蜂、小蜂、叶蜂等。

四、简答题1、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1)体躯是由许多环节组成,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复眼、单眼和口器。

(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中心, 3 对足。

(4)腹部是生殖代谢中心。

2、触角的类型。

(1)刚毛状,如蝉和蜻蜓。

(2)丝状(线状),如蝗虫和蟋蟀。

(3)念珠状( xx 形),如白蚁。

(4)锯齿状,如天牛、叩头虫及绿豆象雌虫。

(5)栉齿状(梳形)如绿豆象雄虫。

(6)双栉齿状(羽形)如毒蛾,樟蚕蛾。

(7)膝状(肘形)如蜜蜂。

(8)具芒状如蝇类。

(9)环毛状如雄蚊。

(10)棍棒状(球杆形)如菜粉蝶。

(11)捶状如皮蠹。

(12)鳃片状如金 xx。

3、触角的功能和意义(与实践相结合)。

① 嗅觉、触觉和听觉② 抱握芫箐交配雄触角起到抱握雌虫的作用。

③ 捕捉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

④平衡 xx 蝽游泳时可平衡身体。

⑤ 呼吸水龟虫潜水时可用触角呼吸。

了解触角的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① 触角常作为识别昆虫种类和区分性别的重要依据。

② 触角上感觉器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等是区分同类群不同种类的重要依据。

③ 利用其对化学物质的溴觉作用,进行害虫防治。

拒避剂:蚊子对酞酸二甲酯, xx 对 xx。

4、复眼的功能(1)复眼是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

(2)多数昆虫的视觉范围比人眼的视觉范围广。

了解昆虫复眼结构和功能的意义(1)复眼的大小与种类及性别有很大关系(种类和异性鉴定特征)(2)进行诱杀防治5、咀嚼式口器的危害症状或特点。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 5 部分组成。

为害特点是使植物受到机械损害(1)蚕食成缺刻,(2)使叶片中间啮成大小不同的 xx;(3)有的能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蛀食叶肉,形成弯曲的虫道或白斑。

(4)有的钻入植物的茎秆、花蕾、铃果,造成作物断枝、落蕾、落铃;(5)有的甚至在土中取食刚播下的种子或作物的地下部分,造成缺苗、断垄,( 6)有的还 xx 卷叶,躲在里面咬食叶片6、刺吸式口器的危害症状或特点。

特点(1)上下颚 xx 细长的口针(2)下唇延长为外鞘,包藏口针的喙(3)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危害症状① 变色斑点、叶片卷缩、形成瘿瘤。

② 传播植物病害:病毒病: 397 种。

7、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1)基节 2)转节 3)股节4)胫节 5)跗节 6)前跗节8、昆虫胸足的类型1)步行足,如蚜虫和步行虫。

2)跳跃足,如蝗虫和蟋蟀。

3)捕捉足,螳螂和猎蝽的前足。

4)开掘足,土狗子,部分金龟甲的前足也是5)游泳足龙虱的后足6)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7)携粉足蜜粉的后足9、昆虫各翅膀类型代表1)膜翅,蚜虫,蜂类,蝇类 2)毛翅,石蛾 3)鳞翅,蛾,蝶类 4)缨翅,蓟马5)覆翅,蝗虫,蟋蟀,螳螂前翅,土狗子6)半鞘翅,蝽类。

7)鞘翅,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甲虫的前翅 8)平衡棒蚊,蝇和介壳雄虫的后翅。

五、发挥题害虫的防治。

注意根据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答综合治理的方法。

1、温室白粉虱常见的粉虱有 10 余种 ,其中尤以温室白粉虱、烟粉虱、黑刺粉虱在园艺作物上发生危害十分严重。

温室白粉虱为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其排出的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1)在北方,一年可生 10 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

(2)成虫有趋嫩性、趋黄性。

(3)初孵幼虫先在叶背面爬行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寻找适当取食场所,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定生活。

(4)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 8-9 月数量达高峰,集中危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5)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此虫世代重叠严重。

温室白粉虱防治方法:(1)把好育苗关,培育无虫苗。

育苗前熏蒸温室除去残余虫口,清除杂草残株,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避免外来虫源。

(2)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菜豆不能混栽。

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甜椒等白粉虱危害轻的蔬菜,二茬再种黄瓜。

(3)生产中打下的枝杈、枯老叶及时处理掉。

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

(4)释放 xx 蚜小蜂或:当白粉虱成虫在0.5 头/ 株以下时,每隔两周共 3 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 头/ 头株。

(5)轮枝菌能寄生白粉虱、并致使种群病害流行。

白粉虱种群密度越大越利于该菌的侵染、传播及流(6)利用黄板诱杀成虫,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设置黄板( 1 米 X0.7 米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亩用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

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粘油一般使用10 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均,7-10 天重涂 1 次。

注意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

( 7)药剂防治:当平均每株成虫 3 头用 3%天达乳油 1200 倍液; 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 倍液;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 倍液; 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注意喷药方法,先喷花圃外围植株。

或者用、马拉硫磷、等农药喷洒或采用烟雾法杀灭成虫;释放天敌中华草蛉或丽蚜小蜂等;也可用赤座霉菌等防治。

2、黑刺粉虱黑刺粉虱的防治方法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当年生春梢、夏梢和早秋梢。

以幼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形成黄斑,其排泄物能诱发煤烟病,使树枝叶发黑,枯死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1)成虫有趋光性。

(2)一年发生 4-5 代,以 2-3 龄幼虫在叶背越冬。

(3)2~3 龄幼虫固定为害。

黑刺粉虱防治方法(1)剪除密集的虫害枝,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中耕、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2)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张叶片有虫 2 头,即应防治。

当 1 龄幼虫占 70%为防治适期。

可用 48%乐斯本乳油 1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 500~600倍液、40%氧化乐果600~700 倍液、80%敌敌畏500~600 倍液、25%蚜虱绝2500~4000 倍液、 10%一遍净 5000 倍液、 10%剑威 1200~2000 倍液等防治。

喷药时要注意喷射树冠内膛和树叶背面,受害重的果园应间隔10~15 天连续用药2 次。

由于黑刺粉虱成虫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四周果园应统一用药时间,效果最好。

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成虫盛发期也可进行防治。

(3)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 4)各代若虫发生盛期为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 8月上旬至 9 月上旬和 10 月中旬至 12 月,也是药剂防治的适宜时期。

由于黑刺粉虱第一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其余各代世代重叠,虫态不一,防治较为困难,因此,第一代的1~2 龄若虫盛发期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

3、棉蚜(瓜蚜)瓜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黄瓜、南瓜、西葫芦、西瓜、葫芦等蔬菜,也危害豆类、茄子、菠菜、葱、洋葱等蔬菜及棉、烟草、甜菜等作物。

棉蚜为害特点(1)以成虫及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植物汁液。

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2)更重要的是可传播病毒病,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矮化等症状,受害株早衰。

棉蚜的发生规律(1)在东北地区,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鼠李等木本寄主的枝条上,或夏枯草等草本植物的基部越冬。

由于棉蚜并无滞育现象,因此在北方冬季可在温室内继续繁殖危害。

(2)在南方,则一年四季都可生长繁殖。

(3)xx20-30 代(4)发生时期。

每年 4 月份,当 5 天平均气温达到6℃时,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达 12℃时开始胎生干雌,在越冬植株上繁殖2~3 代后产生的翅蚜, 5 月份迁飞到菜园、瓜田。

6~7 月份出现为害高峰。

(5)繁殖的适温为 16~22℃。

(6)干旱或暑热期间,小雨或阴天气温下降,对种群繁殖有利,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暴风雨常使种群数量锐减。

(7)密度大或当营养条件恶化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并迁飞扩散。

棉蚜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经常清除田间杂草,彻底清除瓜类、蔬菜残株病叶等。

保护地可采取高温闷棚法,方法是在收获完毕后不急于拉秧,先用塑料膜将棚室密闭3~5 天,消灭棚室中的虫源,避免向露地扩散,也可以避免下茬受到蚜虫为害。

(2)生物防治。

我国已记载的瓜蚜天敌就有213 种,其中体内寄生的蚜茧蜂科、蚜小蜂科、跳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共 26 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