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三、简答题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

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继续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第三,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四、辨析题1、第三条道路的破产根本原因是蒋介石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参考答案:错第一,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其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二,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三,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社会原因;第四,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社会中间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直接原因;第五,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话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外部原因。

2、解放区内的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第一,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渴望得到满足,成为解放区的主人,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亿万农民获得土地后,以饱满的热情发展农业发展,使农村的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从而为解放战争巨大的物质消耗提供广厚的财力支持。

第三,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根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须用战斗去保卫,深明此理的亿万农民在解放战争中始终以无比的热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这是解放战争得以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五、论述题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第二,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第三,提出新中国的经济形态将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要保证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使新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第四,新中国成立后将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要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在外交上,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权。

愿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六,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规定;第七,提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

意义:这次会议是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全会为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向全国执政党地位的重大转变做了准备。

为中共成为执政党之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成为执政党的中共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主张和建国理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六、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权,全归俄官……──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材料3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答案要点第一,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第二,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四,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用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2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3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4(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使命今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以上所引材料中有何依据?(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 以上所引材中有何依据?(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第一,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

第二,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极端仇视,力图消灭。

材料2是当时蒋介石发的剿共密令;材料3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国共产党视为“惟一的敌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