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和《红楼梦》第一节生平和创作概况一、家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等(1715?——1764?)他的远祖原是明朝的军官,是东北辽阳人,明后期被后金军队俘虏,编入满州正白旗当“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意思是家奴)。
正白旗原由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率领,多尔衮死后由皇帝亲自统领,曹家从此有机会接近皇帝。
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当过内务府郎中,其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年幼时当过康熙的伴读,康熙即位后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兼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等职。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
反正用皇家的钱去招待皇帝,曹寅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官银,这为曹家埋下了祸根。
曹寅的文学修养很高,是江南的文人领袖,与当时著名文人尤侗、查慎行、朱彝尊、洪昇等人都有交往,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等,还编过剧本,奉旨刊印了大型诗歌总集《全唐诗》。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其文学修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祖父的影响。
江宁织造是一个肥缺,负责管理纺织业并采办宫廷用品;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向康熙密报各方面情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儿子曹顒继承父职,曹顒继任三年后又病死,康熙又让曹寅的妻子过继了其叔的一个儿子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二、生平:曹雪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三岁左右为第一阶段。
曹雪芹大概就是曹頫的儿子,在康熙五十四年下诏令他过继的那年出生,因而取名为“霑”(暗喻沐浴皇恩之意,这与作品中写宝玉一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玉有关)。
曹寅在世时,由于多次接待皇帝等原因,亏欠了大量公款,直到曹頫时还未还清。
雍正五年,曹頫从江宁押送绸缎进京,经过山东长清县等地的驿站时,向驿站勒索银子,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
追查起来,发现曹家大量挪用官银,结果被革职,次年又被抄家。
除留下北京崇文门外十七间房子和三对奴仆外,其余家产全部查封。
雍正六年,曹雪芹至多不过十三岁,举家从金陵迁至北京。
(关于曹家受罚的情况,红学家周汝昌认为是出于政治原因,雍正即位后,排斥异已分子,曹家与康熙帝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胤禵关系密切,雍正就借机进行打击)。
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是第二阶段。
这次抄家事变以后,曹家从皇帝的宠臣沦为平民,虽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曹頫在被抄家以前已转移了部分家产(金银细软),再加上曹寅的两个女儿都是满族亲王的王妃,曹家的经济情况还比较宽裕,还能保证曹雪芹有良好的接受教育条件,否则后来就不可能写出《红楼梦》。
乾隆即位以后,为了笼络人心,宣布对一些官员的欠款实行赦免,一度曾重新启用曹家及其亲戚。
如曹寅的妹夫傅鼐在乾隆元年升任兵部尚书,后来又兼刑部尚书;曹寅的大女婿(曹雪芹的姑夫)福彭担任正白旗满州都统。
因此在乾隆初期曹家曾有一段“中兴”或“小康”的日子。
期间曹雪芹也曾以贡生的身份入国子监读书。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家的一些人在栊翠庵品茶,用的茶具都非常讲究,脂砚斋评语指出就是根据乾隆二年谢园送茶的往事写成。
但好景不长,乾隆四年,因庄亲王允禄等人谋反案的牵连,曹家又一次遭到更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这时的曹雪芹已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
二十四五岁到逝世是第三阶段。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时期。
期间曹家的生活情况,至今未发现可靠的资料,传说他曾考取过贡生(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成年后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助教”,结识了在这里读书的清皇族子弟敦敏、敦诚(皇太极第八子阿济格之后)和裕瑞(皇太极第十子多铎之后),后来又结识了私塾先生张宜泉,这几个人都是曹雪芹的终生好友。
曹在这段时期的生活情况,我们只能在他这几位朋友的诗文中见其一斑。
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从中可知曹喜欢谈天,语言幽默,经常发表一些精辟的见解。
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曹雪芹曾入两江总督尹继善署为幕僚,大概由于性格的傲岸不羁,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年以后就翩然告归。
据说吏部侍郎、兼管皇家画院的董邦达在敦敏家认识曹雪芹以后,曾请曹去画院任职,但被曹谢绝了。
张宜泉《题芹溪居士》“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羹调用李白典故,据李阳冰《草堂集序》载,唐玄宗慕李白之才,召之入宫赋诗,亲自为他调羹;立本用阎立本典故,据《旧唐书阎立本传》载,唐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水上各种飞禽,便召阎立本来画。
阎闻召奔走流汗,当其俯身作画时,抬头看到太宗与侍臣正坐在那里悠闲地看他,深有感触,于是回家告诫儿子说“此技与斯役等,若曹慎勿习。
”)敦诚《赠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衡门,横木为门,喻居处简陋。
语出《诗经·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今雨用杜甫《秋述·小序》之典,“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寻常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遂以旧雨喻旧交;今雨喻新交),司业用唐郑虔典故,指苏源明,官太子司业。
据说郑有才名却生活贫寒,困守长安时常去苏处饮酒,醉则骑马而归。
此句说曹常得朋友招待喝酒。
猪肝用东汉闵贡典故。
闵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据说他晚年客居安邑,家贫无钱买肉,每天只买猪肝一片,屠夫嫌麻烦不卖。
安邑县令得知后就派人叫屠户卖给他。
闵发现屠户态度与前不同,问明缘由后叹息说“吾岂以口腹累安邑耶!”于是就离开安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约略知道曹雪芹爱喝酒,擅长诗画,晚年的生活十分贫困。
最后,因为唯一的儿子夭折,悲痛过度,在乾隆二十八年(一说二十七年)的除夕之夜,抱病含恨而去世,享年49岁。
浸透着他一生心血的《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也有人说百二十回都已完成,但后四十回在借阅的过程中散佚),后面的一些手稿,也散失了。
三、《红楼梦》的创作情况和版本1、创作情况:曹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红楼梦》,学术界分歧较大。
有人根据甲戌本《石头记》中“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字,从甲戌上推十年,是甲申,乾隆十年(1745),所以许多人认为曹是在公元1745年左右开始写作《红楼梦》的(三十多岁)。
而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等人认为曹雪芹二十来岁就已基本完成《红楼梦》的写作,成书以后不断修改,最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乾嘉时期的长州大儒宋翔凤说曹雪芹:“素放浪,至衣食不给。
其父执某、钥空室中,三年,逐成此书云。
”“钥空室”是当时旗人家庭对那些“不肖”子弟进行管教的一种作法。
至于整三年难说一定,在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使我们对曹雪芹的生活面貌、内心世界及创作动机有了一个了解。
有一则《红楼梦》旧本批语中记云:“曹雪芹,为栋(楝)亭寅之子,通文墨,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如杨升庵(杨慎)所为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与演戏有关的事,他对“艺人”都十分欣赏、怜惜、同情,在社会上与他们交朋友,有机会自己也粉墨登场,这是曹雪芹青少年时代的行为。
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与那些身份低下的优伶厮混在一起,还要登台演戏被人讥笑,这也许是曹雪芹被关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的记载,《红楼梦》还有《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书名。
“风月”指男女的情爱,“鉴”本指镜子,引申为借鉴、教训;《风月宝鉴》即男女情爱的借鉴和教训。
《石头记》是用“石能言”的典故,隐含着顽石发言干预朝廷之意。
唐李商隐隐《明神》诗有“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白居易《青石》诗“青石出自蓝田石,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琢磨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这个典故说明了“石头记”的书名是大有深义的,至少这本书对封建专制是“有碍”之书。
《红楼梦》指全书写的内容全是红楼闺阁的梦一般的生活,暗示“浮生若梦”的人生感慨。
2、《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两大系统:脂评本和程高本:脂评本:是手抄本,只有八十回,附有脂砚斋的评语。
目前发现的脂评本共有12种。
由于抄来抄去,抄本中写评语的人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脂砚斋的又一笔名)、梅溪(一般认为是作者的一个堂兄弟)、松斋、立松轩、鉴堂、玉蓝坡等。
脂砚斋是什么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曾见抄本,卷额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评,引其当年事甚确”,也有人认为是曹的一个兄弟,当代红学家周汝昌认为是曹雪芹的晚年的红颜知己,即作品中的史湘云。
不管是谁,反正脂砚斋跟作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曹家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
通过脂评,我们可以了解曹的一些生平事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含义。
比如《红楼梦》中的命名,隐含着特殊的含义。
元、迎、探、惜四春,即暗指“原应叹息”;甄士隐,即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名贾化,谐“假话”,雨村暗指“村言粗语”胡州人氏暗指“胡诌”。
程高本:《红楼梦》成书以后大约五十年的时间内,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传世,直到乾隆56年,程伟元和高鹗用活字版刊印了《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才开始有百二十回的版本,程高两人都为此书写了序言,这就是程甲本。
第二年,他们又发现程甲本所据的手抄本文字错误之处很多,于是又重新刊印,此为程乙本。
此后,清代和民国年间出版的《红楼梦》都是根据这丙两个版本翻印的。
《红楼梦》传世以后,一般人都以为原书就是一百二十回。
清代潘得舆,裕瑞、俞樾等人都曾经提出过八十回以后是别人续作,但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断言后四十回系高鹗所续。
接着,俞平伯也列出许多理由证明有的观点是正确的,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说几乎成为定论。
但是近几十年里有人对此提出怀疑,理由如次:第一,程高本问世以前,就有人看到过八十回以后的目录或抄本。
第二,与程甲本相比,程乙本改动了许多内容,尤其是后四十回改了六千余字,而且许多地方改坏了,乙本不如甲本,证明高程两人对后四十回并没有完全看懂。
第三,1959年发现了乾隆年间的抄本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的原文比程本文字更简洁,证明写作水平胜过高鹗。
因此解放以后俞平伯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承认高鹗续书之说不可靠。
至于后四十回究竟是何人所作,现在还是一个难解之迷。
一种观点认为系无名氏所作,另有人根据后四十回写得精彩的部分,认为很可能出自曹雪芹之手,也有人认为大部分是曹的原稿,高鹗只是补续了其中残损了的部分。
第二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一、主题:关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第一回中作者申明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因此历来有许多种说法。
旧红学的索隐派则要象猜谜语似的索出书中隐去的真事来。
或认为是影射清初大学士明珠家事,明珠的儿子就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品中贾宝玉就是以是纳兰性德的生活原形写的;或认为是影射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近代蔡元培则认为是一部反清排满思想的政治小说,总之是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