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问世200多年来,其影响之深远无法估量。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有三:一是鲁迅,二是《红楼梦》,三是中医中药。

他把《红楼梦》看成是对世界文化三大贡献之一。

曹雪芹的名字,可以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司、托尔斯泰并列在一起。

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这一伟大著作?这是“红学”研究中极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一课仅从曹雪芹“特殊的人生遭际”、“狂傲的气质性格”、“非凡的文学才能”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与同学们作一探讨。

一、特殊的遭际熔炼出特殊的思想特殊的家庭和人生遭际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必不可少的生活前提,同时也为他准备下了思想前提。

大凡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而这一经历往往是伟大人物所以成其为伟大的生活基础和动力之源。

特别是不幸的遭遇,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还会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升华,因而成就经天纬地的著述。

屈原是这样,司马迁是这样,孙膑是这样,曹雪芹也是这样。

1.家世的变迁与生平的厄运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芹圃、芹溪、雪芹。

他的祖上是汉人,他原籍是河北丰润县,大约在明朝末年,他的先祖曹锡远迁居东北,入了满州籍,汉军正白旗,大概在辽宁铁岭附近。

后来他的高祖曹振彦,随着清兵入关, 曾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两地地方官。

从曾祖曹玺开始得到宫廷的亲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

《红楼梦》第五回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

第十三回也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里说的是贾家,实际上是以曹家为生活原形的。

由康熙二年到雍正六年,从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到他的父亲曹頫三代四人近60年世袭江宁织造。

他的祖父曹寅更是多任了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监察御使。

李发元《两淮巡盐御使题名碑记》说:“两淮税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官无常品,“织造”这个官职虽无品级,却是内务府的肥缺,也是皇帝的近幸,是当时一个有钱、有势的要职。

他们替皇帝置办宫廷的衣服装饰及日常用品,实际是皇商。

同时,曹玺曹寅任内,康熙还给他们特殊的任务,即访查江南的吏治民情,负责了解江南一带地方官吏的政绩和人民对朝廷的情绪和流动情况,向康熙作专折奏报,官虽不大,却可以直达圣听,曹家有权向皇帝密奏,所以又是皇帝的耳目。

另一方面曹家还负责团结江南文士。

曹玺曹寅都多才艺,广交游,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能做诗词戏曲,喜欢藏书和刻书,爱小说。

著有《栈亭诗杪》。

有名的《全唐诗》就是他在杨州负责刊刻而成的。

曹寅还编撰过一本《居常饮馔录》,是一部饮食艺术全书。

《红楼梦》中的茶酒点心和菜肴那样讲究精致,不是没有来由的。

由于曹寅的人品、才华和爱好,他与江南许多名士有交往,成为他的好友和座上客。

当然,曹家也有许多自己的幕僚。

可以想象,他们时相唱和,以至聚会观赏,在当时的江南名士群,也曾是一番盛事。

曹家为什么会得到康熙的亲幸?首先,曹家不是一般的内务府成员,而是一个当时有名的诗书世家,曹家世代书香,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重视。

同时,曹雪芹的曾祖母曹玺的夫人是康熙皇帝的奶娘,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侍读,这大概也是皇帝亲幸曹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以曹家为行宫。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曹氏家族从始祖曹锡远“从龙入关”,到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恰好五世,称之为“赫赫百年”,并非虚语。

康熙死后,继位的是雍正。

雍正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权,巩固统治地位,一面培植私党,一面打击他父亲的亲信和其他兄弟的势力。

曹家在这场皇亲间的斗争中受到牵连,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也被革职,于是这“富贵流传已将百年”,烜赫一时的大家族,一落千丈,衰败下来了。

曹頫带着全家老小,离开金陵的旧居,迁到北京。

但是,这次抄家后,曹家似乎又有所恢复,虽不可能如先前兴隆,倒也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味道。

尽管如此,毕竟好景不长,到了乾隆年间,曹家又因政事横遭突变,第二次抄家就使曹家彻底破落,一贫如洗,导致了最后的“树倒猢狲散”,“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后来他住在北京西郊,直到离开人世。

第一次抄家时,曹雪芹13岁, 第二次抄家时,曹雪芹20岁左右。

上面是曹家的大致情况,由于史料太少,不能知道更多。

至于有关作家曹雪芹个人的资料就更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关于曹雪芹的传记材料和他的诗文集。

这使所有研究曹雪芹的人都感到困难。

幸而在他的朋友敦诚、敦敏和张宜泉诸人的诗篇里还保存着一些关于曹雪芹的零星史料,诗的数量虽不多,但有很重要的价值。

通过那些诗篇,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后来生活极端困苦: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旧梦忆繁华。

——敦敏《赠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敦诚《赠曹雪芹》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贫困生活。

房屋破败,全家穷到吃粥,酒钱也付不出,靠卖画来贴补家用。

秦淮风月,金陵脂粉的旧日繁华,同今天的衰败零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敦诚说他“于今环堵蓬蒿屯”。

敦敏《访曹雪芹不遇》中说“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张宜泉在《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的诗里,有“寂寞西郊人到罕”之句,在《题芹溪居士》诗里有:“庐结西郊别样幽”之句,这些都是曹雪芹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跌落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境地的证明。

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开始了他伟大的文学创作,他用顽强的毅力抵抗着生活的艰难,用他心中的血,眼中的泪凝结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红楼梦》。

遗憾的是,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他只写了前80回。

脂砚斋在批语中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2.高阔的阅历和丰厚的生活经验从曹雪芹朋友的诗歌“秦淮旧梦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的金陵和“杨州旧事”,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祖辈所曾经创造过的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的环境,对曹雪芹无可否认的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果曹雪芹没有那一段“亲见亲闻”的贵族生活经历,他就不可能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光彩照人的《红楼梦》。

曹雪芹是个文学巨匠,有伟大的创造力,他驰骋想象虚构出了绚烂多姿的故事,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

写了那么多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和人生悲剧。

但是他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建立在他所经历的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曹家是个直通宫廷的官僚地主大家族,曹雪芹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家族里,熟悉那里的一切。

这个家族为他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他“上演”《红楼梦》提供了一个“舞台”,他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而且运用自如。

曹雪芹在这个家庭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使他的《红楼梦》好像生活的再现。

这一方面的例证在《红楼梦》里随处可见。

比方:《红楼梦》里三天两头开宴,各种吃食菜肴五花入门。

配料、烹饪、用具都写得极为详细。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人物,频繁出场的也有近百人,他们的服饰装束各有不同,就是一个人的服装也经常更换,贾宝玉、王熙凤有多少套衣服?说不清。

还有各种首饰,各种化装。

贾家三天两头请医看病,每看必开药方,如此等等,就连女子的针织技术曹雪芹也很精通。

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就表现了曹雪芹在这方面的高超技艺。

俄罗斯进献给皇帝用孔雀羽毛做成的孔雀裘,皇帝给了贾府,贾母给了宝玉,宝玉穿上第一天就烧了个洞,吓得宝玉不知如何是好,婆子捧着孔雀裘出去找最高明的缝衣匠缝补,没人敢接,怡红院一片混乱,都没了主义。

这时晴雯正发高烧,一阵阵昏晕。

当她得知此事时,挺着病体用了一夜的时间,补全了孔雀裘:晴雯听了半日忍不住,翻身说道:“拿来我瞧瞧罢,……说不的我挣命罢了!”……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小一个竹弓钉绷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

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

……一时听得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毛来。

宝玉忙要了瞧瞧,笑道:“真真一样了。

”就连给女孩子做口红之类的事,贾宝玉也十分精通,其实,那都是曹雪芹曾经做过的。

3.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曹雪芹的家庭是个诗书世家,从他曾祖曹玺到父亲曹頫都能写诗填词,特别是他的祖父曹寅,更是个有名的文士,而曹雪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活,从小就饱读经书。

《红楼梦》里的那些女孩子都是在少年时代就博通古今,才华横溢,这也与曹雪芹少年就已拥有丰富学识有关。

曹雪芹学识的渊博也完全可以从《红楼梦》里得到证明。

人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其实不过分。

《红楼梦》里,曹雪芹涉及了历史、哲学、伦理、宗教、文学、法律、医学、园林学、绘画……等多方面知识领域。

仅以宗教为例,贾宝玉批判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封建礼教的最高标准是“杀身成仁”,“文死谏,武死战”,贾宝玉对此给以了尖锐的批判。

作品中涉及道家学说,贾宝玉随口就说出经典。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南华经》)《红楼梦》里也多处涉及到佛家,贾宝玉在林黛玉和史湘云那里受了委曲,感到无趣,想出家,就写了一个佛家的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和一首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里的女孩们和贾宝玉在一起引经据典,才华横溢的时候,无所不知,简直就是天神。

《红楼梦》所涉及的知识实在太多,然而曹雪芹在作品中并没有卖弄学问之嫌。

他是把渊博的知识化作了作品的血和肉,成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而由于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知识,使作品更具魅力。

曹雪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不因祸变而消沉,不因穷困而潦倒,反而更激发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他的遭遇正是他思想升华的契机。

曹雪芹饱尝辛酸,历尽屈辱,生活境域一落千丈, 却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人民,使他视野扩大,头脑清新,把狭隘的牢骚和感慨逐渐变成为对整个社会、时代、家庭的冷静审视,对历史、人生、乃至爱情的深入探求,发生了思想精神的重大飞跃和升华。

这种飞跃和升华是他能创作《红楼梦》并使《红楼梦》具有划时代的思想意义、成为流传千古名著的根本所在。

他的家庭是与朝廷至为密切的豪门旺族,他从他的家庭中看到了比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更充分,更集中地表现出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本质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关系,也更便利地看到和亲身感受到了许多社会历史现象的折光。

他发现了诸多的情和爱,怨和恨,发现了不仅他本人经历了痛苦,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经受了更加悲惨,更加不幸的命运。

他发现整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是个黑暗的天地。

当他对那所有的不幸寻根究底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对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大胆怀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