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二○一一年三月为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为我省经济社会服务,根据XX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贵州省经济社会现状、战略要求和人才需求(一)、贵州省经济社会现状“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取得了重要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的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然而,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经济水平总体上处于劣势地位,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小、速度慢、方式粗放;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教育事业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大;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二)、贵州省经济社会战略要求今后五年,贵州省将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科学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水平,统筹区域,深化,优化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三)、贵州省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贵州要实现加速、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对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有着迫切而旺盛的需求。
据统计,到2015年我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围绕实施两大战略的重点领域人才严重匮乏,包括: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人才;能源、优势原材料、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发领域人才;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领域人才,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污染防治领域人才;社会领域的教育、金融、政法、宣传文化、医药卫生、计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领域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等领域的人才均严重匮缺.因此,在未来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将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统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
通过项目、课题、团队吸引国内外同行或跨行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省关键行业、重点领域,为贵州经济的快速提供人力支持.二、贵州省学科建设现状(一)、重点学科及学位点现状重点学科现状从全省普通高校来看,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贵州大学农药学),“211工程"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XX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66个、重点支持学科11个,各高校都立项建设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具体分布如按重点学科门类分布:经济学学科5个,法学6个,教育学1个,文学5个,历史学1个,理学学科15个,工学学科9个,农学学科3个,医学学科17个,管理学科4个.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我省学科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但从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看,与我省急需振兴的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冶金、有色、建材、烟酒、新兴产业、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的“十大产业"及实施城镇化带动所需要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风景园林等相关的学科相对不足甚至空白,不能完全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的需要。
因此,需要积极调整重点学科结构,鼓励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从实际条件和社会需求出发,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点学科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学位点现状:从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点的数量上看,我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1个。
具体而言,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有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
从学科门类的分布情况看,我省现有的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四大学科门类。
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1个点主要分布在军事学以外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门类、医学门类、管理学11大门类。
(二)、存在问题分析从硕博点数量上看,我省硕博点数额偏少,占全国总数不到1。
5%.目前硕博点数额尚低于江西、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与我省4000万占全国近3%的比例不相适应。
从学位授予单位布点上看,我省博士点和硕士点在省内高校中布点偏少,博士点主要集中在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硕士点则主要集中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7所院校。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大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更多的高校在硕博士单位的申请上获得突破。
从学科门类分布上看,现有的学科点数量少、结构不尽合理;从保障经费上看,各学科点投入不足,从社会获得的资金有限;经费的严重短缺成为我省学科的瓶颈。
从影响力上看,我省还缺乏一批能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很多学科只能停留在西南地区甚至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从特色上看,我省有相当一批学科在特色优势上不明显甚至有的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与贵州地域特色结合不够.从服务能力上看,我省相当一批学科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学科需要调整方向,增强为贵州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从建设质量上看,创新能力不强,建设力度不大,拔尖人才不足,不足以为我省经济社会急需振兴的“十大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人力支撑。
个别学科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现象.(三)、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对学科建设的要求《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和的主要任务:提高煤炭总体水平,巩固壮大电力产业,大力化学,调整提升有色,做大做强冶金,加快新型建材;大力能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提升壮大烟酒产业,壮大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积极新兴产业,加快高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形成一批中小城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工人水平。
为此,我省学科建设必须因应这些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十二五”时期要积极鼓励、扶持有利于实现以上目标的学科的建设与,特别是围绕目标及“十大产业"启动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
三、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有关要求,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坚持科学,机制创新,以主动服务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快构建适应我省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需要的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学科建设遵循的原则是:分类指导,分级建设,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发扬优势,彰显特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大力特色学科,稳步基础学科,优先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重点扶持和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的学科专业体系.四、学科建设的目标(一)总目标建成一批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有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培养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队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
(二)具体目标重点学科建设目标根据我省经济建设、社会与科技进步的要求,强化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提升现有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优化调整现有66个省重点学科、11个重点支持学科,新增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筛选建设50个左右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新增5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支持学科,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和学科创新团队。
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为目标,加速省属高校的资源配置,增强学科的造血功能,以重点带动一般,拉动相关学科,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学科整体水平.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较少,结构不尽合理,加强和完善学位授权体系建设是学位建设的重点工作,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今后很长时间的紧迫任务。
为了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需要,新增1—2个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
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全国学位授权审核的机会,大力推动我省硕博点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省博士一级学科点总数达到2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0个左右。
五、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分层次建设,整体提高学科水平。
按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支持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分层次优化、建设一批能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的高水平或优势特色学科.(二)、突出特色,优化重点学科结构.重点建设有较好基础且与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二五”规划重点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要,科学调整学科结构,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省重点学科,大力特色重点学科,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步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速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在现有学科基础上,加快学科平台、学科团队建设,促进交叉与融合学科快速,更好地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启动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优先支持与我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相关的学科,特别是服务我省重点十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建材、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和新型产业及城镇化战略需要的规划、建筑、管理等学科;新增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和空白学科,扶持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三)立足贵州,服务经济社会。
重点解决一批贵州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社会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贵州经济社会的后劲。
(四)多方合作,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
在学科建设中,重点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多渠道争取经费,多层次建立学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