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邯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培养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根据《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和《邯郸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参照兄弟院校经验,特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基本成型2007年学校颁布了《关于修订本科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对本科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学校本着“妥善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的原则,按照人文社科、公共基础、教师教育、专业、拓宽等五大模块划分课程,每个模块按照不同学科内容,划分为若干系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2、学分、重修的基本课程修读制度已经建立我校2007年修订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意见,作出了实施学分制和重修制的课程修读规定,明确了16课时1学分,各专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毕业总学分要求;取消补考,考试不及格的课程必须申请重修,学校制定了《课程重修实施办法》,规范了重修申请程序和管理要求。

3、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2007年学校制订并出台了《课程建设暂行办法》,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了课程建设标准,以及课程评估的具体程序。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又出台了《精品课程管理规定》,规定了精品课申报、评审程序,以及奖励办法。

2009年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在总结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归口开课,对口管理的办法,理顺了课程管理体系。

同时,还提出了3—5年时间内,学校要对所有基础课程进行评估的任务。

4、全面的课程评估已初见成效2009年教学工作会议后,学校将2010年确定为课程建设年,启动了课程评估工程。

经过一年半的评估与重点建设,269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对33门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建成校级精品课33门、省级精品课6门。

5、关注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程已成体系按照2007年修订本科培养计划指导性意见的规定,根据学生不同需求,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出发,开设选修课程,目前已经形成思想政治系列、人文系列、身心系列、艺体系列、计算机系列、外语系列等不同内容的选修课程体系,总门数达到200余门次,能够满足学生选修的需要。

6、完善的教学文件规范了课程内容为了规范课程教学,学校规定每门课程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制订考试大纲、编制课程教学实施计划表、编写教案和讲稿,有实验的课程还要编制实验教学实施计划表等,共六项教学文件。

经过所在教研室、系(二级学院、部)、学校教务处逐级审核合格后,由学校教务处发放教学任务书。

完善的教学文件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

虽然我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还不健全,学校需要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各教学单位也需要成立相应机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的评估工作还未启动,需要拓宽课程评估范围;课程建设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除师资队伍、教学文件外,更需要关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意识还不牢固,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还有偏差;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等。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与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和《邯郸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总体思路:通过一个创新、一个完善、三个抓手、两个贯彻、达到三级建设目标,即:创新理论、实训、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体系;以课程评估、案例库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为抓手;贯彻三维课程目标,创新课程内容,贯彻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达到合格课程为基础、重点课程为骨干、精品课程为示范的三级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所有主干课程和60%以上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对50门以上的合格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建成30门左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建设到学生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校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校级精品课程,10门以上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并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所有课程都有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双语课程达到20门,并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和课程标准建设,使网络课程成规模、课程标准成系统、教学案例成体系、课程评估成规范。

三、重点建设任务1、创新课程体系,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学校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技术为核心,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教育、自主教育四大平台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2、更新教学手段,保障教学质量在《关于开展多媒体教学暂行规定》、《关于开展双语教学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订《关于开展网络教学的暂行规定》,大力推进教学手段改革,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课程都有适合本门课程教学需要的完善的教学课件,使多媒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达到20门,进一步改善外语学习环境,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搭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每个专业至少建设1门网络教学课程,所有公共选修课程实现网上辅导答疑、提交作业等,健全网络教学资源。

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课程内容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综合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要求,每门课程要制订完善的课程标准,其内容要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内容。

4、推行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课程任课教师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不少于一个月的相应行业的岗位实训,结合岗位实践设计教学案例。

其次,到“十二五”末,每门课程建设至少由三个典型案例构成的教学案例库。

再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开展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第四,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到“十二五”末,每个专业至少完成一项教改课题研究。

5、改革考试方式,更新学习观念从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改革,到“十二五”末,所有考试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达到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平时作业与命题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自我考核相结合,提高考试的学习激励效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继续课程评估,推进课程建设在“十一五”课程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课程评估工作。

首先,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程评估工作,并积极开展建设与改革,使所有经过一轮教学实践的基础课程达到合格标准。

其次,拓宽课程评估范围,对有三届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评估,并使不少于60%的课程达到合格标准。

第三,对50门以上的合格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完善的骨干课程体系。

第四,至少建成30门校级精品课,10门省级精品课,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课零的突破,增强精品课辐射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设实效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学校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规划课程建设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课程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其次,各系(二级学院、部)成立课程建设工作组,负责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管理与规划工作,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和效果。

2、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持续发展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继续鼓励并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进行课程短期培训和教师顶岗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经费支持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学校要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各系(二级学院、部)对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在教学经费的使用上要给予倾斜。

4、强化立项研究,更新课程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

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学校将在继续保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5、严格管理机制,确保建设质量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严格按照《邯郸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要求,每年开展一次课程评估,通过评估,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的后续建设工作不力、水平明显下降的课程,取消其相应的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

6、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建设动力对评选出的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授予“邯郸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和“邯郸学院精品课程”称号,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对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教学课时酬金按原课时酬金的1.2倍计算,对省级精品课程按1.5倍计算。

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校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