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重修班教学的探讨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重修班教学的探讨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重修班教学的探讨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一般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

该三门课程是大学阶段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

目前呈现出学生理解较差、考试通过率较低等特征。

所以多数学校会专门为挂科同学开设重修班,在重修课程中采取单独开班的方式。

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通过率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1-3]。

笔者将结合重修班的教学经历,对学生课程不通过,重修班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重修班课程的教学与普通课程的教学有一定差异性,任课老师需要对大学数学公共课重修班课程的特点有充足的认识,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施展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该重修课程按时按质的完成。

首先,我们分析数学类课程不通过的原因。

1.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高中阶段对数学的要求不一样,导致部分省份学生很难适应。

例如,浙江考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涉及排列组合的概念,而部分省份在高中阶段对该部分内容未作要求。

而排列组合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2.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尚未适应大学生活,而大学数学公共课程一般在大一阶段讲授。

学生尚未从高中的学习状态调整至大学的学习状态。

数学的公共课程不好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于
1/ 5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其极限部分内容节奏过快,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心里崩溃。

3.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其它专业来讲,数学被视为次要课程,往往学生会重视不够。

数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其实对很多专业的专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部分学生认为交了重修费上重修班就是为了取得学分,认为老师会降低要求放其通过考试,而不重视该公共课程里面的数学知识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大作用。

其次,我们分析目前大学数学公共课程重修班现状。

1.出勤率低。

由于重修班的學生来自不同专业,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进行,重修班的课程一般安排在非正常教学时段,如晚上和周末。

这导致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旷课。

而数学课程的连接性较强,往往错过了几次课程,就无法跟上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习兴趣逐步丧失,导致到课率进一步下降,步入恶性循环。

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

同学们在经历挂科后往往会自我否定,导致对数学课程的排斥心理。

特别是高中选文科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本能上对数学有恐慌有学不好的心理。

还有一些学生自认为数学基础不错,但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课。

所以在重修班课堂很难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课堂环境往往比较沉闷。

2/ 5
3.教材版本不同。

一个重修班往往有几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存在。

如笔者目前在上20XX年-20XX年学年第二学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修班,上一学期该课程的正常上课年级是20XX 年级,所以第二学期开设的重修班主要由该年级的学生组成,但同时还存在20XX年级,甚至20XX年级的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修该门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材的更替现象。

不同的年级,由于培养计划不同,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不同。

重修班一般选择班中最多学生使用的教材。

不同的教材在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一些符号的表示和一些知识点的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从而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而且对学生课后自己学习也造成一定影响。

然后,我们给出对于数学类重修班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1.增设预修环节。

学生已经经历过一遍学习,对于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原有的课时数相对富裕。

我们可以抽出2-4个课时,对高中和大学数学的衔接部分进行讲解,如《高等数学》课程中的集合论;《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排列组合。

2.趣味教学。

笔者认为重修班中应更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发现数学是有趣的科学。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本质。

教师不妨带上一副扑克牌,
3/ 5
抽取一张A,二张2,三张3,四张4,提出现在抽取一张牌,抽到A,2,3,4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该问题是古典概型的初等问题,学生即使没受过数学教育,一般也能答出。

再把这10张扑克牌打乱,随机抽取一张,问学生:这张牌会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4。

而这正是最大似然估计的本质。

笔者认为,任课老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实际案例,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教学中的问答。

相较于正常的教学班级,重修班的同学容易在课堂中分神。

在重修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既要保持课堂上授课内容的连续性,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可以增加问题的数量,能有效的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授课效率。

但问题的设置应以基础容易的为主,让学生回答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有助于重塑他们对数学课程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分析重修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1.大学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是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的加权平均。

部分任课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程的通过率,会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长久以往,会给新生带来重修班更容易
4/ 5
过的心理暗示。

从而降低了新生初次学习数学课程的认真程度。

所以,即使在重修班的课堂上,也应严格要求。

在重修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学习效果,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从而在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课程的通过率。

2.降低考试的难度,缩减教学内容的范围。

一方面,如上分析,这种方式同样会给新生带来负面的认知。

另一方面,数学的课程,其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选择缩减教学范围,会破坏其连贯性。

笔者认为,重修班的试卷难度和考察范围不该与正常考试有区别。

不能以这种方式提高通过率,而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数学课程具有其鲜明的特征,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才能有所收获。

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探索数学课程背后的数学思维。

重修班的教学应以育人为出发点,致力于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数学课程中有所得,有所乐。

5/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