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玩纸教学反思

玩纸教学反思

《有趣的纸世界》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在《有趣的纸》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是分四个组来探究的。

一、纸文化组。

学生通过访问、调查、上网等方式查阅知识,了解纸的历史、发展、用途和种类;二、尝试造纸组。

学生去参观造纸厂,认识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三、有趣的纸。

展示学生的作品:剪纸、折纸、纸艺术品,通过学生介绍、玩耍、操作等体现“趣”字,也展示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四、节约用纸组。

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成果展示阶段,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为全镇提供的就是这节展示课,效果很好。

纸是学生最熟悉的材料,他们研讨起来有浓厚的兴趣,在展示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第三小组,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纸艺术品,看到它既漂亮还好玩,让多数人眼前一亮:纸不但可以用来学习,还是艺术品的好材料。

黄胜同学还表演了纸魔术:变成老爷爷的胡子、变成大蝎子,变成双引号??有趣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上好一节成功的课不容易,课前师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了第一手资料才能探究、研讨、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给学生了一个良好的育人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能提升师生综合能力,但愿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

篇二:14、《纸飞翼》一课的教学反思14、《纸飞翼》一课的教学反思东关小学葛舒琴本周的教学内容为小学三年级冀教版科学上册中的《纸飞翼》。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用教材教”。

在教学《纸飞翼》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纸团和纸片的下落速度为什么不一样?下落的路线为什么也不一样???”,并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搞起了研究:有的拿绳子定高度,有的把纸片改了形状,有的把纸团变小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有的学生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

这样一来,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介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研究。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有意识地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共同的探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于是,又经过几次的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

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为什么纸团和纸片的下落速度不一样”,而且借助纸飞翼进行实验,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而对于剩下的内容:降落伞的研究,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

所以对于教材,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往往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方法做实验,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走进“坐吃山空”的误区。

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大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的到发展和提高的。

而教师在这个活动中,首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索;其次,教师要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再次,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不要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也只能给一点暗示或激化矛盾,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得意顺利开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为孩子们创造探索、研究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发现的快乐就成了科学教师的奋斗目标。

在本节课当中我力求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作为孩子们的朋友跟孩子们一块探究的,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课前的扳手腕游戏就为这种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个游戏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也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懂得老师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此外,对学生真诚的赞美不但能融洽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实事求是。

不要单纯地对孩子说:"你真棒!""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而且这样的赞美过于单一,达不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因此,我在表扬学生时注意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具体化。

当学生扳手腕赢了我时,我由衷说:你的力气真大,我服了!当学生说出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的原因时,我忍不住夸到:你的解释非常准确!当学生的纸飞翼挑战成功时,我拍着学生的肩说: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从孩子们的笑脸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而与教师的赏识是分不开的。

孩子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对待这个世界的,他们好玩、好动,针对这一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折纸飞翼和纸飞翼留空时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参与率达100%,思维活跃,并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让纸飞翼留空时间更长的方法,有的把翼面加宽了,有的把纸飞翼的下端剪空了,有的取掉了回形针,还有的在纸飞翼的翼面上剪出了漂亮的花纹。

虽然他们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都是百分之百投入的,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篇三:纸风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

对于纸风轮,学生们,制作起来也是兴趣浓厚,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纸风轮,玩纸风轮,想出各种方法使纸风轮转动起来。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劳技课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经常提醒学生把有危险的用具及时收好。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放手的不够。

如学生在画单轮风轮时我是一步一步领着画的。

其实学生已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应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操作,相信他们的能力。

篇四: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常见材料”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课要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

通过了解常用材料---纸具有的特性和它们的用途,为学生学习建构“纺织材料、金属、塑料的特性”做好铺垫。

因此,在本课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好“纸的特性”这一概念,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探究支架活动:⑴教师通过礼物(宣纸)的形式来揭示课题。

三年级的学生对“宣纸”表现出来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通过教师现场的展示,会激起学生探究纸的兴趣和心向,使学生就会想弄明白为什么“宣纸”会有这样的“独效”。

教与学的内容水到渠成进入下一环节。

⑵探究宣纸的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探究宣纸的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宣纸在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由宣纸的制作材料和纤维的疏密程度所决定的。

这一环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拐棍”作用---“扶”。

⑶分组探究面巾纸、报纸、彩色纸在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程度方面的特性教师又选择了三种学生常见的纸,组织学生分组再探究,使学生明确这些纸在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不同纸有不同的特性,进而把纸的性质与纸的作用相联系起来。

这一环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放”。

至此,学生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这一核心概念的建构,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⑷师生合作探究四种纸的结实程度这一环节活动的设计,既与开课学生对宣纸特性探究的照应,也是学生更全面地来建构“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这一核心概念,又使本课的支架活动行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习效益达到最优化。

⑸通过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课件)和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中受到美的享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使学生来认识一些常用的纸和纸制品,了解一些纸的简单特点和用途。

⑹从纸的角度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用纸,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

通过制造纸的主要原料木材和其他原料,使学生知道浪费纸的危害,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作为普通的纸,学生会经常与其打交道。

因此,学生对纸和各种纸制品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再认识纸,学生未必很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纸探究的再认识。

由于在异地进行施教,教师对所教学生不是很了解,学生年龄又小,自己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学生对纸的认识。

3、预期学习结果1、能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等工具对纸进行探究。

2、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纸的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4、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和书写材料发展的简要经过,感受中国文字和绘画的美。

5、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纸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探究出纸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和纸质样本、滴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谈话:老师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知道吗?2、出示:宣纸(实物)。

你知道这种什么纸?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纸)这种纸,非常神奇,在表现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你们想看吗?3、演示:教师现场书写一个字“诚”。

4、课件出示:国画“牡丹”和“山水”。

二、探究宣纸的特性1、谈话:为什么宣纸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2、讲解:观察宣纸的透明性、纤维疏密、吸水性的方法。

3、分组观察4、交流汇报:纸的毛边科学上称作“纤维”。

5、小结:宣纸是一种用特别的原料制成的,洁白细密,质地柔软而有韧性,它吸水性强,吸墨均匀,远近闻名,深受书画界名士的青睐。

三、再探究面巾纸、报纸、彩色纸的特性和用途1、谈话:其实关于纸有很多有趣的特点,下面我们来选择几种纸进行研究。

2、提问: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三种纸,你认识吗?都是什么纸?3、学生汇报:报纸、面巾纸、彩色纸4、谈话: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的特点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探究这三种纸的特点吗?活动1:探究各种纸的透明度⑴把各种纸分别对着光亮或者蒙在有文字的书上看一看,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