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接济(jì)文绉绉(zōu)B . 噩耗(è)伎俩(jì liǎnɡ)C . 吊唁(yàn)唏嘘(xī)D . 诘问(jié)焦灼(zhuó)2. (2分) (2017七下·丹江口期末)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摇蓝蕴含九曲连环经久不息B . 一旦竖立一代天骄一抹余辉C . 翌日斑斓兼容并蓄憨态可掬D . 演练蛰伏弃荤食蔬锐不可当3. (2分) (2018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B .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 . 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共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 . 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应,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B . 虽然刘翔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但医生告诫他不要心急,走路的频率不能太快,而且每天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C .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卫好生存的家园。

D .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5. (14分) (2017九上·房山期中)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裨补阙漏________②意气扬扬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 . 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 . 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 . 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 . 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6. (10分) (2016九下·海盐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②月上柳梢头,________。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静默的山会说话,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许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7. (10分) (2018八上·海沧开学考)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1)解释划线词。

①急湍甚箭________②窥谷忘反________③斯是陋室________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 . 蝉/则千转不穷B . 鸢飞戾/天者C . 往来/无白丁D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山上的树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B . 山上的树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山上的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D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甲】文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乙】文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B . 【甲】文通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水的清澈,【乙】文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突出陋室的清幽宜人。

C . 【甲】文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乙】文通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来展现陋室之事的有趣。

D . 【甲】文的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乙】文的主旨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意在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8. (25分) (2017八上·宁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网友【材料一】红山玉龙(中华第一龙)照片【材料二】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约为3厘米。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玉龙的重心位置有一孔,用绳吊起首尾水平,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

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可能是祭祀用的礼器,也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材料三】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

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

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

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

在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

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此消息传到翁牛特旗后,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三星塔拉出土的那件玉器。

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

他立即把三星塔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

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

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

1971年在三星塔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材料四】这件玦型玉器是民间征集而无具体出土地点,其文化类型所属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于2008年开始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此件国宝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

【材料五】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1)【材料二】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红山玉龙进行了介绍?【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原文分析一下其作用。

(2)【材料三】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考古队在牛河梁发现玉猪龙”这一细节在此全文内容中有着什么作用?(3)【材料四】中“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体现了他们怎样的考古态度?(4)【材料五】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哪些内容?(5)小王是翁牛特旗博物馆的一位文物解说员,她要将五段材料改写成解说稿,把红山玉龙介绍给韩国参观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