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史学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打开了中央集权的新局面。
自秦汉
以来,郡县制一直都占主导地位,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
那么郡县制与分封制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优劣是什么,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于是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分封制、郡县制、周天子、秦始皇、中央集权
正文:
分封制来源于周朝,它是周朝的立国之本,周朝的天子虽然拥有天下的土地和人民,但是,周天子不将它们都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而是将其分赐同姓、异姓的贵族。
郡县制来源于秦朝,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带头坚决反对继续沿用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议采用郡县制来统治和巩固新政权。
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在以后的几千年,郡县制都占有主导地位。
分封制、郡县制作为两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各有其利弊,它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下面我将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历史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封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盛行,这种制度是周天子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
周天子将土地连同当地的居民分封给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助王救灾和按期朝觐述职等义务。
周王朝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而且分封制度实行的是世袭制,因为诸侯一旦被封,都将世代相传。
郡县制在秦朝得到推广,在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巩固新政权,采纳了李斯的意见,罢免了全国范围内的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皇上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的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得世袭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下来就会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实行的是任免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不能世袭。
二:在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有很强的从属性,周天子不直接管辖诸侯的领地,使诸侯有很强的自由性。
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例如,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拜,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天子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天子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而郡县制则不同,所有人都是为皇帝打工的,所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都是皇帝的,当官的只能每个月领取俸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对土地和人口失去了统治权。
秦朝推广实行的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
治的中心。
例如,国君直接统治的地区限于“方千里”的“王畿”之地,畿外之地则分封给各诸侯,目的是保卫王畿的安全,保卫四疆之土。
诸侯的直接统治也常在封地的中心,称为“都”城,其附近或边远地区则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
卿大夫以同样的原则继续分给士大夫。
如此,王畿、“都”城、采邑处于各级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之地均为受封者的封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
郡县制的情况多有不同。
初建时,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
如秦南平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朔方后,设置了九原郡。
县则地近统治中心的、较富庶的近畿地区。
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
四、分封制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利于西周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国富民强。
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到了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以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局面,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形成了集权和统一的政制,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央的权利,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相对较弱。
郡县制的实施,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法律条文细密,百姓动辄犯法,说句错话就是灭族之祸。
上层权贵们肆意榨取民脂民膏,奢侈腐化,道德沦丧,导致农民起义多发。
分封制有限制天子权力的效用,但导致分裂割据最后陷入诸侯的暴政。
秦朝确立起来的郡县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历史上起了很大进步作用,消除了在分封制下诸侯割据所造成的祸害,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也造成了统治者的独断专权。
总结:虽然自秦汉以来,郡县制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分封制在周王朝时代也存在了四百多
年时间,说明在那个时代,分封制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
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官僚阶层逐渐产生了郡县制的思想。
无论哪种制度,它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地判断谁好谁坏,而应该立足于历史背景,作合理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黄中业:西周分封制度是国家政体说[J];史学月刊;1985年02期
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岳庆平:秦代列侯无封邑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贺润坤:论秦王朝的法律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周天:郡县制、官僚、君臣制约[N];检察日报;2003。